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5篇
  免费   1302篇
  国内免费   1323篇
测绘学   358篇
大气科学   337篇
地球物理   901篇
地质学   4750篇
海洋学   430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434篇
自然地理   36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71.
A sliding mode fuzzy control (SMFC) algorithm is presented for vibration reduction of large structures. The rule base of the fuzzy inference engine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 which is one of the non‐linear control algorithms. In general, fuzziness of the controller makes the control system robust against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system parameters and the input excitation, and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control rule makes the controller more effective than linear controllers. For verification of the present algorithm, a numerical study is carried out on the benchmark problem initiated by the ASCE Committee on Structural Control. To achieve a high level of realism, various aspects are considered such as actuator–structure interaction, sensor noise, actuator time delay, precision of the A/D and D/A converters, magnitude of control force, and order of control model. Performance of the SMFC is examined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other control algorithms such as Hmixed 2/∞, optimal polynomial control, neural networks control, and SMC, which were reported by other research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t SMFC is efficient and attractive, since the vibration responses of the structure can be reduced very effectively and the design procedure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72.
田赞春 《探矿工程》2005,32(4):18-19
简述钻探技术人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作用,除了做好本专业的工作之外,还要参与工程地质勘察费用预算、地质测绘与调查、图件绘制、报告编写,倡导工程钻探和工程地质学科交叉,提高勘察精度。  相似文献   
973.
拓扑建模是实现地籍地块变更的基础。通过以Oracle10g拓扑数据模型结点创建界址点,弧段创建界址线,多边形创建地块的方法实现了地籍地块的拓扑建模,减化了拓扑规则的设置及拓扑错误的检查,提出了地籍地块的变更方法,给出了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74.
针对城市勘测空间数据多源的特性,以Web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支撑,利用ArcIMS进行城市勘测资料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介绍该系统的体系架构、软硬件配置和相应的数据库的结构,实现在WebGIS支持下的城市勘测资料信息多层数据的浏览、空间信息查询等功能。此类系统的开发应用将有助于GIS产业链的形成。  相似文献   
975.
许宝华  何慧兰 《地理空间信息》2010,8(5):126-127,143
采用配备多元传感器的高精度的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模式、根据测区温度和盐度变化采用声速仪对声速进行实时改正、对系统时延进行准确的改正、正确的测量数据处理等来提高河口地区水下地形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76.
龚强 《测绘科学》2010,35(4):59-60,19
与机群系统相比,地理空间信息网格计算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好地解决资源的异构性问题,支持资源的柔性伸缩及多种并行编程环境,支持科学计算库与工具软件,支持可视化动态人机交互。地理空间信息网格计算模式的体系结构是具有一定智能的分层结构。本文参考五层沙漏结构思想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设计了具有资源底层、安全调度层、抽象接口层、中间件层、应用接口层和应用层等六个层面的地理空间信息网格计算系统多层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977.
随着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其对以往钻孔资料集成应用的需求尤为迫切。在煤田钻孔资料“二次开发利用”和“煤铀兼探”新方法、新思路的指导下,通过采集东胜地区钻孔资料属性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将煤田、铀矿等类型的重要钻孔资料,通过整理、扫描、数据类型转换、录入和集成,建成了东胜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综合钻孔数据库,实现了对多源钻孔数据的统一管理。该数据库共包含3个Access数据库和相应的成果图件。每个Access数据库均包含钻孔基本信息表、综合柱状分层表、岩性描述分层表、地层名称及代号表、地层颜色表、测井曲线数据表、测井曲线配置表和钻孔弯曲度测量数据表等8张数据表,分别详细记录了地质编录岩性信息、地层分层信息、岩石颜色信息、测井曲线信息、水文分层信息、钻孔样品采样信息、弯曲度测量信息等。通过应用实践,该钻孔数据库成果可实现连井剖面、含煤含铀目的层的顶底板标高、地层等厚图、砂体等厚图及含砂率图等重要基础地质图件的快速生成,从而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并为铀矿勘查及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78.
鄂尔多斯盆地马六段在盆地大部分地区被剥蚀,仅在盆地周缘地区分布,因此,有关该盆地马六段白云岩成因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马六段白云岩岩石学特征、阴极发光特征、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马六段白云岩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南部马六段白云岩主要由细—中晶白云岩组成,白云石具"雾心亮边"结构,阴极发光呈暗红色光。微量元素总体上具有较低的Fe、Mn值,平均值分别为447×10~(-6)和62×10~(-6),较高的K、Na值,平均值分别为517×10-6和252×10~(-6),以及中等含量的Sr元素值,平均值为155×10~(-6)。δ~(13)C值平均为-0.617‰,δ~(18)O值平均为-7.6‰,以上特征均反映出海源流体特征。白云石的"雾心"和"亮边"结构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差不大,认为是在相同成岩环境的不同成岩阶段形成,其中"雾心"形成于浅埋藏环境的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而"亮边"是在深埋藏环境下对早期白云石的调整和加强。  相似文献   
979.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黄陵地区铀成矿前景良好。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该地区组织实施了含铀岩系三维地质调查工作,以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靶区为目标,采用“煤铀兼探”、“油铀兼探”的新思路,对煤田钻孔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开展勘查选区研究,完成了354口煤田钻孔(其中筛选出潜在砂岩型铀矿(化)孔49口)和21口铀矿验证钻孔(其中工业矿(化)孔16口)的数据采集建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专题成果图集及三维地质模型。该数据库主要由含铀岩系地层厚度等值线图、砂体厚度等值线图、顶底板埋深等值线图、含砂率等值线图、放射性异常等值线图等专题成果图集和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组成,为铀矿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利支撑和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980.
本文从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顶面不整合接触类型及分布规律、结构特征及输导类型出发,精细刻画了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层的垂向岩溶分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典型剖面烃源岩热演化、油气运移进行模拟,建立了研究区潜山油气的运聚模式。结果表明,束鹿凹陷潜山顶面不整合包括4种接触类型、5种结构模式,具有3种输导类型,其中斜坡区和洼槽区西部以侧向型为主,斜坡区局部构造高点与洼中隆为侧向+圈闭型,凸起区以侧向+垂向型为主。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孔缝洞体系发育,垂向上可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带以及三个水平潜流带,具有多期岩溶旋回特征。潜山顶部发育的垂直渗流带是油气沿不整合面运移的主力输导层,而内幕发育的多期水平潜流带是油气向内幕运移的潜在通道。深、浅部烃源岩热演化的差异以及与薄层砾岩是否接触导致了斜坡区与洼中隆潜山油气充注的差异,形成了斜坡区晚期薄层砾岩高效中转、不整合侧向运移、水平潜流带向内幕输导、顺向断层向上输导、反向断层圈闭成藏的油气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