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7篇
  免费   1193篇
  国内免费   1668篇
测绘学   159篇
大气科学   226篇
地球物理   1177篇
地质学   4778篇
海洋学   612篇
天文学   128篇
综合类   240篇
自然地理   24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337铀矿床位于下庄矿田东缘,区内发育近EW向、NNE向构造裂隙群及NW向辉绿岩和正长岩脉体,发育以碱性为主的多种围岩蚀变。区内矿床主要赋矿围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属壳源型。矿石内金属矿物以沥青铀矿为主,矿石的LREE/HREE比值为3.25,Sm/Nd比值平均为0.307,Ce/Yb比值为7.127,这些数据都显示出成矿流体具有较深来源。矿石较围岩亏损稀土元素尤其是轻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平缓,与幔源辉绿岩特别是与正长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相近,负铕异常比围岩更为强烈,反映成矿流体的来源具有幔源性。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可以认为337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具有幔源性质。  相似文献   
82.
1 IntroductionFractu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creasingthe production and injection and enhancing the final re-covery of oil and gas. At present, the use of ahydroxypropyl guar gum, borate-crosslinked, hydraulicfracturing fluid systemhas become ext…  相似文献   
83.
我国西部部分地区1∶5万地形图数据尚未完成,给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极大不便。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遥感技术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高分辨率影像获取能力的提高为大比例尺地物特征的提取提供了数据可能。本文采用SPOT5遥感影像,以1∶5万地形图图式标准为依据,进行青藏高原其香错地区地物判读,结果表明SPOT5能基本满足1∶5万地形图制图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判读结果,可采用多时相、多分辨率影像进行1∶5万地形图地物判读。  相似文献   
84.
陕西穆家庄铜矿床后生成矿作用的流体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尽管秦岭泥盆系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作用均与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有关,柞山地区却有别于风太地区,具有独特的铜矿成矿背景。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了后生成矿流体的两阶段流体演化过程:第一阶段的成矿流体为中温,中高盐度岩浆热液含CO2的NaCl—H2O流体。均一温度为190-265℃,盐度12.5~35.34(w1%NaCl),压力12.8~21.3MPa,在同地寄主矿物中均一温度变化小,而盐度变化极大,是岩浆流体沸腾的产物;第二阶段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高盐度岩浆期后热液NaCl-H2O流体。均一温度为300~350℃,盐度7.4~41.59(w1%NaCl),压力10.8~19.3MPa。反映了岩浆期后热液流体的二次沸腾。应用流体地球化学的综合方法(包裹体流体组成、演化)识别出后生交代流体性质。穆家庄铜矿的成矿流体第一阶段为岩浆水,第二阶段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加部分地层水(建造水)。氢氧同位素分析也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85.
ODP204航次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有利储层——浊积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岩性在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中的作用, 利用岩矿鉴定、扫描电镜和能谱法对ODP204航次的 4个站位 10个钻孔共计 11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 发现沉积物中矿物成分基本相近, 以粘土矿物为主, 含少量以石英为主的陆源碎屑。样品中含有丰富的硅藻和有孔虫等微体化石, 可形成硅藻粘土—硅藻土、有孔虫硅藻土或凝灰质硅质生物粘土。石英碎屑大多呈棱角状, 粒径小、含量少, 同时, 样品中可见透镜体、团块或旋涡状层状结构以及杂乱堆积的斑杂构造。上述特征表明沉积物为含有大量深海或半深海的浊流沉积物或其夹层。由于钻井岩心中有相当部分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分布在上述沉积物中, 推断这些浊流沉积物很可能是ODP204航次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86.
江西彭山锡多金属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山锡多金属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九瑞地区,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以富锡、铅、锌矿产为主的大型矿田。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二云母碱长化岗岩组成的彭山隐伏岩体为中心,各类金属矿床呈“晕圈式”分布。矿床的形成分为2个成矿期共7个阶段,通过对彭山岩体、典型矿床及围岩中的硫同位素、铅同位素、包裹体及稀土资料进行分析,反映出燕山晚期钙碱性花岗岩体的缦位与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岩浆活动为本区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87.
中酸性岩浆体系成矿流体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流体成矿作用角度出发,与酸性岩浆体系有关的成矿流体可以分为:酸性岩浆硅酸盐熔融体,岩浆一热液过渡阶段硅酸盐熔融体及其分异的流体,酸性岩浆熔体分异形成的热水成矿溶液。酸性岩浆体系主要提供热源和部分矿质,其提供的热源驱动地下水淋滤、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地下水热液成矿流体。变质岩混合岩化形成花岗质岩浆过程中所形成的混合岩化成矿流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上述不同成矿流体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8.
胶东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过程中流体演化和金的大规模成矿   总被引:23,自引:21,他引:23  
胶东是我国最大的金矿产出集中区,依据矿床和矿点的密集程度,可分为招远-莱州-平度、蓬莱-栖霞、牟平-乳山三个成矿带,区域内金矿类型可主要分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高精度的单矿物 Ar-Ar、Rb-Sr 同位素及热液锆石离子探针测年研究业已证买,金成矿的时代为120±10Ma,金矿床载金矿物-黄铁矿、矿石-黄铁矿石英脉、控矿围岩-花岗岩和变质岩等及伴生脉岩的 Sr-Nd 放射性同位素研究也证明,金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既来自于控矿围岩-花岗岩和变质岩,又来自于幔源的岩浆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各类金矿具有一致的成矿流体介质条件,为低盐度 H_2O-CO_2-NaCl±CH_4流体,金成矿温度、压力条件近似,主成矿温度为170~335℃,成矿压力为70~250MPa。氢氧等稳定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与金矿床伴生的基性幔源岩浆脱水形成的岩浆水,但在地壳浅部遭受到大气降水的混合。因此,胶东各类型金矿是在同一成矿背景下形成的矿床,与区域内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作用有关,也是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89.
刘斌 《岩石学报》2005,21(5):1416-1424
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着烃-烃不混溶体系中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由于这些包裹体具有复杂的组成和相态,因此不混溶包裹体组合的判别和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常常难以进行。根据烃-烃不混溶体系中两个端员组分流体包裹体室温下的相态特征和在温度-压力平面图上等容线交点显示的位置,划分成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组合,本介绍了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叙述了不混溶烃-烃包裹体组合的测定和判别方法,并且阐述均一化包裹体相态方程和气-液平衡常数原理和方法与此同时列举了自然界简单的三种类型不混溶烃-烃包裹体组合的测定、判别和计算的几个实例,利用相态方程和气-液平衡常数,不但精确地计算出包裹体均一压力,并且精确地计算出流体密度和体积等热力学参数。最后,利用均一成气相和液相的两种包裹体在 p-T 平面图上等容线交点同样计算出流体包裹体组合的捕获温度和压力。  相似文献   
90.
平差系统的模型误差及其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模型误差影响参数估值的一些理论问题,指出了随机模型误差和函数模型误差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为讨论平差系统最优模型的选取,给出了与现有文献将模型误差纳入平差系统的思路不同的一个估计和识别模型误差的理论基础公式,由此导出了相应的实用公式,给出了平差系统模型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