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325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51.
井中声波CT技术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井中声波CT技术系统的测量方式、数据采集和数据预处理以及CT正反演的基本方法, 列举了在工程勘察和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实例,显示出井中声波CT成果为查明目标体的位置和圈定目标体的形态是有效的。同时也显示了井中声波CT技术作为一种精细勘查手段,具有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2.
基于DEM的机助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aerial photography, the primary factor is terrain undulation. However, most of the external aerial photography software used for aerial photography design do not take terrain undulation influence into consideration. Therefore, the design result has comparative randomicity and "gaps" are expected. An aerial photography design system is developed by analyzing the terrain undulation influence to the design result with DEM data so that the forward overlap and side overlap can be justified according to the block terrain undulation to meet specifications or standards. The data designed by this system is compared with the real flying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making use of DEM to assist in aerial photography design can ensure that the designed result fits the real terrain better.  相似文献   
153.
1605年琼山大地震深部构造和应力状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1605年琼山地震区已有的浅部地质、物探和钻井等资料,采用空间域三维重力正反演计算,消除了地壳浅部影响,依次得到由浅到深的各剩余深部重力异常值。然后由基底剩余重力异常值反演得到莫霍界面深度及起伏形态。分析上述结果可知:1605年的琼山大地震是一个以垂直向差异运动为主的地震,位于琼北莫霍面隆起区东北部、隆起向外凸出部位的陡坡上;北东东向的马袅-铺前断裂(中东段)呈反扭(左旋)状态,而北西向的铺前-清澜断裂(北段)呈顺扭(右旋)状态;云龙地区地下地幔物质上涌,造成云龙地块的上隆;如果1605年地震区出现NE30°左右的主压应力场作用和云龙地块异常上隆时,应考虑地震的复发问题。另外,分析各剩余深部重力异常等值线分布,还可以判定地质学给出的各断裂构造展布和延伸情况。  相似文献   
154.
任意形状地质体数值积分法重磁场三维可视化反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任意形状地质体数值积分法重磁场三维可视化反演,采用辛普生积分和梯形积分实现三度体磁场三重积分的近似计算,模型修改在剖面内完成,对x,y不同方向剖面逐条修改拟合,克服了模型难以修改和细化的困难.在Windows环境下,用Visual C语言、OpenGL函数实现了复杂立体模型的三维可视化反演.该方法适合于开采阶段的交互反演解释,将该方法运用于大冶铁矿,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5.
我国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7,自引:13,他引:54  
王德滋  周金城 《岩石学报》1999,15(2):161-169
本文中回顾了80年代以来国内花岗岩研究的概况。阐述了造山带花岗岩的形成和演化,次火山花岗岩的特征,A-型花岗岩的成因,花岗岩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混合作用、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与花岗岩形成的联系以及花岗岩的实验岩石学研究方面的问题。展望了下一世纪花岗岩研究的某些趋向。  相似文献   
156.
基于二次场方法的并行三维大地电磁正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策  王绪本  赵宁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6):2456-2468
快速且高精度的三维大地电磁法正反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由于大地电磁法场源的平面波特性,以往的正演方法大多采用直接求解总场的方法,在边界强加二维边界条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场方法的三维大地电磁法正演算法,将平面波在层状背景模型中的响应作为场源项,得到二次场满足的偏微分方程,并利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求取二次场.与其他学者的基于总场方法的结果的对比证明了本文采用方法的正确性.在基于二次场的正演算法基础上,实现了基于L-BFGS的三维反演方法,并对公开的数据集进行了反演.另外,针对大地电磁法的多频率观测特性,采用了基于MPI的分频并行策略对程序进行并行化,可达到接近线性的加速比.  相似文献   
157.
采用模拟离散的有限体积法实现了双轴各向异性地层回线源瞬变电磁三维正演.首先引入内积定义,采用自然边界条件,将瞬变电磁法的控制方程转化为弱形式表示.将计算区域划分为一系列的控制体积单元,采用交错网格对控制方程进行模拟有限体积空间离散,包括旋度算子离散和空间内积离散.基于斯托克斯定理的旋度积分定义公式实现旋度算子离散.中点平均实现电导率双轴各向异性的空间内积离散,从而得到离散化的控制方程.时间步迭代采用无条件稳定的欧拉后向差分格式.并通过均匀全空间中稳定电流回线源的磁场解析表达式得到回线源初始时刻的电磁场分布.为了同时保证计算精度和效率,本文采用分段等间隔的时间步迭代,利用直接法求解器PARDISO实现其快速求解.最后通过对比层状模型和各向异性半空间模型的正演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计算三维双轴各向异性模型的正演响应可知,水平方向电导率变化对电磁响应产生显著影响,而垂直方向的电导率变化对电磁响应几乎没有影响.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回线源产生的感应电流主要是水平方向的,因此响应主要受到水平方向电导率的影响,垂直方向的电导率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8.
不同类型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卫星影像纠正常针对单景影像,且需要一定数量的外业控制点作为参考,严重制约了正射纠正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方法,利用影像间的连接点进行RPC模型的前方交会,并用少量控制点进行仿射变换,实现了多轨多景卫星影像的区域网平差。经测试,本文方法可有效减少外业控制点,提高卫星影像正射纠正效率。  相似文献   
159.
根据空间前方交会原理在实验室内对进行开采沉陷的相似模拟实验中的形变过程,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且根据移动变形的相互关系,分析得到地表的真实形变情况,解决了相似模拟移动数据采集的问题。通过实践表明,该理论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实测方便、简洁。  相似文献   
160.
地震资料显示, 高速层的存在会对下部地层产生上拉现象, 影响下部地层成像的准确性, 甚至产生构造假象, 给油气勘探带来预测难点。文章尝试从理论模型出发, 通过研究产生上拉的影响因素, 建立上拉系数量版法, 定量分析上拉幅度, 进而还原下部地层构造。研究表明: 上拉幅度受控于高速体速度、厚度和围岩速度, 交会量版说明上拉系数与高速体速度基本呈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地质模型, 并进行实例解剖, 表明了此种方法对局部构造深度预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