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25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The effects of hanger replacement from inclined to vertical configuration on seismic response of long-span suspension bridges are investigated considering multi-support earthquake excitation. The Bosphorus Bridge is investigated due to its recent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mainly involving hanger replacement. The finite-fault stochastic simulation method (FINSIM) is utilized for multi-point earthquake time-history generation. The developed finite element (FE) model both for the inclined and vertical hanger arrangement are verified through th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HM) data.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tension force of vertical hangers is found to be lower than that of inclined hangers, whereas the tension force of the main and back-stay cables remains the same. The compressive axial force of the deck decreases relatively in the case of the vertical hanger arrangement, whereas the cross-sectional forces at the tower base section increase. The approach viaducts are not affected by the vertical hanger arrangemen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capacity ratios for damage estimation under the max. earthquake (2475 years return period), structural damage on the tower base section may be expected for both hanger arrangements, while these sections perform well under design scenario earthquake. The expansion joint of the bridge with inclined hangers is also estimated to be damaged; however, this displacement is lower in the case of the vertical hanger arrangement due to the viscous dampers. The findings also reveal that a change in hanger form of a suspension bridge can necessitate other structural retrofit, such as using viscous dampers to limit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s of the deck and retrofitting the bridge towers.  相似文献   
312.
贾玉衡  钱建平 《岩矿测试》2020,39(6):886-895
石榴子石是变质岩和岩浆岩中一种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其类质同象非常普遍。已有资料表明,不同成分的石榴子石的颜色颇为不同,但石榴子石的成分和颜色之间相互关系尚未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本文应用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X射线粉晶衍射、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常见的红色(G1)、橙色(G2)、绿色(G3)和褐红色(G4)石榴石进行了系统测试,旨在揭示石榴子石成分、结构和颜色的内在关系和变异规律,以期为不同地质体中产出的石榴子石矿物学特征的总结及地质应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G1、G4样品含有较多Fe元素(Fe3+:0.24%、0.24%;Fe2+:1.01%、0.89%);G2样品含有较高的Mn元素(2.76%);G3样品含有很高的Cr、V元素(3453×10-6、1458×10-6)。类质同象对石榴石的晶体结构产生影响,晶胞参数有较大差别,分别是a=11.530nm(G1)、11.563nm(G2)、11.849nm(G3)和11.470nm(G4)。石榴石中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对于示踪物源及形成过程具有很强的指示意义。石榴石中的稀土元素总量分布不均匀,LREE/HREE比值小于1,表现为重稀土元素富集,Eu/Eu*比值小于1,为Eu负异常。所有样品的Ce异常均不明显。石榴石样品的拉曼光谱呈现出峰强和峰位的明显差异也反映了类质同象的存在:G1、G4在570nm处出现Fe3+电子跃迁吸收峰;G2在460nm和520nm附近出现Mn2+电子跃迁吸收峰;G3在690nm处出现Cr3+电子跃迁吸收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显示,红色和褐红色样品出现在570nm处的Fe3+电子跃迁吸收峰,与其成分中含有大量Fe有关;橙色样品于460nm和520nm附近的特征吸收峰归属于Mn2+,对应其主要成分中大量的Mn;绿色样品690nm处出现强的吸收峰,由Cr3+跃迁产生,是微量元素Cr的存在所致。研究结果表明,石榴石的颜色与其成分和结构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13.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工程坝区发育有数条规模较大的、对工程有直接影响的玄武岩层间错动带。错动带内充填碎屑夹泥,当大坝建成蓄水之后,在高水头差下容易发生渗透破坏,可能影响坝区水工建筑物运行的安全和稳定。针对厂坝区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大坝水工建筑物和防渗排水系统的设计布置特点,建立了坝区左岸三维有限元精细模型。并采用插值拟合的方法确定特定断面边界的地下水位,计算模拟了运行期白鹤滩电站左岸坝区渗流场的变化规律和水力梯度场的分布,并结合在现场开展的错动带的渗透破坏试验数据,确定了错动带的允许水力梯度,评价错动带内渗透破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渗控措施在坝区形成了明显的降落漏斗,地下厂区防渗排水系统效果良好,渗压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C2错动带内部分区域的水力梯度超过允许水力梯度,可能会发生渗透破坏。提出设置截渗洞和加强帷幕的防治措施,并模拟验证了这一措施可以较好地截断渗漏通道,保障厂房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14.
克拉通大陆通常有古老、巨厚且难熔的岩石圈地幔。这种地幔高度亏损玄武质组分,有密度低、刚性程度高的特点,能长期漂浮于软流圈之上而稳定存在。中国东部大陆主要由华北和华南两个古老地块在古生代—早中生代沿中央造山带拼合形成,在晚中生代时强烈活化,表现为构造变形、盆地形成、岩浆活动、巨量成矿等,其深部原因是什么?在分析东部大陆形成过程和岩石圈地幔属性基础上发现:块体初始规模小且发育薄弱带,后期容易受改造;特别是显生宙以来中国大陆受周边多个构造域夹持,板块俯冲作用会引起软流圈物质扰动和上涌并沿薄弱带侵蚀和改造上覆岩石圈,使之发生有效减薄、明显再富集和最终地幔置换。改造和置换后的岩石圈地幔富含玄武质组分,有较高密度和较低刚性程度,容易发生变形和部分熔融,使克拉通大陆活化。因此,块体规模大小并发育薄弱带以及周边构造环境是大陆稳定性控制重要的内、外在因素;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显生宙强烈活化和地幔置换是由于块体规模较小而且周边多体系俯冲作用等内、外在有利因素协同作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