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607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1.
灰闪石(nyb?ite,Nyb)已在世界多处超高压榴辉岩中发现,但对于其稳定性及成因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本文以中国苏北碱厂榴辉岩中灰闪石为例,基于岩相学观察和相平衡模拟限定了灰闪石的稳定条件。在Na_2O-Ca O-K_2OFe O-Mg O-Al_2O_3-Si O_2-H_2O-Ti O_2-Fe_2O_3(NCKFMASHTO)体系下对含有灰闪石榴辉岩进行的相平衡计算得到与实际观察一致的矿物组合,且模拟和实测的灰闪石成分基本一致。相平衡模拟结果表明,灰闪石稳定温压范围为t 500℃,p 1. 20 GPa,地温梯度范围为12~17℃/km。灰闪石的出现主要受控于全岩成分的X_(Na)与X_(Al)值,要求分别满足X_(Na)=0. 58~0. 65和X_(Al)0. 15。碱厂灰闪石含有较高的F含量(1. 88%~2. 54%),由于目前没有含F的角闪石活度模型,文中根据前人研究结果讨论了F替代OH对灰闪石稳定性的影响。榴辉岩中出现灰闪石指示岩石经历了低温、中高压变质作用,其全岩主量元素特征表明原岩可能为低钾碱性玄武岩。  相似文献   
712.
海南岛发现榴辉岩-高压麻粒岩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蒙蒙  胡娟  胡道功  刘晓春 《地质通报》2019,38(10):1591-1594
在海南木栏头地区首次发现了一套榴辉岩-高压麻粒岩组合。该岩石产出于沿海潮间带中,主要由石榴子石、绿辉石、角闪石、石英和金红石组成,含或不含黝帘石和(或)斜长石。由传统的地质温压计计算获得岩石峰期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约为800~850℃、1.5GPa,锆石U-Pb定年得到的变质时代为340~300Ma。榴辉岩-高压麻粒岩组合的发现对于深入理解海南岛构造属性、古特提斯洋东域构造演化过程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13.
曾庆理  刘庆生  邱宁 《地球科学》2009,34(6):993-1000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 主孔中318~380m (A)、420~470m (B) 和530~600m (C) 深度分布三段高铁钛榴辉岩, 它们具有高全铁(FeOT) (平均15.36%、14.09%和20.83%)、高TiO2 (平均3.89%、3.28%和4.10%) 和低SiO2 (平均44.64%、48.64%和41.10%) 含量分布特征.岩石磁性测量结果表明, A段样品为低磁化率(平均3.61×10-7m3·kg-1)、低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平均0.12×10-3Am2·kg-1) 和低Q值(平均8.03);B段样品为高磁化率(平均12.55×10-7m3·kg-1) 和中等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平均1.47×10-3Am2·kg-1) 及Q值(平均26.42);C段样品磁化率介于A、B段之间(平均9.73×10-7m3·kg-1), 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平均10.05×10-3Am2·kg-1) 和Q值(平均138.571) 最大.岩石磁学和岩相学研究表明, A、B两段样品代表了新鲜或轻度退变质榴辉岩的磁性特征, 但就研究的代表性样品的磁性岩石学特征而言, B段样品显示的退变质程度稍高于A段; C段榴辉岩样品密度最大, 主要为新鲜榴辉岩, 氧逸度明显高于A、B两段样品, 且存在大量出溶过程形成的以薄层结构为标志特征的赤铁矿-钛铁矿固溶体, 可能是样品高天然剩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14.
Abstract The Kokchetav Massif of northern Kazakhstan is unique because of the abundant occurrence of microdiamond inclusions in garnet, zircon and clinopyroxene of metasediments. In order to determine precise pressure–temperature (P–T) conditions, we hav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mineral inclusions and the compositions of major silicates in Ti–clinohumite–garnet peridotite and diamond-grade eclogite from Kumdy–Kol. It was found that garnet peridotites from Kumdy–Kol contain assemblages of garnet, olivine, Ti–clinohumite and ilmenite. The garnet contains inclusions that are indicative of both ultrahigh pressure (UHP) and retrograde conditions. Inclusions of hydrous phases such as chlorite, amphibole and zoisite were formed at the post-UHP stage.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eclogite from Kumdy–Kol contains albite–augite symplectites after omphacitic pyroxene. The core of pyroxene (sodic augite) contains high K2O (up to 1wt%; average 0.24wt%). Phengite is included in the core. Applying the K2O-in-augite geobarometry, which is based on recent experiments, and the garnet–clinopyroxene (Grt–Cpx) geothermometer for peak metamorphism, the eclogites yield P–T estimates of > 6 GPa and > 1000 °C, and the diamond-grade eclogites yield lower temperature estimates at 900–1000 °C and 5 GPa.  相似文献   
715.
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成因机理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岩层的幕式压实/压裂现象和砂岩透镜体中沸腾包裹体的发现,证明了该类圈闭成藏过程中超压流体幕式充注机制的存在。综合考虑油气运聚的动力与作用方式、输导格架类型与流体流动样式、成藏特征、运聚机理和成藏模式,将砂岩透镜体动力学成因类型划分为毛细管力-超压联控型和超压单控型。对砂岩透镜体中的流体排放机制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处于强超压状态的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可能存在侧向和垂向两种流体排放模式。  相似文献   
716.
根据REE含量及其分配模式,华中超高压变质带中榴辉岩可大体分为六种类型,即LREE富集型、LREE富集+Eu正异常型、LREE富集+Eu负异常型、REE平坦型、MREE(中稀土)富集型和HREE富集型,主要为LREE富集型和LREE富集+Eu正异常型,不同地区榴辉岩REE类型可进行对比,不同地区同REE类型榴辉岩的REE特征相似。原岩恢复结果表明榴辉岩的原岩主要为来源于相对富集地幔的大陆拉斑玄武岩  相似文献   
717.
北大别木子店石榴辉石岩的麻粒岩相退变质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泽明  钟增球 《地球科学》2000,25(3):295-301
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岩石化学和变质作用温压条件计算表明, 大别变质地体北部角闪二辉麻粒岩是石榴辉石岩在其抬升过程中经历麻粒岩相退变质作用的产物, 峰期变质作用至少是发生在高压榴辉岩相条件下, 而且地温梯度较低.石榴辉石岩的退变质作用p-t轨迹以早期的近等温降压、中期的近等压升温和晚期的降温降压为特征.这一结果表明北大别变质地体的峰期变质作用并非仅达麻粒岩相.   相似文献   
718.
大别山-苏鲁地区榴辉岩形成时代的地质与年代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大别山—苏鲁地区变质花岗岩中有大量被蚀变交代的榴辉岩“包体”,及变质花岗岩呈脉状穿切榴辉岩,以及榴辉岩呈脉状侵入浅变质岩层中等野外地质事实,并据相关地质体的年龄资料确定区内榴辉岩应形成于晋宁期。  相似文献   
719.
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大别地区英山县含柯石英榴辉岩、石英榴辉岩及石榴角闪岩中石榴子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强塑性变形的三类岩石中,石榴子石的超微构造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在含柯石英榴辉岩中的石榴子石位错密度比角闪岩中的低。修正石榴子石材料系数α为0.25,用石榴子石位错密度估算了相对差异应力值,并讨论了在超高压榴辉岩形成和退变质过程中各阶段的变质条件。根据石榴子石位错密度测定的差异应力,结合石榴子石的变形测量,恢复构造三维主应力及构造附加静水压力值PS,从柯石英相的转变压力P中减去构造附加静水压力值PS后,利用单纯由重力引起的静水压力值PG换算上覆岩石的重力和厚度,获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仅为 ≥ 32.09~32.11km.因此提出,该含柯石英榴辉岩是在这一地壳深处(或稍深一些)受强烈构造作用形成的新认识。同位素资料分析表明,大别地区榴辉岩系地壳成因,这对于榴辉岩是壳内产物的认识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相似文献   
720.
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前寒武纪基底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位于胶东牟平-即墨断裂以东的地区,其前寒武纪基底以出露新元古代的双峰式火成岩为主要特征,其主要岩石组合包括大量花岗片麻岩以及少量变(超)基性岩(榴辉岩)、变沉积岩。对花岗片麻岩、变质(超)基性岩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的研究表明,北苏鲁存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残留地壳,经历了1.8~2.2 Ga期间的岩浆-火山-变质事件;新元古代中期(0.72~0.80 Ga)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相关的岩浆活动促使地壳的生长和再造,形成了北苏鲁的前寒武纪基底的主体;北苏鲁和苏鲁-大别造山带一样,其前寒武纪基底是扬子板块北缘的一部分,苏鲁造山带的西北边界是五莲-烟台断裂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