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2篇
  免费   4466篇
  国内免费   4055篇
测绘学   1803篇
大气科学   2191篇
地球物理   4799篇
地质学   9756篇
海洋学   2480篇
天文学   452篇
综合类   1258篇
自然地理   1554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467篇
  2021年   710篇
  2020年   720篇
  2019年   841篇
  2018年   750篇
  2017年   829篇
  2016年   880篇
  2015年   974篇
  2014年   1118篇
  2013年   1297篇
  2012年   1132篇
  2011年   1232篇
  2010年   1001篇
  2009年   1157篇
  2008年   1168篇
  2007年   1263篇
  2006年   1119篇
  2005年   951篇
  2004年   906篇
  2003年   753篇
  2002年   647篇
  2001年   571篇
  2000年   569篇
  1999年   460篇
  1998年   422篇
  1997年   396篇
  1996年   317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258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GPS/LEO掩星观测的变分同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敏  郭鹏 《天文学进展》2006,24(1):27-42
在简单介绍GPS/LEO掩星探测大气的发展历史和科学意义之后,详细阐述了反演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标准反演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一维变分同化(1DVAR)在反演方法中的重要性;给出了一维变分同化中价值函数的求解,以及各种同化因子;简单介绍了对当前气象学中普遍使用的四维变分同化(4DVAR);重点讨论了各种同化方法,以及使用各种同化因子的优缺点。最后,通过CHAMP卫星的观测实例分析,验证了GPS数据在数值天气预报(NWP)中的作用,以及相对于标准反演法一维变分对气象要素的改进。  相似文献   
22.
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的构造应变背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网络工程”1998~2001年累积的1181个测站的GPS重复观测资料,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模型速度场,用大地坐标在椭球面上计算各类应变场,详细分析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水平构造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各类构造应变场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昆仑山地块内(地震断裂带南侧),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次之。分析表明,昆仑山8.1级地震正好发生在张性面膨胀应变率的高值区,第一、第二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边缘的突变区和最大、最小主应变率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23.
The SAS® computer software system, widely used and respected for its capabilities in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data base management, now includes a new set of graphic and cartographic procedures called SAS GRAPH?. We have used these cartographic procedures in research on mapping ethno-cultural census data from metropolitan areas in Ontario and in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courses in computer cartography. On the basis of that experience, we describe and evaluate SAS/GRAPH'S cartographic capabilities and illustrate with maps drawn by various devices.  相似文献   
24.
地震前后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的量化指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一种表达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过程的量化指标——区域应变率、应变集中度。在此基础上,对南北地震带各水准监测区近30年的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实际计算.并结合具体震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地震前后形变场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地壳运动状态,对地震的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5.
本文在已有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近代数值逼近理论,给出了从时空域角度描述地壳垂直运动过程的一种具体的函数解析形式。最后给出了一个实际算例。  相似文献   
26.
长诏断裂带垂直运动与地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分析了长诏断裂带断层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长诏断裂带总体活动性质基本相同.分时段活动性质有所不同。断层各段多数以压性逆断为主,不同于历史地质考察结果。此外,长诏断裂带各断裂都具有分段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J2EE架构和多层体系结构的发展,在B/S三层架构的基础上给出了包含应用服务器中间件的多层分布式应用体系结构,并把此体系结构应用于电信氽业的有价卡管理系统项目中。分析了此项同的功能结构和体系结构,采用J2EE开发平台和技术设计实现了由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组成的多层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28.
29.
The study of the chemical stability of vitreous material in aqueous media is well‐established. There has to date been little consideration of the implications of variations in the chemical durability of tephra in Quaternary tephrochronology. Chemical alteration can take the form of cationic leaching from the matrix, or complete destruction of the silica network, either of which could constrain the ability to chemically identify distal tephra. Here we apply established models of vitreous durability to the published chemical analyses of a large number of Icelandic tephras in order to predict their relative durabilities under equivalent conditions. This suggests that some important tephras have relatively poor chemical stability, and that rhyolitic tephras are, in general, more stable than basaltic. We conclude that tephras should be expected to show predictable differential chemical stability in the post‐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0.
This paper proposes a multi‐level parallelized substructuring–frontal combined algorithm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of thermo/hydraulic/mechanical behaviour of unsaturated soil. Temperature, displacement,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pore air pressure are treated as the primary variables in a non‐linear analysis. Details are given firstly of the substructuring–frontal combined approach.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algorithm in a multi‐level parallel strategy is then discussed. The parallel processing can thus be carried out at different substructural levels. The method thus developed impacts, in a positive way, on both computer storage requirement and execution time.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