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395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134篇
地球物理   183篇
地质学   595篇
海洋学   91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A new analytical method was evaluated for predicting scour profile downstream of a submerged sluice gate with an apron.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between bed Shear stress and Scour profile Curvature(SSC model) were utilized to predict the scour profile in both temporal and equilibrium stages. A jet momentum flux was considered as an external source of erosion on a hypothetical particle ring a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flow and sediment bed. The scour length and sediment resistance factor were t...  相似文献   
992.
王成  林胜 《岩土力学》2006,27(Z2):181-185
岩体裂隙内常充满具有压力的水或软弱填充物,裂隙受内压荷载扩展破坏是岩土工程关心的问题。将该问题等效为裂隙面受一对I型拉力作用的弹塑性断裂力学问题,采用裂隙线附近分析方法,从平衡方程和岩桥材料的破坏准则出发求解裂隙线附近的塑性应力场,将该应力场与弹性应力场在其弹塑性边界上进行匹配,得出裂隙内的压力大小与裂隙扩展长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岩桥断裂时的最大承载力。  相似文献   
993.
师子刚  罗汀 《岩土力学》2006,27(1):127-131
土的三重屈服面应力应变模型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它把土的塑性应变分成3部分,每一部分对应一个屈服面,分别为压缩屈服面、剪切屈服面和剪胀屈服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土的基本特性。但它在由三轴压缩应力状态向其它应力状态转化时,塑性系数需要重新确定,比较繁琐。而SMP准则能合理反映土的破坏特性,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借用应力变换三维化方法,通过把土的三重屈服面应力应变模型和SMP准则相结合,使得原有的模型在不做任何假设的条件下,采用统一的塑性系数,由三轴压缩应力状态简单地转化到一般应力状态,并且能够考虑应变的分叉特性,能合理地预测已有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994.
预应力锚索地梁中合理锚固角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涛  周德培  张忠平 《岩土力学》2006,27(2):290-293
在现有预应力锚索地梁设计中一般直接沿用预应力锚索的锚固角确定方法,而工程中时有因锚索锚固角设计不合理导致结构工程失效的事例。鉴于此,研究了预应力锚索地梁中合理确定锚固角的方法,提出以锚索地梁和坡面岩体间不发生相对滑动为初判条件;以锚索提供最大抗滑力为设计目标,定义了预应力的利用率,并建议以初判条件和预应力利用率为主,兼顾经济和施工因素合理确定锚固角。最后以实际工程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95.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及判别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刘耀彬  宋学锋 《地理科学》2005,25(4):408-414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演绎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五种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类型组合和平面几何分析建立了辩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判据体系,作为定量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的依据。最后,以徐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加权合成方法分析了它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情况,其结果发现近10年间徐州市不仅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各自的发展轨迹明显不同,而且二者耦合类型多样,并且以协调和基本协调为主。实例研究证实,该评价方法和判据体系对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的判别简单可行、便于应用,对于评价与协调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6.
Hoek-Brown岩石破坏经验判据确定岩石地基承载力的修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培勇  杨庆  栾茂田 《岩土力学》2005,26(4):664-666
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精确确定,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非常重要。简要介绍了Hoek-Brown岩石经验破坏判据及其剪切强度形式,并通过确定岩基潜在破坏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出岩体自重和岩体瞬时内摩擦角。对基于Hoek-Brown岩石经验破坏判据的岩基承载力的极限解法进行修正,得出剪切破坏模式下含有岩体自重和瞬时内摩擦角的Hoek-Brown岩基承载力修正公式。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修正公式的完善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7.
刘庭金  莫海鸿 《岩土力学》2005,26(12):1901-1906
采用莫尔-库仑准则作为岩体的剪切屈服条件、极限应变作为剪切损伤判据、最大拉应力作为拉伸损伤判据,建立了适合岩体的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数值模型。运用该数值模型研究了施工过程不施作支护结构和施作支护结构情况下地下采场覆岩的动态损伤演化过程,并与不施作支护结构时岩体采用弹性模型的数值结果进行了对比。数值试验重现了施工过程地下采场覆岩的动态损伤演化过程,从而为进一步优化支护结构设计、施工以及预防和控制地下采场塌方等工程事故提供了一种新的数值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998.
海堤土工织物滤层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香雅  朱奚冰  孙元元 《岩土力学》2005,26(12):1941-1944
研究了波动水流对海堤织物滤层的水力要素及过滤机理。粒径小于0.6 mm颗粒间存在粘着力;同时,由于滤层和堤体的渗透流速不一致,则堤体界面的土颗粒将受水流剪应力的作用。在分析了使土颗粒发生变形的水流剪应力、变形土体周壁的屈服应力和波浪压力等后,根据平衡原理,建立了织物滤层的保土性准则。  相似文献   
999.
无粘性土的一种破坏准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孔德志  朱俊高 《岩土力学》2005,26(1):101-104
研究表明,在三轴压缩和伸长试验条件下,土的抗剪强度与莫尔-库仑准则是一致的,而对于一般应力状态下,土体破坏时的应力状态与莫尔-库仑准则有一定的出入。结合以往的真三轴试验结果,建议了一个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等效内摩擦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考虑中主应力影响的无粘性土(c=0)的破坏准则。通过和真三轴试验结果比较,发现该准则在π平面内比莫尔-库仑准则更接近于试验结果。该准则有望推广应用到粘性土中。  相似文献   
1000.
Nitrification – Fundamentals of the Metabolism and Problems at the Use of Ammonia Oxidizers From an ecological point of view, a great problem results from the release of increasing amounts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nitrogen compounds. Apart from gaseous nitrogen compounds, such as the greenhouse gas N2O, soluble nitrogen compounds such as ammonium cause difficulties. In recent years,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regarding the reduction of the emission of sulfur and phosphorus compounds. Since there are no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he decrease of nitrogen releases, the emission of such compounds has even been increasing. Therefore, great efforts are being made to eliminate the soluble nitrogen compounds in particular, for example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A decisive meaning befits the chemolithoautotrophic ammonia oxidizer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release of ammonia in particular, the metabolism of the ammonia oxidizing microorganisms under consideration of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in the context of using these bacteria for the removal of ammon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