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35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79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针对目前高拱坝监测资料分析中单效应量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将数据融合技术中的D-S证据理论引入到高拱坝多效应量融合建模之中,提出了一种适合于高拱坝D-S证据融合评价的新的融合系数运算公式,建立了基于改进型证据理论的高拱坝多效应量融合模型。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并可降低高拱坝安全评价中的不确定性与未知性。  相似文献   
262.
江西信江盆地演化及重要地质事件与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江盆地是一个具有复式结构和复杂演化历史的中生代陆相盆地。通过对盆地地质特征及盆地建造特征等的研究,探讨了盆地类型、白垩纪盆地结构和盆地演化及主要地质过程;建立了晚三叠世-白垩纪信江盆地演化模式;总结了信江盆地地质作用过程中所蕴含的印支运动造山与成盆、早白垩世火山作用、晚白垩世膏盐沉积、晚白垩世风沙堆积、晚白垩世恐龙灾变、晚白垩世末盆地不均衡隆升和新近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对盆地改造等6大重要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263.
东天山白山铼钼矿区燕山期成岩成矿作用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近年来对东天山地区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海西期—印支期,成矿作用高峰期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笔者最近对白山铼钼矿区南西1.2 km处出露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含矿石英脉作了系统的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岩体SHRIMP锆石微区原位U - Pb和谐年龄为181±3Ma(n=13,MSWD=1.10 ) ,含矿石英脉石英的Rb- Sr等时线年龄为187±7Ma(95 %可信度;MSWD=3.5 2 ) ,4 0 Ar- 39Ar坪年龄为182±1.6 Ma,三种不同定年方法所获得的年龄值基本一致,表明东天山地区存在燕山期成岩成矿事件,矿化作用可能与矿区内出露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64.
A multilaye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trained with a gradient descent, 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favourability for gold deposits using a raster GIS database for the Tenterfield 1:100 000 sheet area, New South Wales. The database consists of solid geology, regional faults, airborne magnetic and gamma‐ray survey data (U, Th, K and total count channels), and 63 deposit and occurrence locations. Input to the neural network consists of feature vectors formed by combining the values from co‐registered grid cells in each GIS thematic layer. The network was trained using binary target values to indicate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deposits. Although the neural network was trained as a binary classifier, output values for the trained network are in the range [0.1, 0.9] and are interpreted to indicate the degree of similarity of each input vector to a composite of all the deposit vectors used in training. These values are rescaled to produce a multiclass prospectivity map. To validate and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ural‐network method, mineral‐prospectivity maps are also prepared using the empirical weights of evidence and the conceptual fuzzy‐logic methods. The neural‐network method produces a geologically plausible mineral‐prospectivity map similar, but superior, to the fuzzy logic and weights of evidence map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use of neural network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large multisource datasets used in regional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for prediction of mineral prospectivity, offers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existing methods. These include the ability of neural networks to: (i) respond to critical combinations of parameters rather than increase the estimated prospectivity in response to each individual favourable parameter; (ii) combine datasets without the loss of information inherent in existing methods; and (iii) produce results that are relatively unaffected by redundant data, spurious data and data containing multiple populations. Statistical measures of map quality indicate that the neural‐network method performs as well as, or better than, existing methods while using approximately one‐third less data than the weights of evidence method.  相似文献   
265.
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具有结合多源数据的能力,在遥感分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并不是所有数据源利用证据理论结合后都能提高目标类别的基本概率分配(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BPA),从而提高遥感分类效果.如何对证据结合的效果进行评价已成为应用证据理论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66.
何进忠  姚书振 《中国地质》2011,38(3):637-656
通过研究1980—1998年获取的西秦岭组(群)级岩石地层单元和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数据,如地层中稳定元素的比值和含量的接近程度指示的物源关系、A型花岗岩的微量元素证据、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等,结合前人的地球物理数据解释成果,论述了新元古代以来西秦岭造山过程;进一步阐明了造山过程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利用组级岩石地层单元的相对均一性,引入I型花岗岩判别方法——SiO2-P关系判别法,在印证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获得新认识。认为新元古代以来,西秦岭的地壳演化可以划分为以下4个过程:中元古代末期至震旦纪早期华北和扬子板块的汇聚—分离—汇聚过程,震旦纪晚期—奥陶纪的伸展过程,志留纪—侏罗纪的自东至西的汇聚过程,泥盆纪—中新生代自东至西乃至西秦岭全区的板内伸展过程。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在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和震旦纪的某个时期曾相互接近,震旦纪后逐渐相互远离并形成多岛洋盆。志留纪前后,依次发生过洋内俯冲、弧陆碰撞和洋陆俯冲。南北板块的碰撞始于泥盆纪,结束于侏罗纪,但富铝矿物含量高的与碰撞有关的S-型花岗岩形成于三叠纪。两板块的碰撞自东部的勉略一带逐渐向西迁移至迭部一带,震旦系至三叠系依次增生至华北板块,随后与消减、拆沉的扬子板块有关的板内伸展及相应花岗岩类的入侵自东部的党川地区向西迁移,直至全区整体处于伸展状态。不管早古生代的弧陆碰撞机制是什么,迭部—略阳断裂至少在志留纪以来在西秦岭的地壳演化中起着主要作用。沉积成矿的峰期是志留纪和泥盆纪,对应于洋盆开裂至洋盆关闭的转换期;热液成矿的峰期是三叠纪和侏罗纪,与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期一致,对应于碰撞向板内伸展的转换期。  相似文献   
267.
文章在阐述辽西虹螺山—五指山地区钼矿床成矿特征、建立该区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提取了12个成矿有利证据因子,应用证据权重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多源综合信息的成矿远景预测;确定了3级17处远景区,其中包括目前尚未发现矿产地的远景区6处.  相似文献   
268.
基于GIS的证据权重法对三江地区的铜矿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研究区铜矿的成矿规律,在已经建立的三江地质矿产数据库的基础上,将三江地区划分为6418个统计单元,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了地层、岩体、断裂在内的12个证据图层,建立了证据权找矿模型,圈定出44个找矿远景区,其中A类远景区9个,B类远景区15个,C类远景区20个,并预测了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69.
在充分利用房屋影像特征和目标领域知识的基础上,构造了基于方向信息的弱边缘检测、大跨度直线桥线段提取、角点分析与检测、房屋轮廓推理与证实、房屋轮廓修整与表达等关键算法,以控制注意力焦点处理机制和影像级、符号级结合的运算方式,对大比例尺航空影像中的房屋目标进行提取。本文详细地描述了此方法,并给出了在提取被树荫等环境因素干扰的规整平顶、坡顶房屋方面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0.
古水剖面震旦系顶部硅岩主要发育层状构造、纹理状构造、块状构造和假角砾状构造,化学成份以TiO、Al和大部分微量元素亏损(相对地壳克拉克值)为特征。但Ba、As和Sb等少数已知的热水沉积特征元素显示富集。在Al-Fe-Mn三元图上,古水硅岩投映在“热水沉积”域内。因子分析和对应分析显示了大部分金属元素在代表热水淋滤作用的因子上均有反映。稀土元素以低含量为特征,在对北美页岩组合样(NASC)正规化后的稀土配分模式落在典型热水沉积的上、下限之间,而在正常沉积的之外。各种岩性和地球化学证据表明,古水硅岩具有热水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