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萤石矿用途广泛,为我国重要战略资源,在氟化工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其经济价值。本文系统阐述了商洛市萤石矿资源地质特征,资源分布、开发现状,并进行了市场调研,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构想,倡议走氟化工深加工及精细加工道路,综合开发利用萤石资源,推动商洛市工业化进程,为商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高氟地区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健康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氟中毒性地方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关注氟污染源分析及暴露途径研究的同时,开展氟暴露途径评价健康风险研究也十分必要。据调查,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地区表层土壤氟含量高于当地区域背景值,本文针对当地存在氟超标导致地方病的实际情况,重点采集了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地区表层土壤、地层岩石、农作物、地下水等样品,主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等分析方法对相关元素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高氟区氟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谷物和蔬菜氟暴露途径健康风险指数HQ<1,没有非致癌风险。当地人体氟暴露风险主要途径为饮用地下水摄入,相关的健康风险指数HQ>1,这表明通过饮用氟超标的地下水,可能具有潜在的非致癌风险。年度总健康风险为1.69×10-8,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建议的最大可接受年健康风险水平5.0×10-5,属于人类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根据氟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本文提出该地区饮用水安全性方面还需多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03.
滇黔地区室内燃煤污染所致慢性氟中毒是我国特有的长期困扰我国的主要环境健康问题之一。为了探讨滇黔"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症区粮食氟和砷含量及污染的主要途径和改灶降氟炉的使用状况及氟中毒防治效果等,从2005年至2008年11月,连续在云南省和贵州省氟中毒较严重的地区——昭通市的镇雄、威信、大关、彝良、昭阳区以及贵州威宁石门坎、毕节、郝章和非病区昭通巧家、鲁甸县等地,调查了当地500余户改灶降氟炉的使用状况、生活习惯及粮食干燥和保存方式、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等,系统采集和分析测定了改灶降氟炉使用区和非使用区烘烤前后粮食的氟和砷等含量。结果发现:无论重病区或非病区,未烘烤粮食的新鲜玉米的氟含量均低于4μg/g,一般为1~2μg/g,砷含量低于0.1μg/g,一般在0.01~0.05μg/g之间;而敞炉快速烘烤(10~15天)的玉米氟含量比烘烤前增加4~200倍,一般在10倍以上,含量在10~20μg/g之间;辣椒氟含量比烘烤前增加了30~100倍,最高达1274.39μg/g;烘烤辣椒的含氟量一般高于玉米的氟含量,均高于20μg/g;砷的含量也10~40倍地增加,增加幅度与氟相当。被调查的500余户烘烤粮食的居民中,无论改灶降氟炉使用户或非使用户,只要是需要烘烤粮食的用户,没有一户是单独使用改灶降氟炉烘烤粮食,全部用2~3个以上的敞炉烘烤粮食,其烘烤后的粮食的氟和砷污染程度相当。结论:滇黔"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区重症区大多数新鲜玉米和辣椒的氟和砷的含量低于或稍高于国家标准;无论烘烤粮食的煤及拌煤黏土中氟和砷含量的高低,烘烤后的玉米和辣椒的氟含量全部超标,砷含量增加十倍以上,敞炉快速烘烤粮食是滇黔氟中毒重症区的粮食氟和砷污染的主要路径和主要成因。改灶降氟炉的推广,不能降低滇黔"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区粮食的氟污染、根治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潮湿多雨,气候阴冷,而改灶降氟炉的火力太小,无法在短期内快速烘烤干粮食,所以,无论改灶降氟炉使用区或非使用区,全部用敞炉烘烤粮食。因而在阴冷潮湿的滇黔山区,仅仅推广火力较小的改灶降氟炉,无法隔断烘烤粮食时的氟污染源,对防治滇黔"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04.
赤峰市潜水中氟离子(下称氟)含量,超过饮水标准(1mg/L)的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50%,约25万人口患氟中毒病。本文从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入手,研究潜水中氟形成与分布的主要自然环境。文中重点阐述地下水的形成与水中氟迁移,累积关系。研究发现,水中氟<0.5mg/L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是地下水迳流排泄区,大兴安岭以东,是地下水分水岭区;0.5~1mg/L区,位于补给及排泄区;1-3mg/L区,位于排泄、这流区;>3mg/L区,是地下水以蒸发消耗为主区。后两区是氟高发地段。由山区→山前区→主谷平原区→河流,水中氟含量呈现出,由低→高→低→更低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5.
邢台山前平原浅层高氟地下水分布区,浅层地下水与非饱和带土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文地球化学系统。在该系统中,非饱和带土体的氟源强度及浅层地下水体聚集和保存氟的条件是影响非饱和带土体浅层地下水之间氟迁移和富集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中前者直接受控于土体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粒度组成,而后者主要取决于浅层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特征。大气降水入渗条件下,非饱和带土体浅层地下水系统氟迁移和富集动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非饱和带土体是浅层地下水重要的供氟源,非饱和带水土系统氟的地球化学反应主要为水相络合反应、溶解/沉淀反应和吸附/解吸  相似文献   
106.
高氟温泉是导致本病区环境氟异常的氟源,人为引高氟温泉作生产、生活用水,加大了氟异常波及的范围和程度,高氟饮水和低氟饮水加高氟粮食是导致居民氟中毒的主要原因,改水降氟是矫正环境氟异常和防治氛中毒的根本对策,分析表明它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7.
The fluid/melt partitioning experiments on fluorine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system albite-H2O-HF atP = 100 MPa, 770°C ≤T≤800°C: and wt = 2% −6% conditions. The concentrations of fluorine in quenched glasses (melt) were determined by electron microprobe and those of fluorine in the coexisting aqueous fluid were calculated by the method of mass balan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fluorine was concentrated in granitic melt relative to the coexisting fluid. The partition coefficient DF(wt F F1 /wt F Mt ) ranges from 0.35 to 0.89. I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fluorine content in the system. This means that there is not just one single value of partition coefficient for fluorine in the granitic melt-fluid system. The partitioning behavior of fluorine in this system depends critically on fluorine and proton (H+) concentrations. Our data suggest that F-rich granitic melts exist in nature and that fluorine may not be an important complexing agent of metal elements in F-bearing fluids. The project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both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9603048) and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ineral Deposit Research, Nanjing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08.
钠长花岗岩—H2O—HF体系中流体/熔体间氟的分配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在p=100Mpa,在770℃≤t≤800℃和WF=2%-6%条件下进行了钠长花岗岩-H2O-HF体系液相线附近线体/熔体间氟的分配实验。对淬火玻璃的主要元素和氟含量进行了电子探针测定。用质量平衡法计算了流体中的氟含量,所获得的氟的流体/熔体分配系数DF均不盱1.0随体系氟含量的增加DF有所增大,表明在花岗岩岩浆一热液体系,氟优先进入熔体相,含氟花岗岗岩结晶晚期流体释放阶段残余熔体仍保保持富氟特征  相似文献   
109.
高氟地下水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分布与形成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内蒙古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及形成机理,寻找生产、生活急需的低氟地下水,根据多年赤峰地区的水文钻探及水文地质普查资料,运用部分物探、水文钻探、水文地质普查、水化学及水质检测方法,初步探明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西拉沐沦河中、下游的北部,乌尔吉沐沦河的东部及老哈河两岸等区域,从水文地质方面基本阐明本地区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地貌条件、地层条件、气候条件、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中氟的来源,并查明该地区高氟地下水一般存在于潜水的上部,地下水中含氟量由上往下逐渐降低,深部含水层的地下水可供开采。  相似文献   
110.
李端生 《吉林地质》2002,21(4):81-88
矿化程度极低的深层地下水,往往给人体健康带来各种危害,主要是欠缺某些化学元素引起的地方病,过去多被忽视。以为矿化程度越低水质越佳;饮用水标准中各种化学元素规定的下限值常不被重视,一旦发生了疾病,多从污染或元素超标中查找问题。由于这种认识偏差,常常造成防治不利,贻误战机。松嫩平原部分氟病区,因为饮了深层“超低氟水”(水中氟的质量分数小于0.2mg/L)新发了大骨节病或患了无名疼痛病,即为典型例证。防治办法,一要加强源头矿化,二要注意终端补氟。由此有“药疗不如食疗”、“饮疗胜于食疗”之说,饮茶是最佳补氟之举,而且要从孕期或婴幼儿做起。拟彻底根治,可深浅层地下水混合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