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3篇
  免费   1135篇
  国内免费   1208篇
测绘学   640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963篇
地质学   4767篇
海洋学   51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60篇
自然地理   39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地质和岩土工程光纤传感监测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纤传感器与常规传感器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已经成为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光纤传感监测系统的种类、基本测量原理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状况,并对各种传感技术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应用于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尚需研究的相关课题。  相似文献   
62.
采用简易、快速、经济的洞壁应力恢复法对某工程边坡勘探平硐洞壁应力场作了系统测试, 并采用FLAC2D软件对测试成果作了斜坡初始应力的反演分析。结果表明, 斜坡应力场随深度变化具有明显分带性, 应力量值随硐深曲线具有典型的驼峰式特征, 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 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应用于斜坡应力场的系统测试和研究。成果对认识斜坡岩体的变形破裂及卸荷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斜坡非饱和带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扩展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则民 《地学前缘》2008,15(4):258-268
非饱和带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扩展是斜坡灾害孕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到目前为止,化学风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水-岩比的饱和环境下单矿物及矿物成分单一的碳酸盐岩的风化动力学方面,非饱和环境下的岩石风化研究还主要限于风化产物的特性描述方面。斜坡非饱和带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扩展是一种高度复杂的THMC过程。由于在溶解对象、溶解液及溶解过程的水动力-水化学环境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既有的地质材料风化动力学成果为探索这一复杂过程提供了理论储备,但还不能阐明其核心机理。斜坡非饱和带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的扩展过程研究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斜坡灾害孕育的理解,为灾害预报-预警及其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以促进岩石-岩体力学及浅表生水文地球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与发展。  相似文献   
64.
以淮南刘庄煤矿主井地基的人工冻融土为研究对象,以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分析了人工冻融土与原状土的中微观结构、冻融前后的中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内在原因。此外,还研究分析了人工冻融土冻融前后的中微观结构及其变化与人工冻融土的物理、力学、工程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中微观结构对人工冻融土的物理、力学、工程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冻融前后中微观结构的变化受到土的种类、埋深、原状土的中微观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且冻融前后的中微观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冻融前后的物理、力学、工程性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65.
马槽滩磷矿区的矿体形态特征及合理勘查工程间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槽滩磷矿区矿体形态复杂,底板起伏不定,多年来勘查工程间距不断改变,因此用多种方法讨论了合理工程间距.探采对比和数理统计学方法求得控制资源量的合理工程间距分别为200m×150m和200m×100m;控制半变异函数的变程亦为200m×100m,均与现行规范相吻合。但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异相同,因此建议用正方形网格进行勘查更为合理,间距为150m×150m。  相似文献   
66.
从广义说,工程勘察成果中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大量数据的传递与处理取得的。数据传递结构的优化和合理控制是提高勘察效率和质量的保证。讨论了用程序编制的方法实现的数据从平面图到剖面图的钻孔距离传递,利用模糊聚类思想提出的对剖面数据进行合并的建议和利用地质三维软件实现的三维地质体模型的耦合展示,这几个问题正是目前大多勘察单位在数据控制与传递流程中可能欠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67.
从海岸地带的地理地质环境入手,针对燃煤电站工程的特点,就工程建设中的几个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分析探讨了其成因、特点和对工程建设的制约与影响程度.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8.
The 2004 Chuetsu earthquakes of Niigata (Japan) triggered numerous landslides, and the most widespread types of landslides were highly disrupted, relatively shallow slides and soil (debris) flows. This paper presented a method to evaluate slope instability using Newmark displacement on a pixel-by-pixel basis in a given area.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ble to integrate Newmark displacement modeling a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with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In the modeling, an empirical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was utilized to calculate Arias intensity over this study area, and the variability of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was taken into account to calculate coseismic landslide displacement. Before deriving the displacement from related inputs,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ran 1,500 times and generated 1,500 displacement values for each grid cell, and then mean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of displacement were calculated and probabilistic distributions can be obtained. Finally, given 10 cm as a threshold value of displacement, estimated probabilities of displacement exceeding 10 cm were shown as a map of seismic landslide hazards. The resulting hazard map was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from very low to high level.  相似文献   
69.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lication of rock engineering system (RES) in an attempt to reveal and assess the inherent instability potential of 388 sites where equivalent landslides have been manifested and recorded in the region of Karditsa County, Greece. The main objective has been defining the principal causative and triggering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manifestation of landslide phenomena, quantify their interactions, obtain their weighted coefficients, and calculate the instability index, which refers to the inherent potential instability of each natural slope of the examined region. From the statis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ta reported in a well-documented database and concerning the examined failure sites, a cl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stability index and the area affected by a single landslide event has been revealed. Almost the entire failure sites, 98% of the examined slope sites, exhibit an instability index value over 55, a value which is thought to be a critical threshold for landslide manifestation concerning natural slopes in Karditsa County. It is argued that the presented RES methodology, engaging the selected set of parameter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expert's tool for ranking, in an objectively optimal and simple way, the instability potential of natural slopes in Karditsa County, and thus providing a tool for sound zoning landslide hazard.  相似文献   
70.
徐刚郑达兴  李述靖 《地质通报》2008,27(11):1837-1845
渭北高原西段新构造活动强烈,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通过1:5万专题遥感解译和重点地质调查,全区遥感解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共计611处,其中大型滑坡17处、中型滑坡194处、小型滑坡385处,小型崩塌15处。结合区域地理、地质环境特征,将区内大、中型滑坡地质灾害点划分为5个集中分布区、6个集中分布带。区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受地形地貌、新构造与岩性条件的控制,以地质灾害点集中分布区、带为基础,参考重点地质灾害点的影响范围及人类活动的状况,将千阳县城关镇—崔家头镇、陇县杜阳镇—千阳县草碧镇、陇县峡口河—杨河沟地区列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