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422篇
海洋学   18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陆生节肢动物是生态系统的十分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广泛分布的陆生节肢动物,如何选择最合适采集方法是长期以来被探讨的话题。本文介绍了一些常用的陆生节肢动物采集方法。我们将其分为三大类:有"活动密度"缺点的被动采集方法,无"活动密度"缺点的被动采集方法以及带有内在"活动密度"缺点的主动采集方法,并探讨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如何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主要取决与采集的目的以及目标物种的生活习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多种不同的采集方法组合将会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02.
海洋环境要素(如风、浪、流、周期等)极值参数的准确推算在海洋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极值计算时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不同模式、样本的组合会导致极值计算结果产生明显差异。使用南海长期波浪资料,对环境要素计算时存在的统计模型不确定性、取样不确定性和参数求解方法的不确定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比较,最终对极值理论总体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极值分布并扩大样本数量的方法,可有效减小极值预测的不确定性及海洋结构物设计阶段的风险。  相似文献   
903.
针对目前针功耗分析攻击的影响因素研究偏少的情况,讨论和分析了取样电阻对功耗分析攻击的影响.功耗分析攻击的研究对象是功耗曲线,现有常见实验平台采集的通常是包括各种噪声的功耗综合.取样电阻作为功耗分析平台中的一部分,会在电阻噪声和功耗区分度两方面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功耗分析攻击的正确率.因此为了提高攻击正确率,在不影响区分度的前提下可选用相对小的电阻.  相似文献   
904.
为研究船载水样自动采集与分配系统(自动采样系统)所采水样的适用性,在胶州湾海域用自动采样系统和传统采水器两种方式采集水样,在陆基实验室进行了测定,并应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自动采样系统输送的水样可以满足营养盐和重金属常规监测的需要,并且提高了采样效率。首次探讨了自动采样系统与传统采水器对采样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5.
整合已有土壤样点的数字土壤制图补样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杰  朱阿兴  刘京  杨琳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0):1318-1325
我国多数地区经过两次土壤普查以及科研工作者的野外调查, 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土壤样点“( 已有样点”)。本文在充分整合已有样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逐次、高效地设计补充样点的方案, 它包括3 个步骤:首先, 确定已有样点集的空间代表范围“( 可推测范围”);然后, 将已有样点集不能代表范围内的每一个栅格都看作一个候选样点, 计算每一个候选样点的可扩推范围, 选择可扩推范围最大的点作为第一个补充样点;最后, 基于已有样点和补充样点更新样点集的空间代表范围图。重复以上过程, 直至新样点集的空间代表范围能够覆盖整个研究区。该方法在充分利用已有样点资源的基础上, 不仅能够确定补充样点的数量、位置, 而且能够给定补充样点的重要性次序, 在采样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为采样者合理地选择样点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06.
地理空间中不同分层抽样方式的分层效率 与优化策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地理空间对象中分层抽样的效率受抽样总体的空间相关性特征限制,分层效率的提高源于两个方面,一是 抽样总体的空间相关性会使分散的样本布局精度得到提高,二是先验知识使层内方差变小,只有在空间相关性特 征较强时,追逐先验知识的分层方式才会比任意分层方式具有更好的分层效率,当空间相关性较弱时,知识分层并 不会比任意分层得到更高的抽样精度,地理空间相关性特征对分层抽样设计有重要影响,而这在实际应用中往往 被忽视。本文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抽样方法以山东省1985 年和1995 年细小非耕地地物面积比例的抽样调查为例分 析了空间相关性特征对不同分层方式抽样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地理空间对象中分层方式的优化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907.
潜孔锤钻进孔口密封器流场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定向收集风动潜孔锤钻进时排出的岩矿样,降低粉尘污染同时提高岩矿样采取率,对孔口密封器内流场进行了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FD),分别讨论了传统密封器、隔板式密封器、流线型式密封器结构形式及其相关结构参数(隔板位置L、出口直径d、出口角度θ)对密封效果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优化设计。分析表明,三类密封器密封效果受结构形式和出口直径d影响最为明显:当d为40~160 mm时,隔板式和流线式密封器密封效果远好于传统密封器;当d>160 mm时,隔板式密封器与传统密封器的效果相当,而流线式密封器的效果始终是三者当中最好的。经现场试验证明,采用优化过的孔口密封器对岩矿样实施定向收集,除尘效果很好,且岩矿样平均采取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908.
针对表面活性剂强化的重非水相流体(DNAPLs)污染的含水层修复问题,在建立多相流数值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拉丁超立方采样(LHS)方法,在多相流模拟模型可控输入变量的可行域内采样,有效提高了采样效率和覆盖程度。根据采集的样品数据集,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多相流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双响应面模型,为DNAPLs污染含水层修复过程的优化设计的耦合技术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经检验,替代模型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精度较高,说明其在功能上充分逼近模拟模型。运用替代模型实现模拟模型与优化模型的连接,可以大幅度减少优化模型计算过程中直接多次反复调用模拟模型所引起的庞大计算负荷。  相似文献   
909.
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是一种确定物质成分和结构的顺磁性质的分析方法,也能够用于沉积物定年。该方法的测量技术和测年的物理机制等还处于发展阶段。冰川作用过程十分复杂,形成各种类型的冰川沉积物,其顺磁信号的归零机制有显著差异,ESR测年的实验方案也有所差异。因此,识别冰碛物类型,采集合适的样品对于ESR测年的准确性十分重要。冰下融出碛和滞碛经过了冰下磨蚀过程,结构致密,细颗粒基质含量高,石英砂中的一些杂质芯的ESR信号能够衰退。许多冰上融出碛,结构疏松,但细颗粒基质含量高,不但经过了搬运过程中的冰下磨蚀过程使ESR信号衰退,又经历了沉积时的冰上阳光直射过程使信号衰退,一些样品的ESR信号能够完全晒退。冰水湖泊和冰水河流沉积的细砂和粉砂来源于冰下研磨的产物,信号会衰退;在搬运沉积过程中又可能被阳光直射,信号进一步衰退。其它类型的冰碛物的ESR信号衰退机制不明,或粒径不适合用ESR方法测年。采集冰碛物ESR年代样品时,最好同时采集信号衰退机制相同的现代冰碛物样品,以便对照,并用于扣除可能的残留信号。  相似文献   
910.
牙釉质同位素分析是重建古食谱、古环境及人类迁移行为的重要手段。以往牙釉质同位素分析在采样方式上多集中于釉质表层的均匀采样,其代表牙釉质生长过程中的平均信号。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仪器发展,研究者提出了两种新的采样方式,为研究人和动物的季节特性提供了详细信息:1)微钻系列采样法,即以牙齿形成时间为约束,在牙釉质表层等间距采样,以获取牙釉质生长期间的季节性信息。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该方法样品损耗大且时间精度低;2)微区采样法,即以牙釉质生长结构的形成时间为时间约束,利用高空间分辨率仪器进行原位分析。该方法不仅样品损耗量小,而且能反映同位素组成在牙齿内部更细微、复杂的变化,但存在测试精密度和准确度低等问题。目前,微区采样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古环境及考古研究中已有重要意义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