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8篇
  免费   990篇
  国内免费   829篇
测绘学   299篇
大气科学   676篇
地球物理   1339篇
地质学   2343篇
海洋学   424篇
天文学   103篇
综合类   395篇
自然地理   156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川滇地区重力异常的小波分解与解释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楼海  王椿镛 《地震学报》2005,27(5):515-523
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对四川云南及周围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分解. 在计算中选用具有正交完备性并有较好对称性及较高消失矩的小波函数把重力异常分解为两部分. 用功率谱方法对分解后异常进行分析,可知其分别表示地壳内部和更深部的密度变化. 两部分异常显示出川滇地区深部与浅部的构造差异. 浅层重力异常的密度填图表明:① 四川盆地地壳密度较高,松潘——甘孜造山带密度较低;② 康滇菱形块体的密度是不均匀的;③ 康滇菱形块体的边界断裂具有不同的密度特征,显示出不同的构造性质. 深部重力异常的密度填图显示出与浅部相似而又不同的密度分布特征,表明川滇地区浅部与深部构造作用有所不同,两者之间可能是不完全解耦关系. 本文结果还表明,地震分布不仅受断裂构造控制,也与深部密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2.
徐刚  赵越  吴海  张栓宏 《地球学报》2005,26(4):299-308
本文根据重新理清的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时代,讨论其区域地层对比.晚三叠世晚期的邓杖子组是一套崩滑流为主的碳酸盐角砾,其为区域印支期构造运动的造山记录,与京西、冀北杏石口组、辽西北票羊草沟组(坤头菠罗组)可以对比;早侏罗世水泉沟组与京西、冀北南大岭组、辽西北票兴隆沟组层位相当,且各组火山岩时代基本相同;中侏罗世早期郭家店组底部含煤段与京西上窑坡组、冀北下花园组中部、辽西北票组中上部植物组合面貌一致;中侏罗世中期郭家店组砾岩段是燕山期构造变形主幕的产物,北京西山龙门组、冀北下板城下花园组上部、辽西北票海房沟组都是该期的记录,层位相当;辽西中侏罗世中晚期蓝旗组底部的时代为158±1Ma,与京西、冀北髫髻山组安山岩的同位素年龄总体一致.这说明差异较大的燕山板内造山带三叠纪-中侏罗世盆地的沉积记录显示了相似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3.
张加桂 《地球学报》2005,26(6):565-569
泥灰质岩石岩溶是岩溶研究一个薄弱环节,将工程稳定性与岩溶作用相结合是岩溶地区地质灾害评价和治理所面临的新课题。三峡地区巴东组(T2b)泥灰质岩石的岩溶问题是新近发现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由于构造破碎和河流切割引起岩石卸荷与松动,使岩石有利于水的渗入和岩溶作用。水是岩溶的溶剂,在峡谷斜坡地带,雨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水源,地处亚热带的三峡地区雨水丰沛。通过对15个不同类型水样的化学成分测试和计算表明,雨水呈酸性,方解石的饱和指数(SI)低,具有强烈的溶蚀性,在地表和地下运移的过程中对泥灰质岩石产生了强烈的溶蚀作用。不同的地貌位置和构造层位具有不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状态,从而产生不同强度和不同形式的地表和地下岩溶。地质历史时期,岩溶作用使岩石发生成分和结构的一系列变化,从而导致岩石力学强度降低,岩体发生不均匀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测试和计算还表明,不仅雨水及其转化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而且江水和自来水均有一定的溶蚀性。将来,水的岩溶作用和水的诱发作用可能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从而破坏工程稳定性。防治三峡地区地质灾害的关键在于防止水向地基的入渗。建议对三峡地区泥灰质岩石斜坡带岩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4.
关中地区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与地震活动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系统分析了陕西关中测区1983~2003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研究了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结 果表明:①地震孕育阶段,伴随异常点段增多,重力场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区域性的重力负异常,地震往往发生在异 常区的边缘或重力异常梯度带上,震后逐渐回升;②重力场变化图像较好地反映了在区域应力场和震源应力场作 用下断层活动引起的重力效应;③关中重力场的转折变化受制于大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文章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以非农业人口比例为主要考核指标,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城乡发展政策与体制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因素,研究认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第二、第三产业产值,非公有经济比重等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城镇化水平有明显制约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控制人口规模,因势利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96.
县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以荥阳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现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在深入分析循环经济与农业发展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针对荥阳市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和在实现循环农业方面的不足之处,依据循环经济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荥阳市农业循环发展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97.
A 1-D velocity model for the Marche region (Central Italy) was computed by inverting P- and S-wave arrival times of local earthquakes. A total of 160 seismic events with a minimum of ten observations, a travel time residual ≤0.8 s and an azimuthal gap lower than 180° have been selected. This “minimum 1-D velocity model” is complemented by station corrections, which can be used to take into account possible near-surface velocity heterogeneities beneath each station. Using this new P-wave velocity model and the program HYPOELLIPSE (Lahr 1999), the selected local events were relocated. Earthquake locations in this study are of higher quality with respect to the original ones. The obtained minimum 1-D velocity model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routine earthquake locations and represents a further step towards more detailed seismotectonic studies of the area.  相似文献   
998.
袁薇  邹立尧  孙建奇 《冰川冻土》2009,31(5):801-807
利用1961—2005年新疆地区最为齐全的整编台站观测资料集,分析了新疆地区夏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引起这种时空变化的大气环流因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的夏季气温首先表现出整体一致性的变化,在过去的45a中全疆气温持续上升,这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相一致.影响新疆全疆夏季气温变化的主要大气环流因子为贝加尔湖附近高压脊的异常,当其偏强时,新疆地区夏季气温偏高,反之则偏低.新疆地区夏季气温第二类变化模态为南、北两疆反向的特征,这种变化模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际时间尺度上.新疆南、北两疆气温反相变化主要是由伊朗高压和乌拉尔地区高压脊的变化所控制.当这两个大气环流系统在新疆地区造成中高层位势高度南北向正负异常时,新疆地区以天山为界夏季气温表现出反向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99.
以科尔沁沙地阿古拉苏木为典型代表区域, 应用1987-2006年20 a间12幅遥感影像及相应气候数据, 分析了地表环境变化与气候变化间的响应关系, 提出了表征响应敏感程度、影响程度大小排序的气候因子影响指数(CFII). 结果表明: 近20 a研究区地表环境变化表现为不断恶化的趋势. 各类地表环境变化与气候因子变化间有着良好的响应关系, 各类气候因子变化以不同方式和过程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地表环境的变化. 响应敏感度最大, 即对地表环境变化影响最大的是相对湿度, 其次为降水量和蒸发量. 水分条件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对沉积体系中各种沉积环境地层的物性进行精细研究,对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露头区台地边缘—斜坡沉积体系和碎屑滨岸带沉积体系的地层进行了踏勘取样。在常温、常压下对岩样进行了超声波纵、横波速度测量,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岩样超声波速度与岩样所处的沉积环境关系密切,在生物礁剖面上,从礁基、礁核、到礁盖速度递增;在三角洲剖面上,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到前缘泥速度递增。(2)在生物礁剖面上,生物屑的含量是影响速度的主要因素。生物碎屑含量越高,速度越低。(3)生物礁内生物的大小与生长方向是控制岩样速度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