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39篇
  免费   4557篇
  国内免费   7307篇
测绘学   3397篇
大气科学   3450篇
地球物理   7103篇
地质学   15217篇
海洋学   2808篇
天文学   5242篇
综合类   2269篇
自然地理   2317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855篇
  2021年   1023篇
  2020年   1139篇
  2019年   1350篇
  2018年   1023篇
  2017年   1132篇
  2016年   1268篇
  2015年   1352篇
  2014年   1797篇
  2013年   1860篇
  2012年   1917篇
  2011年   2106篇
  2010年   1880篇
  2009年   2365篇
  2008年   2189篇
  2007年   2245篇
  2006年   2178篇
  2005年   1841篇
  2004年   1628篇
  2003年   1440篇
  2002年   1169篇
  2001年   1103篇
  2000年   1000篇
  1999年   967篇
  1998年   807篇
  1997年   635篇
  1996年   597篇
  1995年   522篇
  1994年   432篇
  1993年   349篇
  1992年   228篇
  1991年   189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23篇
  1972年   3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对青藏东北缘现今块体划分、运动及变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利用2维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以位移代替围压作为边界约束力,研究青藏东北缘现今块体划分及其运动变形。根据该地区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以GPS点测量位移作为模拟结果约束点,得出了较合理的块体划分模型和随时间演化的主应变分布图,并把应变高值区与近几年来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作对比,得出了研究区内地震危险性可能较大的区域。另外,对模拟的甘青块体与阿拉善块体的边缘带断裂左旋运动做了大概计算。  相似文献   
13.
用双三次样条函数和GPS资料反演现今中国大陆构造形变场   总被引:38,自引:20,他引:18  
将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动视为一种连续的地壳变形,利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拟了近期GPS测定的大陆内部及周边地区412个测站速率,反演大陆地区自洽的构造变动速度场和应变率场.模拟结果显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是构成中国大陆内部岩石层水平形变的主要驱动力.印度板块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深深插入青藏高原,造成地壳大规模的缩短和抬升.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带、拉萨和羌塘地块以及青藏高原东南边的川滇地区,内部构造活动强烈,其内部的构造变形包含地壳碎片的冲断、褶皱和侧向逃逸.大陆地壳(或岩石圈)的增厚,尤其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向的快速缩短和青藏高原东西向的缓慢拉张,大约吸收了印欧板块会聚量的85%,西藏中东地区东西向的拉张速率达到了(16±2.0)mm/a,且顺时针方向扭转明显.印度板块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29.7°N, 19.3°E, 0.392°/Ma);华南地块相对于欧亚大陆向东(102°±7.4°)南的运动速率是(11±1.54)mm/a,华南块体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62.25°N, 126.56°E, 0.141°/Ma);塔里木地块相对较稳定,其西部运动速度高于东部运动速度,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总体上讲,中国大陆运动方向为北偏东呈辐射状,从西部近南北方向的运动转向东部地区东南方向的运动,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有一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横穿喜马拉雅构造带及青藏内部的南北向压缩速率为(19±2.0)mm/a,横穿西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13±1.5)mm/a,横穿东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6.0±1.4)mm/a.阿尔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速率为(6±1.2)mm/a.  相似文献   
14.
15.
16.
A formula for the thickness of a shear band formed in saturated soils under a simple shear or a combined stress state has been proposed. It is shown that the shear band thickness is dependent on the pore pressur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and the dilatancy rate, but is independent of the details of the combined stress state. This is in accordance with some separat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把经纬度网格点上的气象要素值转化到正方形网格点上的多项式插值方案。对插值方案作了稳定性讨论和定量及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插值方案方便可行,而且有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青藏块体东北缘断层形变与中强地震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祁连山-海原断裂带近期断层形变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多场地,大范围的断层活动异常是中等强度地震发生的显著背景,并且往往与大陆地震活动的阶段性总体状况相呼应;区域形变存在明显的特征量,包括特征形态和特征时间,同一场地在不同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具有重复性,但会受到背景差异显著的不同地震的影响,目前形变状况表明研究区仍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壳运动背景。  相似文献   
19.
Optimal deflection of NEOs en route of collision with the Eart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lph Kahle  Gerhard Hahn 《Icarus》2006,182(2):482-488
Recently, a method for the n-body analysis of the velocity change required to deflect a hazardous near-Earth object (NEO) was presented by Carusi et al. [Carusi, A., Valsecchi, G.B., D'Abramo, G., Boattini A., 2002. Icarus 159, 417-422]. We extent this method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velocity change vector instead of its along-track magnitude. From an application of both methods to a fictitious NEO we find Carusi's parallel approach to be reasonable for phases of unperturbed two-body motion. But, for orbit phases inhering third-body perturbations, i.e., for planetary close approaches or prior to a collis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new method show the radial component of deflection impulse to play a major role. We show that a fivefold greater efficiency can be achieved by a deflection impulse being non-parallel to orbital velocity. The new method is applied to two possible 99942 Apophis impact trajectories in order to provide constraints for future Apophis deflection mission analysi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