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3篇
  免费   566篇
  国内免费   116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69篇
地球物理   411篇
地质学   2622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35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6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81.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的解体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研究区南迦巴瓦岩群的大比例尺填图工作,根据南迦巴瓦岩群的原岩建造、变质程度的不同、变形样式的差异,将其解体为在区域上具有可填性3套岩石组合——直白岩组、派乡岩组和多雄拉混合岩,三者之间均以构造面接触。  相似文献   
982.
西南天山成矿规律及其与境外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章依据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含矿岩石建造、成矿时代和主要矿种,在简要论述中国西南天山成矿带中金属矿床地质成矿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与境外南天山成矿带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进而明确了境内外成矿的差异性,指出该区的主攻矿种及其主攻矿床类型,提出了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的重点部署地区。  相似文献   
983.
Hydrate Ridge is located at the second accretion-ary ridge along the Cascadia margin of Oregon in the eastern North Pacific (fig. 1). The 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 (BSR) underlies the entire Hydrate Ridge[1]. The Ocean Drilling Program (ODP) in 1992 at Site 892 and the TECFLUX99 and 2000 showed that the gas hydrate occurs just beneath the thin sediment- covered surface and at the horizon of around 64 meter below seafloor (mbsf) on Hydrate Ridge[25]. The col-lision of the Juan de …  相似文献   
984.
柴东盆地五道梁地区航放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和海 《铀矿地质》2004,20(4):235-244
本文着重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东部五道梁地区航放异常的展布特征、异常性质、产出位置 ,异常区铀、镭含量及铀镭平衡状态。认为该航放异常系镭异常 ,具有点源、深源性质 ,与五道梁断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5.
天山晚白垩世—新生代沉积序列中发育K2/K1、N1/E3以及Q2/Q1 3个重要不整合面,它们作为重要的界面并结合沉积相序组合的发育,共划分出TC-0至TC-7等8个向上变粗、变浅的巨型沉积层序;砂岩碎屑模型分析表明,南、北天山物源构造属性有别,分别来自南北侧再旋回造山带或切割—未切割岩浆弧;砂岩组分和重矿物组合显示渐新世—早中新世间物源区曾发生过明显的改变,耦合于天山造山带沉积-构造演化;造山带内批量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呈现出频率较高的几个年龄组段,即频率48.84%的24.74Ma、频率27.91%的15.98Ma和频率11.63%的45.22Ma,从而确定了天山初始隆升及其后的几个主要隆升阶段的时限,即白垩纪末期—始新世(65.6~45.22~32.60Ma)的初始隆升以及24.74~15.98Ma、小于6.7Ma大于0.73Ma和小于0.73Ma等至少4个隆升时期;造山带隆升的年龄数据除部分和地层中磨拉石建造发育的年代基本吻合外,大多磨拉石建造年代增新约8~1Ma,反应了天山造山带边缘盆地内沉积层序发育和造山带形成演化间的耦合—滞后关系;天山最初的隆升时限为晚白垩世,渐新世末期北缘较南缘先期发育,同时北缘西段较东段表现强烈,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隆升才向土哈盆地和天山南缘迁移发展。  相似文献   
986.
阜康—吉木萨尔断层是博格达山体与山前冲洪积平原的分界断层,全新世以来仍在活动,山前的冲洪积平原和河流低级阶地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拱曲变形,断层剖面揭示了该断层晚更新世末期有3次古地震事件。断层近地表后倾角变缓,地表的陡坎地形主要是由地层的拱曲变形形成的,反映了断层近地表位错的消减和分配规律。  相似文献   
987.
利用云南中东部地区多年来有关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壳形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选定了15个与强震较为相关的特征标志,并通过图像识别方法最终筛选出12 个标志作为特征参数。通过综合图像识别在100个研究对象中得到了47个M≥6地震的潜在震源区,再在确定出的有可能发生及原已发生过6级地震的49个研究区中识别出27 个M≥7 地震的潜在震源区,给出了云南中东部地区中强震潜在震源区预测图。  相似文献   
988.
天山各分区地震活动性与能量积累阶段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莹甄  沈军  王海涛 《中国地震》2005,21(4):496-507
本文研究了天山各地震构造区的地震活动特征与所处能量积累阶段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天山各分区当前地震危险性。初步得到处于不同能量积累阶段的天山不同地震构造区的地震活动特点及其所反映的能量积累状态。认为天山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既受区域构造运动强度的影响,又受地震构造所处的能量积累阶段的影响。对于构造运动非常强烈的地区,正确判断其目前所处能量积累阶段,可以对未来地震震级上限有比较准确的判断;而对现今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地区所处能量积累阶段的判断,可使我们对潜在地震危险有较充分的认识。研究表明,南天山西段各区能量积累水平大都进入中、后期阶段,地震活动水平高,地震危险性明显高于北天山和中天山各区(段)。北天山各分区以及中天山地区能量积累多处于早、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989.
Many geologists focus on the foreland structures, co-relationship between shallow and deep structures and their dynamics between intra-continent orogenies and foreland basin in recent years[1―17]. The intra-plate collision and deformed area of West Kunlun-Pamirand Southern Tianshan become the natural lab of this studies and there are many new developments con-cerned with the geometry and kinemics of foreland thrusting, back-thrusting and triangle zones[3―14]. Many types of foreland thrusti…  相似文献   
990.
秋格明塔什—黄山巨型韧性剪切带产出在东天山北部,其活动时期的系统厘定对东天山大地构造演化极为关键,因而对揭示中亚造山带南部晚期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系统的Ar-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剪切带的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多期性:剪切带早期为挤压推覆剪切作用,发生于300Ma之后,至少延续到了283.7Ma,但在280.2Ma时已经终止;晚期为右行走滑剪切变形作用,主活动期的时代为262.9~242.8Ma,历时近20Ma。在右行走滑剪切变形阶段,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出现差异抬升现象,导致剪切带不同区段糜棱岩的同位素年龄有较大差别:剪切带中—西段(康古尔地区)走滑剪切变形作用产生的糜棱岩的时代为262.9~256.1Ma,快速抬升发生在262.9~261.5Ma,冷却速率>100℃/Ma。剪切带东段(土屋—延东地区)走滑剪切变形作用产生的糜棱岩的时代为247.1~242.8Ma,快速抬升发生在247.1~246.9Ma期间,冷却速率>200℃/M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笔者认为早期的挤压推覆剪切作用可能与东天山晚古生代板块俯冲—碰撞过程有关,而晚期的走滑剪切变形则可能反映了东天山北部地区碰撞后陆内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