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1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937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900篇
地质学   1949篇
海洋学   31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牙轮钻头的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在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牙轮钻头滚滑复合轴承,对滚滑复合轴承结构进行有限元对比分析、模拟对比试验和钻头现场验证实验,表明滚滑复合轴承是一种较先进的创新性轴承。  相似文献   
62.
鞍山市西郊区水位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鞍山市西郊区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双层渗流二维平面系统的数学模型:应用Galerkin有限元法求解模型,从模型的计算结果可见该区观测点水位绝对误差较小,达到了规范要求的计算精度,同时,在此区内有一个大漏斗,在东南的铁西一带也有一个小漏斗。由于铁西一带是主要开采水源区,开采水量较大,所以漏斗逐渐向外扩大且水位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这一变化规律与实际水位一致,说明计算水位基本上反映了实际水位空间变化的规律。因此根据模拟参数利用此模型对该地区进行了水位预测,共预测了四年的水位状况,并依据水位的预测结果对该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3.
针对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的流固动力耦合分析问题,本文考虑土体的几何非线性,建立土体非线性动力平衡方程和整体流固动力耦合方程,给出土体非线性动力平衡方程的迭代计算格式和流固动力耦合方程的解耦计算方法,并对一具体算例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地基位移、应力等在强夯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和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为精确模拟分析强夯加固机理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4.
根据宜兴抽水蓄能站的地应力资料以及厂房区的地质构造条件,通过边界位移的大量调整,模拟出构造应力以及厂房区的三维地应力场,运用Ansys软件单元的生与死,模拟洞室开挖效应引起的围岩稳定性,然后运用等效概化原理,考虑锚杆的作用,对围岩进行加固,结果表明锚固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5.
浅水方程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求解以水位为变量的连续方程,并根据Navier-Stokes方程压力修正算法的基本思想,建立了浅水方程的水位修正算法,放宽了对离散时间步长的限制.通过对离散方程系数矩阵的重新构造,建立了高分辨率有限元格式,该格式既具有较高的离散精度又避免了数值解的伪振荡.对动量方程的阻力项做负坡线性化处理,提高了露滩计算的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与解析解吻合良好,表明所建立的数值计算方法是正确的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66.
Shear‐wall dominant multistorey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constructed by using a special tunnel form technique are commonly built in countries facing a substantial seismic risk, such as Chile, Japan, Italy and Turkey. In spite of their high resistance to earthquake excitations, current seismic code provisions including the Uniform Building Cod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Building Officials, Whittier, CA, 1997) and the Turkish Seismic Code (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es to be Built in Disaster Areas, Ankara, Turkey, 1998) present limited information for their design criteria. In this study, consistency of equations in those seismic codes related to their dynamic properties are investigated and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given empirical equations for prediction of fundamental periods of this specific type of structures yield inaccurate results. For that reason, a total of 80 different building configurations were analysed by using three‐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modelling and a set of new empirical equations was proposed.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es demonstrate that given formulas including new parameters provide accurate predictions for the broad range of different architectural configurations, roof heights and shear‐wall distributions, and may be used as an efficient tool for the implicit design of these structure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7.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use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time‐domain finite‐element method incorporating the least‐squares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equivalent foundation mass, damping and stiffness matrices. Numerical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se equivalent matrices is acceptable when the applied harmonic force of 1+sine is used. Moreover, the accuracy of the least‐squares method using the 1+sine force is not sensitive to the first time step for inclusion of data. Since the finite‐element method can model problems flexibly, the equivalent mass, damping and stiffness matrices of very complicated soil profiles and foundations can be established without difficulty using this least‐squares method.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8.
岩溶地区长桩存在着遇洞率的问题。为了研究岩溶地区桩的受力特点,采用有限元法模拟岩溶地区桩基的工作方式,分析了岩层厚度对桩的影响以及桩的受力状态,并研究了去桩的可能性。计算结果表明:岩层厚度对桩的影响较大,岩层的位置对桩的应力不产生影响,仅对桩的位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9.
饱水黄土隧道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松树湾隧道位于饱和的砂粘土中,土体的稳定性极差,施工难度较大。为此,在隧道施工期间,通过土工试验、隧道收敛和围岩内部位移的现场监测、隧道变形的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等手段,对该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大量试验数据。研究成果对隧道的施工组织和支护参数的确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类隧道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0.
丽江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的有限矩形位错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燕乃玲  李辉  申重阳 《地震学报》2003,25(2):172-181
研究了用有限矩形位错模型计算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面重力场变化的方法.以丽江MS7.0地震为例,讨论了确定用于模型计算的断层面参数的原则,并给出了结果.计算和分析了不同类型位错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图象特征,并与丽江地震前后观测到的重力场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发震断层有限范围内模型可解释同震重力场的变化,但模型对于更大空间范围上的重力场变化并不能给出很好地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