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5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本文针对煤矿工作的特点,阐述了在矿井掘进和回采等工作中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测量步骤,并以论证了准确测量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2.
文章研究了不同渗滤介质组成的人工土柱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河砂+斜发沸石+方解石滤料对COD、NH3-N都有较高去除率,水力负荷也较高。将该组合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13.
ABSTRACT

New Zealand's native freshwater mussels (kākahi, kāeo) are considered to be in decline, yet the mechanisms driving this are unclear. The widespread establishment of highly efficient filter-feeding, non-native Daphnia in New Zealand lakes may have led to competition for algae with kākahi. We conducted a controlled laboratory experiment to determine whether differences exist in algal resources utilised by kākahi and North American Daphnia pulex. Echyridella menziesii (adults and juveniles) and D. pulex were exposed to mixed algal samples for three hours to determine whether similar algal resources were removed by the grazers. Relative to controls, both adult and juvenile E. menziesii removed a broad range of algal taxa including diatoms, green algae and filamentous species, ranging in size from 33.6 to 348.0?μm. High densities of D. pulex were unable to cause depletion of these same algae species. Our results suggest niche overlap is limited between the two grazers; E. menziesii utilises larger particles than D. pulex.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肘部固定夹板应用于CT增强患者中的临床实际价值。对象与方法:将预做CT增强检查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在进行CT增强检查前肘关节部位不使用肘部固定夹板;观察组所有患者在进行CT增强检查前肘关节部位使用肘部固定夹板,比较两组患者碘对比剂渗漏的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对照组60例患者中发生渗漏10例,发生率为16.7%,护理服务满意度80%。观察组60例患者中发生渗漏2例,发生率3.3%,护理服务满意度95%。观察组碘对比剂渗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服务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部固定夹板应用于CT增强患者时,明显降低了碘对比剂渗漏发生率,并提升了护理服务满意度。患者很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5.
A novel method for on-sit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iron was developed using membrane preconcentration and spectrophotometric detection. Fe(Ⅱ)-ferrozine complex was reacted with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 to form a Fe(Ⅱ)-ferrozine-CTAB paired compound, which was collected on a membrane by filtration under vacuum. The membrane was immersed in 2 mL of ethanol-nitric acid and the absorbance of the solution measure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iron collection and determination were investigated. With different sample preconcentration volumes, the range of determination was broadened to 0.5-120 g/L. 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is method reached 0.19 g/L and the recoveries were between 97.2 and 109% when the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 was about 45.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n = 7) was 1.9% for samples containing 10 g/L Fe. Twelve seawater samples were analyzed on-site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two were also analyzed i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hown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by the Student’s t-test. The method has also been used on-site for iron enrichment experiments with phytoplankton and concluded to be simple, accurate and inexpensive.  相似文献   
116.
逐步判别分析法在海洋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粤西海域海洋水质评价这一问题,依照GB 3097-1997《国家海水水质标准》建立一个由400个站位组成、每个站位包含13个水质指标信息的假设随机样本,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在随机样本的13个水质指标中按其对水质分类判别能力的大小进行筛选,最终选出化学需氧量、石油类、镉、总磷、总氮这5个具有显著判别能力的指标,并利用这5个指标建立判别函数及水质分类图版,进而克服水质指标数据引入过多对水质评价模型的不利影响。利用上述水质分类图版对粤西海域2010年40个站位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对比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的水质分类结果,其正确率为95%,说明该水质分类图版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作为解决利用多水质指标信息综合评价海洋水质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7.
毛翔  国殿斌  罗璐  王婷灏 《地质论评》2019,65(6):1462-1472
干热岩资源指内部不存在或仅存在少量流体,温度高于180℃的异常高温岩体,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地热资源类型。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Fenton Hill项目实施以来,已在全球14个国家实施了41个干热岩开发项目,以干热岩储层建造和连通的目标地层周围或上部是否存在水热型储层为标准,25个属于传统意义的干热岩开发项目,16个属于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或Engineered Geothermal System,缩写为EGS)。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这些干热岩开发项目主要分布在欧亚板块板内地热域、印澳板块板内地热域、东太平洋离散—汇聚板缘型地热域、西太平洋汇聚板缘型地热域和加勒比海火山活动岛弧区。按照盆地类型划分,全球干热岩开发项目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包括克拉通盆地、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弧前盆地、弧后盆地、近现代火山(火山带)和褶皱带地区,其中以欧洲阿尔卑斯褶皱带磨拉石盆地为代表的前陆盆地,和以欧洲阿尔卑斯褶皱带上莱茵地堑、北美新生代科迪勒拉造山带内华达盆地为代表的裂谷盆地是全球干热岩开发项目最为集中的两种盆地类型。考虑我国干热岩资源分布情况,上莱茵地堑、内华达盆地的干热岩开发历程对我国干热岩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8.
基于长江中下游流域120个气象站点1971-2015年日值气温数据,2006-2015年ERA-Interim土壤湿度再分析资料和2006-2015年MODIS卫星遥感植被指数产品MOD13A3,研究了在考虑全球变暖背景下,长江中下游流域春、夏、秋、冬4个季节平均气温在三峡大坝运行前后的变化,采用百分比阈值方法量化最高和最低气温并进行MK突变检验,并分析三峡大坝运行后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四季土壤湿度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流域四季平均气温在三峡大坝运行以后出现明显变化,江南地区主要出现增温现象,江北地区主要出现降温现象;MK突变检验结果显示,江南地区的高温日和江北的低温日均在2006年左右发生突变,与三峡大坝完全运行的时间相符;长江中下游流域土壤湿度在三峡大坝运行后出现南湿北干的变化趋势;EVI在江南地区诸多区域出现显著增加趋势,其中冬季最突出(33.06%),而江北地区诸多区域则出现显著减小趋势,其中夏季最明显(5.11%),EVI与平均气温的空间变化在春、夏、冬3个季节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9.
香港巨牡蛎对3种浮游植物摄食率和滤清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大、中、小3种规格的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球等鞭藻(Isochrysis galbana)3种浮游植物在同等密度、同等生物量条件下的摄食率和滤清率,探讨了香港巨牡蛎对3种浮游植物的摄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28℃水温条件下,香港巨牡蛎的单位个体滤清率和单位体质量滤清率分别为1.40~8.94 L/(ind·h)和0.86~3.17 L/(g·h),等密度和等生物量浮游植物条件下香港巨牡蛎均表现出单位个体滤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规格、中规格、小规格;不同规格香港巨牡蛎的单位体质量滤清率相近。相同藻类密度条件下,香港巨牡蛎的单位体质量滤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亚心形扁藻、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相同生物量条件下,香港巨牡蛎对3种浮游植物单位体质量滤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球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牟氏角毛藻。香港巨牡蛎对不同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的滤清率、摄食率差异主要是受饵料的大小、营养质量和密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0.
泥水盾构泥膜动态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云  孔祥鹏  廖少明 《岩土力学》2010,31(Z2):19-24
随着大直径泥水盾构的广泛应用,盾构掘进过程切削成层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常规的静力平衡的方法不能有效地控制开挖面的稳定。从泥膜形成的机制入手,将泥水仓中的泥浆视为由液相和颗粒相组成的两相流,将开挖地层视为多孔介质,利用多相流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性提出了泥膜动态形成的过滤模型。此模型将泥膜视为控制体,并认为泥膜形成过程中遵守质量守恒和体积守恒定律,从边界条件上认为单位时间内从单元体内排出水量与土体积的压缩量相等。过滤模型较好地揭示了泥水盾构掘进过程中泥膜的动态形成过程和开挖地层力学性质的动态变化过程,对泥水盾构正面稳定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