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4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1255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604篇
地球物理   397篇
地质学   1800篇
海洋学   274篇
天文学   396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29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中大流域水沙耦合模拟物理概念模型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黄河中游、北方干旱地区流域的超渗产流水文特征和冬季积雪的累积及融化机制,提出了中大流域水流模拟模型,结合黄土地区小流域坡面产沙、汇沙和沟蚀产沙、汇沙计算公式,构成了中大流域水沙耦合模拟物理概念模型。该模型较好地处理了北方干旱地区中大流域用下渗曲线计算地面径流中存在的观测资料缺乏、数据处理量太大两大难题;考虑了大流域气候、下垫面因素空间的不均匀性和雨洪径流产沙与融雪径流产沙间的差异。经流域实测资料的模拟检验表明,模型结构较合理,模拟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972.
辉钼矿的铼-锇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34,自引:27,他引:234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将同位素稀释等离子体质谱法应用于铼-锇同位素系统地质年龄测定。建立的化学分离方法包括碱熔分解样品、丙酮萃取分离铼、 蒸馏法分离锇。全流程化学回收率在90%以上。铼和~(187)Os的空白值分别为0.07ng和0.01ng。用本法测定了我国4个钼矿床的辉钼矿矿化年龄,其年龄测定精度(2σ)在3%以内。测定结果与地质背景的符合情况令人满意。直接测定金属矿床年龄的铼-锇法较之间接测定围岩时代来推断矿化年龄的其它定年方法更能反映真实年龄。鉴于许多热液硫化物矿床常含有辉钼矿,该法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3.
974.
稻田CH4的排放规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及华中地区这三大主要水稻区稻田CH_4排放的多年测量,描述了稻田CH_4排放的一般规律及特征。稻田CH_4排放的日变化有三种型式,即下午最大值型式、夜间最大值型式以及下午、夜间双峰型式,导致这三种型式的主要原因是CH_4排放路径的日变化;不同品种水稻的不同生理特性、天气条件会通过改变CH_4排放路径的日变化来改变CH_4排放日变化的型式;随着水稻生长,CH_4排放日变化幅度也会随着变化。 早稻与晚稻稻田CH_4排放的季节变化型式不一致。早稻的CH_4排放一般出现三个排放峰值,其中第一个与第三个峰值是由土壤中CH_4的产生率增加引起的,第二个峰值则是由于CH_4排放路径的畅通引起的。四川地区单季稻CH_4排放的季节变化与早稻比较一致,但是没有第一个排放峰值的出现。引起早、晚稻不同季节变化的原因是水稻生长季节中气温的季节变化。灌溉水状态也能够较大程度的影响稻田CH_4的排放的季节变化。 含SO_4~(2-)的肥料能够降低CH_4的排放,但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土壤中有机物质(肥)的数量;施尿素、KCl也能够使CH_4排放降低,但它的降低效应没有有机肥使CH_4排放增大的正效应大,这说明有机肥对CH_4排放的影响很大,而在空气中堆腐过的沼渣肥使稻田CH_4的排放大大降低。不同的施肥使  相似文献   
975.
Summary Spectrometric experiments performed, in November 1976,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Latitude Survey Mission on board the NASA Convair 990 from Ames Research Center are briefly deseribed. The results presented concern odd nitrogen molecules, HCl and water vapor. In terms of vertical column density, HNO3 is predominant over NO+NO2 at all latitudes higher than 40 degrees. A seasonal variation of NO2 abundance is observed, with larger values in the summer hemisphere at high latitude. The mean zenith column density of HCl above 11 km is 1.5×1015 mol.cm–2, with no evidence for any seasonal or climatic variation. Local number densities as high as 1.4×1010 mol.cm–3 for HNO3 and 5.4×1014 mol.cm–3 for water vapor have been measured during the same flight near 11 km.  相似文献   
976.
起沙机制是沙尘暴天气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中蒙中区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通过提取沙尘源地涡动相关数据中的湍流相干结构(Coherent structure,简称为CS),研究了CS在起沙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起沙期间存在CS,其典型特征表现为上扬—下扫循环,即暖空气的辐合上升与冷空气的辐散下沉相伴;(2)起沙期间,CS具有频次高、持续时间短、间歇性适中、连发频繁、速度切变大、水平尺度远大于垂直尺度和尺度变化比较大的特点;(3)CS是重要的起沙机制,它可起动粒径在0.1~156 μm之间的各种沙粒,起动最多的是粒径低于8 μm的粉粒与粘粒,但CS不是唯一的起沙机制;(4)CS的上扬与下扫两过程均可引起起沙,区别在于前者通过暖空气的上升将沙粒向上空输送,后者则是将上空高速冷空气拖带下来引起地表沙粒的起动;(5)CS起沙分为单起式和连发配合式两种形式.单起式是单发CS产生的起沙形式,连发配合式是连发的CS产生的跃移—上扬的配合起沙形式.其中,连发配合式为主要形式;(6)下扫过程对起沙的贡献是上扬过程的1.8~15倍,上扬过程可将下扫过程中起动沙粒的1/3左右向上输送到空中;(7)一般情况下,CS对起沙具有稳定的贡献,其贡献率为51%,当临界起沙风速大于13 m·s-1时,其贡献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977.
泥火山是地下泥质流体喷发到地表或海底所形成的丘状构造,其形成与油气成藏、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有着直接联系,其喷发活动易引发工程事故,喷发的大量甲烷气体会加剧温室效应。国内外学者已在泥火山发育、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开展了诸多研究。然而泥火山形成机制问题仍存在多种争议,其触发因素可能来自断层活动、地震、超压等。泥火山流体的传热传质及其对水合物形成与动态分布的控制作用还有待深入研究,同时海底泥火山碳排放亦是重要地质问题。因而我们建议选取南海北部台西南盆地典型泥火山开展钻探,获取海底泥火山发育的构造环境、沉积背景、温压场等系列参数,揭示泥火山成因机制,建立海底泥火山油气渗漏模式,探讨泥火山流体传热过程对水合物形成与分布的影响。研究成果对于超压沉积盆地油气勘探与开发、海底渗漏型水合物研究与勘探、新构造活动与地质灾害分析等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8.
Based on observational data obtained with the RT-22 Crime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 radio telescope at frequencies of 8.6 and 15.4 GHz, we investigate the quasi-periodic variations of microwave emission from solar active regions with periods Tp<10 min. As follows from our wavelet analysis, the oscillations with periods of 3–5 min and 10–40 s have the largest amplitudes in the dynamic power spectra, while there are virtually no oscillations with Tp<10 s.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acoustic modes with Tp?1 min strongly dissipate in the lower solar corona due to thermal conduction losses. The oscillations with Tp=10–40 s are associated with Alfvén disturbances. We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acoustic and Alfvén oscillations on the thermal mechanisms of microwave emission in terms of the homogeneous model. We discuss the probable coronal heating sources.  相似文献   
979.
野外波谱测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物的光谱特征研究是现代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野外地物波谱测量对航天航空传感器定标、遥感数据解译、遥感应用潜力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采集准确的地物波谱需要熟悉光照条件、大气特性和稳定性、仪器视场角、观测和光线照射的几何角度、仪器扫描速度以及目标的时空变化等各种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该文从实践角度探讨了地物波谱测量的原理以及各种外界因素对地物光谱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0.
该文简单介绍了GISS海气耦合模式, 并且利用该模式进行数值模拟, 以此来判断其模拟能力, 尤其是对亚洲地区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式模拟的亚洲地区大气和海洋的气候状况比较接近实况, 具有一定的气候模拟能力。同时, 由于其较粗的分辨率, 对计算机要求不高, 容易利用目前国内中小型计算机进行长期运转, 是一个简易的数值模拟工具。文章也讨论了该模式模拟的不足之处, 如亚洲地区模拟的地面气温偏低, 海温略偏高, 青藏高原南部夏季降水过大, 中国华北夏季降水偏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