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7篇
  免费   857篇
  国内免费   1137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1136篇
地质学   3851篇
海洋学   388篇
天文学   89篇
综合类   237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61.
Finite Element (FE) modeling under plane stress condition is used to analyze the fault type variation with depth along and around the San Andreas Fault (SAF) zone. In this simulation elastic rheology was used and was thought justifiable as the variation in depth from 0.5 km to 20 km was considered. Series of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variation in domain properties. Three types of models were created based on simple geological map of California, namely, 1) single domain model considering whole California as one homogeneous domain, 2) three domains model including the North American plate, Pacific plate, and SAF zone as separate domains, and 3) Four domains model including the three above plus the Garlock Fault zone. Mohr-Coulomb failure criterion and Byerlee's law were us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failure state. All the models were driven by displacement boundary condition imposing the fixed North American plate and Pacific plate motion along N34°W vector up to the northern terminus of SAF and N50°E vector motion for the subducting the Gorda and Juan de Fuca plates. Our simulated results revealed that as the depth increased, the fault types were generally normal, and at shallow depth greater strike slip and some thrust faults were formed. It is concluded that SAF may be terminated as normal fault at depth although the surface expression is clearly strike slip.  相似文献   
962.
单轴压缩下多裂隙类岩石材料强度试验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伺服控制单轴加载系统对预制多裂隙水泥砂浆试件进行加载试验,探索裂隙角度和分布密度对多裂隙类岩石材料断裂破坏强度的影响规律。对试验数据整理分析,应用FLAC3D建立应变软化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数据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裂隙分布密度相同时,裂隙倾角对试件断裂破坏强度的影响比较显著,25°附近取得最小值;裂隙角度相同时,裂隙分布密度对试件断裂破坏强度的影响与裂隙倾角有关,角度较小时,影响比较显著,随着角度的增大,影响越来越弱。试验所得结论,对于预测地下工程中多裂隙情况下围岩强度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3.
不同温度条件下冻结兰州黄土单轴试验的CT实时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了与CT扫描系统配套使用的三轴仪。改进后三轴仪由控温精度达到±0.1℃的压力罐和加载装置组成,能够实现对冻土力学试验过程真正的CT实时动态监测。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冻结兰州黄土单轴压缩过程进行了CT动态扫描, 得到如下结论,应变0~0.7%的阶段,试样发生弹性变形,CT数轻微增大;应变0.7%~6.5%的阶段,开始发生塑性变形,但还没有发生损伤,CT数变化不大;当应变大于6.5%时,试样的CT数明显变小,损伤开始发生,直至应变达到10%时,试样发生破坏,随后CT数也急剧减小。因此,冻结兰州黄土的屈服应变为0.7%,损伤应变临界值为6.5%,破坏应变临界值为10%。另外,温度对试样的CT数也有影响,在-0.6~-1.7 ℃的温度范围内,试样CT数变化具有很明显的规律,即温度越低,CT数越小,在-1.7 ℃和-5 ℃试验条件下CT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64.
真三轴条件下Q2黄土的破坏模式与强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西安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新型真三轴试验仪,对不同含水率Q2黄土在不同b值、不同固结围压条件下进行了真三轴试验研究,分析了真三轴试样破坏方式、中主应力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以及π平面上的强度破坏面。结果表明,Q2黄土真三轴试样破坏方式主要有侧胀破坏、锥形破坏、梯形破坏、六边形破坏;不同b值应力路经条件下黏聚力与三轴压缩条件下黏聚力的比值在0.9~1.9之间,内摩擦角比值在0.7~1.5之间。土的结构性和土体破坏方式对π平面上的强度破坏面的形状影响较大,固结围压对π平面上的强度破坏面的大小影响较大;原状Q2黄土在π平面上的强度破坏面形状主要呈现梨形和轴对称六边形;随着结构性由强到弱,π平面上的强度破坏面形状由梨形向轴对称六边形变化。  相似文献   
965.
江洎洧  项伟  唐辉明  曾斌  黄玲 《岩土力学》2010,31(3):805-810
滑坡灾害具有很强的空间变异性和随机性,应作非线性动态系统考虑。利用传递系数法,反演出极限蓄水位时大沟湾滑坡在不同安全系数下临界状态的剪切强度参数关系,对试验得到的剪切强度参数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地质类比法,由统计方法得到滑带土剪切强度参数的分布规律,并生成随机剪切参数。假设Mohr-Coulomb准则在滑坡体自重应力范围内服从线性分布,由试验参数在? -? 坐标内的分布曲线,结合天然状况下滑坡体正应力范围得到c-? 包络多边形,由此考虑剪切参数相关性,筛选出有效的随机剪切参数。通过Monte Carlo模拟,统计有效样本与反演得到的不同安全系数条件下极限平衡c-? 关系曲线的位置分布关系,得到不同安全系数滑坡的破坏概率。对极限蓄水位条件洞坪水库大沟湾滑坡稳定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滑坡届时处于极高风险状态,稳定性很差。结合蓄水过程中两次对滑坡体实地考察得到的滑坡体变形特征表明,研究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66.
刘远明  夏才初 《岩土力学》2010,31(3):695-701
通过非贯通节理岩体直剪试验的力学特点和理论分析,修正了Lajtai岩桥张拉破坏理论。通过非贯通节理岩体直剪试验中岩桥的应力状态,提出岩桥内部的张拉破坏使岩桥力学性质发生弱化,并进一步分析研究了力学性质可能弱化的区域。分析非贯通节理岩体扩展贯通过程,提出了非贯通节理岩体的贯通破坏模式。通过非贯通节理岩体直剪试验初步验证了修正的岩桥张拉破坏理论和贯通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967.
苏栋 《岩土力学》2010,31(6):1681-1686
自然界的土体通常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而传统的破坏准则大多只适用于各向同性的土体。结合应力张量和反映材料各向异性状态的组构张量,定义了修正偏应力及其不变量,提出了适用于各向异性土体材料的破坏准则。给出了共轴条件下正交各向异性和横向各向异性材料在一般应力空间的破坏曲线以及不同应力区中主应力系数b与摩擦角的关系曲线,并分析了它们的特性以及与各向同性材料相应曲线的区别。通过与真三轴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该准则能很好地描述各向异性土体材料的强度特点。  相似文献   
968.
同一震源区两次地震到达某台站的直达P波、S波零频观测谱值之比与其辐射图型因子之比线性相关,而后者取决于震源机制的几何特性。用波形记录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认为该系数是震源机制异同的归一化数值描述。据此对2003年青岛序列及冀鲁豫交界地区小震集中区地震事件进行聚类分组,给出序列事件的滑动平均相关系数的时序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序列的滑动平均相关系数时序曲线存在由一致到发散的变化过程,即震源区应力场强度由相对集中向逐步分散过度;冀鲁豫交界地区小震集中区谱振幅相关系数较低,震源机制各不相同,区域应力积累没有形成任何一个优势方向。  相似文献   
969.
高层钢结构地震失效模式控制的失效路径修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高层钢框架结构的地震失效模式及其控制方法。首先,给出了高层钢结构的地震失效模式的分析方法;其次,提出了根据结构的失效路径来加强构件对高层钢结构的地震失效模式进行控制的方法;然后,提出了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的分析方法以及分别相应于设计能力和屈服能力的能力储备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对一座15层的钢框架结构进行典型地震动下的极限时程分析和极限pushover分析,得到高层钢框架结构的失效模式和整体抗震能力以及相应于最弱失效模式的能力储备,并验证了本文中地震失效模式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表明,高层钢结构的地震失效模式控制可以采用结构失效路径修正(薄弱构件加强)来实现。  相似文献   
970.
汶川特大地震之北川县城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在北川县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上万人死亡,整个北川县城变为废墟。现场地震科考分析显示,造成北川县城建筑物和道路严重损毁以及人员重大伤亡的三个主要原因为:活断层错动产生的地表破裂效应,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和强地震动产生的振动破坏效应。北川县城主断裂和次级断裂沿线分布的建筑物震害较重,而邻近断裂的建筑物震害相对较轻;地震触发的王家岩滑坡和景家山崩塌对北川县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2000余人死亡;而振动破坏效应在北川县城普遍存在,它产生的水平剪切运动对建筑物的危害很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