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1篇
  免费   1692篇
  国内免费   348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942篇
地质学   10262篇
海洋学   498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269篇
自然地理   184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449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440篇
  2016年   443篇
  2015年   503篇
  2014年   600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607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482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552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443篇
  2004年   461篇
  2003年   385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381篇
  2000年   353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318篇
  1997年   253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国际泥沙研究》2020,35(2):125-133
The current study modifies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Shields parameter using turbulent strength,i.e.the root-mean-square(rms) fluid velocity.Experiments were done under a steady,uniform flow using eight sediment sizes with particle Reynolds numbers(Rep) ranging between 1.0(fine sediment) and 183.4(coarse sediment).Utilising the peak rms horizontal(u) values,the critical Shields parameter,θ_c,was calculated and a trend similar to the well-established Shields curve was developed.The analysis was extended to the Shields curve obtained based on the critical shear velocity,Reynolds shear stress,and data extracted fro m the oscillating grid-turbulence experiments.Results show that turbulent fluctuations are crucial for the incipient sediment motion and are essentially better predictors than the commonly used critical shear velocity.A quadrant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role of turbulent bursting events in incipient sediment motion also was done where sweeps and ejections are dominant for finer and coarser sediment sizes,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42.
943.
智博铁矿位于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铁成矿带东段,矿体以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玄武质安山岩中。智博铁矿成矿作用主要划分为岩(矿)浆期和热液期2个成矿期次,包括3个成矿阶段:磁铁矿+透辉石阶段、磁铁矿+绿帘石+钾长石阶段和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智博铁矿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成矿构造背景为早石炭世南天山洋向伊犁板块俯冲形成的岛弧环境;火山岩与磁铁矿石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均来源于受俯冲带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智博铁矿为岩浆(主要)-热液(次要)复合型矿床,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富铁的玄武质岩浆,岩浆沿深大断裂上侵形成早期火山岩,上侵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在不混溶作用下形成铁矿浆,铁矿浆侵入早期火山岩地层形成岩浆期磁铁矿体;后期富铁的岩浆或矿浆热液使围岩发生矿化与蚀变,形成热液期磁铁矿体。  相似文献   
944.
东平金矿位于辽西凌源-阜新金成矿带上,金矿(化)体主要赋存在硅化构造角砾岩、硅化流纹岩和硅化流纹质角砾熔岩中.矿石以自然金和银金矿为主,其中自然金约占80%,银金矿约占20%.激电中梯及钻探结果显示矿体主要受北北西向构造控制,金矿(化)体主要位于高阻低极化率的F2构造蚀变带内.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综合异常22处,Ⅰ-4异常区经钻探验证发现多个隐伏金矿(化)体.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邻区赵家沟金矿,初步推断其成因类型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同时认为区内北北西向构造蚀变带内具有的黄铁矿化、强硅化和碳酸盐化是主要的矿化蚀变信息,高阻低极化率及Au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带是重要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45.
通过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对位于大兴安岭主脊上的马勒根坝岩体、朝阳沟岩体和大兴安岭东坡区域的野猪沟岩体、布敦化岩体的4个不同花岗岩岩体的岩石类型、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年代学及构造背景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研究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及地质背景。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主脊朝阳沟岩体和东坡布敦化岩体年龄分别为(154±1) Ma和(154.1±1.6) Ma,属于晚侏罗世岩体,主脊马勒根坝岩体和东坡野猪沟岩体年龄分别为(144.62±0.74) Ma和(140.2±2.7) Ma,属于早白垩世岩体。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主脊岩体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岩体,东坡岩体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TTG型岩体;主脊比东坡岩体更加亏损Ba、Nb、Sr、P、Ti、Eu元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东坡岩体为正常的I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伊泽奈崎板块NNW向俯冲和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共同作用于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在大兴安岭主脊形成断裂带,导致幔源岩浆上涌底侵下地壳而形成沿断裂带分布的花岗岩体;主脊处于碰撞向伸展环境过渡的时期,东坡区域此时应处于俯冲时期。  相似文献   
946.
深入探究孔隙尺度下的流体流动特性和溶质运移规律对石油开采、农田养分管理、地下水污染修复有着重要意义。以人工构建的多孔介质结构和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CT扫描的土壤团聚体(分辨率3.7μm)为研究对象,在空间节点数多达64 000 000的情况下,基于格子Boltzmann模型和GPU并行技术计算得到多孔介质流体运动和溶质运移过程的关键参数,并据此探究多孔介质空间异质性对水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对3组不同结构的多孔介质比较发现,结构复杂程度最高的土壤样品和不规则堆叠的圆球结构的渗透率在100 mD(即10^-13m^2)量级,远低于规则堆叠的圆球结构(>20 000 mD);土壤的迂曲度为1.40~1.60,明显高于规则堆叠的圆球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大的样品具有较小的迂曲度,这与结构的空间异质性有较强的关系;土壤的渗透率和迂曲度呈现各向异性;在水力梯度一定的前提下,渗透率较大的样品,纵向弥散系数也较大;同时,结构的异质性也会影响溶质的穿透曲线。本研究提出的模拟方法可在土壤结构中进行高效的水流运动和溶质运移模拟,可用于土壤多孔介质在孔隙尺度下的水力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947.
据含矿流体包体及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与马超营断裂带有关的金矿成矿流体,为低盐度(<10%wt,NaCl)的CO2—H2O—NaCl流体,CO2含量较低(<10mol%)。主矿化温度为150~260℃,成矿压力为700×105~1000×105Pa。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既有变质水,又有岩浆水,而且主矿化阶段还有大气降水参与。  相似文献   
948.
玲珑金矿田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及其找矿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玲珑金矿田1∶2000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结果,结合本区地质构造条件,初步总结了该矿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获取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经过验证,施工的35个钻孔有27个见矿,43条验证探槽中有4条发现工业矿体。该方法在发现隐伏的矿化蚀变带、寻找矿体(矿化体)、确定矿体剥蚀程度及指导钻探施工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49.
对槽隆与台向斜这两个不同构造单元的早古生代沉积地层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对比研究,阐述了其各自的流体包裹体类型,测定了均一温度,进而探讨了流体包裹体特征所显示的两大构造单元的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950.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 ,利用 Bergman方法推导出电流变材料系统固体材料和液体材料中的电势表达式 ,并通过数值计算求出在不同介电常数下 BCT结构的电势分布。结果发现 ,在固体材料内电场分布基本上是均匀的。随着失配常数的增加 ,固体材料内的电场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