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527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便于对褶皱构造的几何形态进行描述、概括和实际应用,在划分出两个基本类型褶皱的基础上,用数学方程式对五种叠加褶皱进行了表述,这样,利用计算机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叠加褶皱的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42.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盐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大量盐构造,其类型丰富多样。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识别出的盐构造样式主要有盐推覆、盐枕、盐墙、盐焊接、鱼尾构造、盐撤凹陷、突发构造、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和三角带构造等。秋里塔格构造带盐构造变形表现出明显的分段差异变形特征,其中西段却勒地区以古隆起(盐下)—盐枕(盐层)—逆冲推覆构造(盐上)为主;中段西秋地区以构造斜坡(盐下)—盐墙(盐层)—断层传播褶皱、向斜(盐上)为主;东段东秋地区则以断层转折褶皱(盐下)—盐推覆(盐层)—断层传播褶皱(盐上)为主。造成这种盐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基底断裂、含盐层系、构造转换带和变形空间等方面的差异性,其中基底构造和含盐层系的差异性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3.
Syntectonic plutons emplaced in shallow crust often contain intermediate-to low-temperature deformation microstructures but lack a high-temperature, subsolidus deformation fabric, although the relict magmatic fabric is preserved. The Proterozoic Vellaturu granite emplaced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ern Nallamalai fold belt, south India during the late phase of regional deformation has a common occurrence of intermediate-to low-temperature deformation fabric, superimposed over magmatic fabric with an internally complex pattern. But high-T subsolidus deformation microstructure and fabric are absent in this pluton. The main crystal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fluid enhanced reaction softening was concentrated along the margin of the granite body. Resulting granite mylonites show Y-maximum c-axis fabric in completely recrystallized quartz ribbonds,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of perthites, and myrmekite indicative of fabric development under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 500–400°C). The weakly-deformed interior shows myrmekite, feldspar microfracturing and limited bulging recrystallization of quartz. The abundance of prism subgrain boundaries is indicative of continuing deformation through low-temperature (∼ 300°C). The relative rates of cooling influenced by advective heat transfer and deformation of the pluton seem to control the overall subsolidus fabric development. The rapid advective heat transfer from the interior in the early stages of subsolidus cooling was followed by slow cooling through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window as a well-developed phyllosilicate rich mylonitic skin around the granite body slowed down conductive heat loss. Low-T crystal plastic deformation of quartz was effected at a late stage of cooling and deformation of the shallow crustal granite body emplaced within the greenschist facies Nallamlai rocks.  相似文献   
44.
地质图切剖面中褶皱构造的计算机辅助编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计算机对褶皱的处理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地质图切剖面计算机辅助编绘系统实用价值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兰姆赛分类方案为基础,通过褶皱形态的几何特征分析,提出一种针对简单背,向斜构造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算法,并编写出相应的褶皱剖面形态的模拟程序,利用各种不同形态的褶皱实例进行试验。证明该种算法正确可靠,将其嵌入作先前开发的地质图切剖面编绘程序中,可大大提高地质图切剖面编绘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45.
湖南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地球物理场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湘雄 《湖南地质》1992,11(4):334-342
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这些特征,显然是划分不同构造单元的准则之一。湖南大地构造分区的焦点,是江南地轴的归属问题,本文根据地震和重磁资料等,论述了它隶属于扬子准地台的合理性。指出省内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应在江南地轴东南缘,其南西段与传统界线一致,北东段有重大改变,应将衡阳盆地和浏阳隆起包容到江南地轴区。最后,本文突出地球物理场特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我省Ⅱ、Ⅲ、Ⅳ级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46.
按照韧性剪切带的发育程度,将区内划分为迁西群分布区的弱变形域和遵化群分布区的强变形带。根据各种形变特征,认为迁西群及遵化群分别存在三次及两次叠加褶皱,其中迁西期形成的为轴面南倾的东西向线状同斜褶皱;遵化期第一幕为北东向摆动的紧密线形倒转褶皱。由于边界条件的限制,叠加在迁西群上的褶皱,轴向转为近南北向。迁西期褶皱因属同斜而具简单层状体特征,故每个单体的叠加背向形并非三斜对称,主要部分也并非穹盆构造,而为w形蛇形弯曲,不存在原生的穹隆或卵形群构造;遵化期第二幕表现为舒缓的东西向叠加褶皱。区内的主要构造样式为包括迁西群在内的由叠加褶皱及两组共轭韧性剪切带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迂西-曹在卵形隆起区;遵化群的弧形褶皱群被密云-喜峰口-王厂左行平移韧性断裂带带动形成的宽城-遵化帚状构造亚区以及由遵化群形成的青龙王厂-迁安重熔片麻岩穹隆亚区。  相似文献   
47.
太行山中北段中-深变质岩区的褶皱构造变形复杂,不同期次间叠加改造强烈,构造置换作用明显,作者采用变质岩区构造解析方法,在观察,测量,分析了大量构造面,线组构的基础上,划分出5期褶皱构造,建立了本区的构造变形序列,并认为构造变形经历了从强塑性变表到韧脆性变形的演化过程,反映出地壳从纵向增厚作用转变为变质核杂岩隆升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8.
钩状褶皱又称无根钩状褶皱,是区域变质岩中广泛发育的特有构造形态之一,与面状构造置换密切相关。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恢复大型褶皱形态和变质岩原岩产状。本文初步探讨了四川汶川─理县志留系茂县群中广泛发育的无根钩状褶皱的形态、产状、成因和与大型褶皱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新疆构造运动期序及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新疆地域辽阔,地质构造运动复杂,特征各异。前人曾对新疆构造运动的划分及命名做了大量工作,但多有不一致,有些构造运动的划分或命名依据不足,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代表性。现根据实际资料,对新疆地质构造运动重新归纳和认识,提出新疆境内构造运动可划分为11期32幕(次),其中前寒武纪6期、古生代2期17幕(次),中新生代3期9幕(次)  相似文献   
50.
在1∶5万区域地质填图及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变质岩石中的岩浆侵位变形构造、褶皱构造及变形与变质作用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研究表明冀东太古宙高级区变质岩石中不同程度地发育岩浆岩构造,包括在不同类型片麻岩之间所表现的穿切构造、基性岩墙中的矿物定向构造以及基性岩体边缘及其围岩的变形构造等,褶皱构造可分为表壳岩褶皱及片麻岩褶皱,高级区可能不存在大型的片麻岩褶皱,通过镜下特征矿物相的研究并结合野外变质基性岩墙的产状及特征,建立区域变质与变形作用的关系,从而为区域地质事件表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