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3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379篇
测绘学   178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1492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26篇
自然地理   28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71.
郭晶  罗照华  刘晓  姜会营 《中国地质》2013,40(2):423-429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宽谱系岩墙群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靶区定位的数值方法.基于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岩浆-屏蔽层强相互作用过程中将涌现最大主压应力分布在竖直方向的近场应力场.在这种条件下,屏蔽层中的裂隙系统不同于传统矿田构造学描述的裂隙系统.依岩浆上升速率及屏蔽层岩石学结构和力学性质变化,屏蔽层中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同成矿裂隙系统,后者往往被成矿期的脉岩充填.由于应力中心的作用力强度大于远离应力中心的部位,自生长裂隙和先存裂隙的密度呈现规律性的空间变化.这种变化控制了含矿流体的运动学特征.因此,可以将岩墙密度和延伸方向数作为定量化指标揭示含矿流体大规模聚集的空间位置,后者也是成矿作用的潜在发生部位.用滑动平均法绘制岩墙分布密度图和岩墙延伸方向密度图,将极密区作为有利找矿靶区,分析结果与地质学方法的预测结果高度相似.因此,可以认为本文提供的靶区圈定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2.
葚沟矿区位于前河金矿田中心部位,是豫西地区近年发现的规模达大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F4矿体为该矿床主要矿体,除 F4外矿区还有 F22、F18这两条断裂。近年地质人员对 F22与 F4关系提出了不同观点。本文通过对Ⅳ号矿带、F22构造特征研究,理清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区内断裂的生成顺序为 F4-F22-F4。同时指出了矿区的探矿方向,对指导该区找矿及生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73.
Abstract

Large structures, lineations, foliations and sense of shear criteria are examined on the scale of the whole Ibero-Armorican Arc. Four sections (Galicia, Brittany-Vendée, Limousin and Eastern Massif Central) exemplify the major thrust sheets observed around the Arc. Stretching lineations are contemporaneous with the siluro-devonian metamorphism and are either transverse, oblique or parallel to the collision zone. A kinemat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se lineations have resulted from a dominanüy transverse shear deformation which was followed by, or combined with, a longitudinal shear direction. On the scale of the entire Arc, this variation in the shear direction is interpreted as resulting from an early head on thrusting relative movement evolving to large scale movements parallel to the plate boundaries. Experiments with sand-silicone models support a model which generates the Arc by interaction between a transform sinistral direction, and a converning zone at a high angle to the transform direction.  相似文献   
974.
利用2013年TM遥感图像对基于DEM提取的沟道网络进行人工识别修正后,获取延安市大于或等于1km的沟道总长为35 919km。沟道提取采用单流向坡面流模拟方法中的D8算法,包括填洼处理、流向分析、汇流分析和提取流域特征4个步骤。  相似文献   
975.
地-井方位激电观测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了解地-井方位激电异常特征,利用有限单元法对地-井方位激电观测在立方体、板状体等典型地电异常体上的响应进行正演计算,分析了异常体位置、方位距离等变化对观测的影响规律,讨论了地形、钻孔本身对地-井方位观测的影响等.研究结果表明地-井方位观测是探测井旁和井底盲矿体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不同方位上的异常曲线特征,遵循异常场定性分析和"先井口、后其它方位"的分析方法,可大致确定异常体的电性特征和空间展布;地形和钻孔本身对地-井方位观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浅部区域.  相似文献   
976.
我国金矿地质现状、区域成矿及找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矿资源应定位为全球金融战略资源.本文简要回顾我国金矿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概述我国金矿区域成矿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77.
选取南秦岭汉阴北部金矿田内黄龙、长沟和金斗坡典型矿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填图、剖面实测、综合编图等工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查明了金矿田的控矿要素,并指出了有利的找矿勘探方向。综合研究表明,汉阴北部金矿田的矿化严格受控于志留系梅子垭组的不同岩性段;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了矿床的空间分布,次级断层控制矿体产出的具体部位;S2面理对金矿化有显著的制约作用;促使石榴子石和黑云母变斑晶发育的热变质作用能够引起原始岩层中金元素发生活化,且热变质作用的晚期为退变质期,退变质期的适宜温度有利于金元素富集成矿。矿田内的金矿勘探应重点选在脆-韧性剪切带内,尤其针对不同岩性的接触面、次级断层面附近、石榴子石与黑云母变斑晶密集发育区周缘等区域,矿体追索方向应依照S2面理的空间优势展布方向。   相似文献   
978.
采用空心圆柱扭剪仪对干燥TJ-1模拟月壤试样进行了应力主轴固定的定向剪切试验及不同偏应力比时主应力方向的纯旋转试验。从应力-应变关系角度出发,研究主应力方向、偏应力比对其各向异性的影响,并探讨了上述因素对TJ-1模拟月壤非共轴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主应力方向和偏应力比对TJ-1模拟月壤的各向异性均有显著影响;应力主轴旋转引起的非共轴现象比定向剪切时明显,且偏应力比较小时非共轴角随应力主轴旋转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偏应力比较大时非共轴角一直减小直至试样破坏时非共轴现象消失。上述成果可弥补干砂试样非共轴领域的研究空白,并可望为将来月球上基础设施的修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79.
孙家宁  申大元 《地质与资源》2013,22(3):174-178,191
大兴安岭北段漠河县砂宝斯-老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出地.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上黑龙江盆地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历史、砂宝斯-老沟地区典型矿床成矿规律综合分析,将上黑龙江盆地二十二站组时期沉积古地理环境与有利成矿位置叠合,并研究含矿砂岩的粒度和还原物质含量,提出赋矿围岩二十二站组中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三角洲前缘是该区域有利的成矿部位.结合本区岩浆活动、构造发育状况,指出了该区在砂宝斯-老沟环形构造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叠合部位,以地球化学、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等为手段,找寻南北向断裂带,进而对发育其中的构造破碎蚀变带进行空间定位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80.
潍坊市浅层地热能资源丰富,调查区内浅层地热热容量可折合标准煤1355.28万t,利用范围较广。该文对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勘查论证不充分,开发过程和开发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为综合开发利用该资源,改善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