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83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788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71.
应用近代微束矿物学分析测试技术,对在中国陨落的随州、寺巷口和岩庄等三块球粒陨石中矿物的冲击熔融和分离结晶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查明存在有硅酸盐单矿物熔体、硅酸盐矿物混合熔体和全岩熔体三种组成不同的冲击熔体。研究结果显示:(1)三种熔融相与未熔相之间在主成分和微量元素组成上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它们是原地熔融的产物,但在较大的冲击熔块中,也发现冲击熔融作用引发了一部分元素,如亲铁元素、硒元素和轻重稀土元素的分异现象;(2)查明Al2O3、Cr2O3、Na2O和CaO等优先进入从冲击熔体结晶的辉石常压相或辉石的高压相——镁铁榴石(属地幔过渡带矿物)中;(3)Al元素能进入阿基莫石(即辉石的钛铁矿结构相,属下地幔矿物)中,以固熔体形式稳定下来。ELNES的测定查明,其氧化铁组分中Fe3+/∑Fe的比值高达0.67(3);(4)陨石全岩熔体中硅酸盐相与金属-硫化物相之间为完全不混熔,后者以孤立的共结体团块产于硅酸盐熔体之中,除Zn、Na、Cr、Co和Cu在硫化物相中和Na在金属相中有明显富集外,其他元素的浓度则无明显变化;(5)在寺巷口陨石熔脉的金属-硫化物共结团块内发现了FeNi金属-硫化铁-磁铁矿组合,进一步证实了S和O等轻元素可以加入到以Fe-Ni金属为主要组成的地核成分中去;(6)在岩庄陨石的FeNi金属-硫化铁共结体团块的硫化铁内发现了Na、Mn和Fe的磷酸盐矿物小球体,说明P和Na、Mn等元素也能成为地核的组成元素。以上研究在行星演化、地幔矿物学和地球化学,以及陨石学研究上均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2.
碳酸盐型盐湖卤水的模拟太阳池结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碳酸盐型盐湖提锂工艺中, 太阳池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是储存太阳能能量以结晶析出碳酸锂。文章利用加热方法首次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模拟太阳池结晶试验, 试验的蒸发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大, 但蒸发量的不同对析盐结晶影响不大。在不同时间段模拟试验中, 24 h时间段的Mg2+析盐浓度较Li+大,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而Li+则相反;Mg2+析出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而Li+析出速率基 本保持一致。在不同温度模拟试验中, 卤水主要组分总析出率与温度的升高呈正相关, 卤水中CO32?和Li+的浓度降低速度大于其他组分, CO32?和Li+的析出率远大于其他组分, 析出主要矿物鉴定结果均为扎布耶石  相似文献   
173.
Abstract: Erlangshan Pluton from Urad Zhongqi, central Inner Mongolia,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The rocks consist mainly of diorites with gneissic structure. Pe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reveal that the diorites belong to metaluminous, high-potassium calc-alkaline series, with chemical signatures of I-type granites.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SiO2 contents (56.63%–58.53%) and A/CNK (0.90–0.96), high Al2O3 contents (17.30%–17.96%) and Na2O/K2O ratios (1.20–1.70), enrichment in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LILE, e.g., Ba=556–915 ppm, Sr=463–595 ppm), and relative depletion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HFSE, e.g., Nb, Ta, Ti) in primitive mantle-normalized spidergram, and right-declined rare earth element patterns with slightly negative Eu anomalies (d?Eu=0.72–0.90). They have Sr/Y ratios (20–25) evidently less than Kebu Pluton (49–75) to its east.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U-Pb zircon dating of the diorites has yielded an intrusive age of 270±8?Ma. This leads us to conclude that Erlangshan diorites were formed by mixing between the middle or lower crustal-derived magma and minor mantle-derived mafic magma, followed by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which was trigged by crustal extension and fault activity in post-collisional setting.  相似文献   
174.
休瓦促钨钼矿区位于义敦地体南段,是该区域唯一存在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和新生代酸性侵入体直接接触形成复式岩体的矿区.目前尚未对该复式岩体的岩浆演化过程开展过系统深入研究,限制了对该矿区及区域构造事件和岩浆演化的认识.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开展东矿段黑云母花岗岩,西矿段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探...  相似文献   
175.
评花岗岩的哈克图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克图解是研究岩浆岩地球化学必用的图件,许多结论就是根据哈克图解做出的。哈克图解只是一个逻辑推理的工具,它所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不是由图解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实践决定的。岩浆演化的理论是对的,岩浆演化的理论是从研究层状侵入体得来的,它仅适用于玄武质岩浆,而不适用于花岗质岩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哈克图解得出的结论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是不能成为真理的,这是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6.
随着同位素测试技术的发展,高温下重同位素分馏逐渐运用到地球化学领域.为了探索岩浆演化过程中是否会发生Cu同位素分馏,文章对西藏驱龙斑岩铜矿床同来源、不同演化阶段的两套岩浆岩(闪长岩包体和花岗闪长岩)进行了Cu同位素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闪长岩包体的δ65Cu值集中在+0.08‰-+0.35‰之间,平均值为+0.25‰,花岗闪长岩的δ65Cu值为+0.42‰~+0.87‰,平均值为+0.60‰.△65Cu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包体≈+0.4‰,并且δ65Cu值与样品w(SiO)变化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结合地质学及同位素方面考虑,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包体的Cu同位素组成差异可能是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Cu同位素分馏所致.在驱龙矿区中新世岩浆演化过程中,随着岩浆去气作用,63Cu随HS-、Cl-等挥发分优先进入气相,导致残留岩浆熔体相对富集65Cu.此外,两者的Cu同位素组成差异也可能与岩浆演化过程中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的不断结晶分离有关,矿物结晶分离时,基性矿物富集63Cu,而残余熔体则富集65Cu.  相似文献   
177.
火成碳酸岩的实验岩石学研究及对地球深部碳循环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文磊  许成  刘琼  王林均  吴敏  曾亮 《地质论评》2012,58(4):726-744
火成碳酸岩是地表出露较少的幔源岩石之一。实验岩石学研究表明碳酸盐化的橄榄岩和循环的地壳物质(如碳酸盐化榴辉岩或泥质岩)的低程度(<1%)部分熔融均可以产生碳酸岩质的熔体,其中碳酸盐化泥质岩具有最低的熔融温度且更加富碱质、CO2和不相容元素;富CO2的霞石质等硅酸盐岩浆也可以通过不混溶或分离结晶作用产生碳酸岩,用于解释碳酸岩在空间中常与碱性硅酸岩的共生关系。由于碳酸岩熔体具有极低的粘度和高的活性,形成后在上升过程中会将二辉橄榄岩转变为异剥橄榄岩,是引起地幔交代作用和地幔地球化学不均一性的重要介质之一。实验表明在俯冲作用过程中,大多数的碳酸盐在位于岛弧之下的含水熔融并不分解而是被带入到深部地幔并且稳定存在,含碳地幔的熔融又会形成碳酸岩质的熔体,这说明俯冲循环物质可能对碳酸岩的成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碳酸岩的初始熔体成分、岩浆演化、地幔交代作用、成矿特征以及碳从地球深部返回到地表的途径和过程等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国火成碳酸岩出露相对较多,分布广泛,因此,加强我国碳酸岩以及伴生硅酸岩的成因研究,同时开展与碳酸岩相关的实验岩石学工作,不仅可以检验现有的成因理论,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国对火成碳酸岩的研究水平;由于其特殊的成因背景,还可为许多存在很大争议的重大地质事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8.
安徽铜陵矿集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铜、金、铁产地之一,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本次对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①本区岩浆岩主要为辉石(二长)闪长岩( SiO2≤55%)、石英(二长)闪长岩(SiO255%~65%)和花岗闪长岩(SiO2≥65%)三种岩石组合,其矿物成分主要为...  相似文献   
179.
The Hongshishan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 (SIMS zircon U–Pb age 286.4 ± 2.8 Ma) consists of dunite, clinopyroxene peridotite, troctolite, and gabbro. Major elements display systematic correlations. Trace elements have iden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cluding flat rare-earth element (REE) patterns with positive Eu anomalies and enrichments in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LILE) but depletions in Nb and Ta, indicating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as a key factor in magmatic evolution. Petrologic and geochemical variations in drill core samples demonstrate that minor assimilation and progressive magma injections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Ni–Cu mineralization. Mass balance estimates and Sr–Nd isotopes reveal that the Hongshishan parental magmas were high-Mg and low-Ti tholeiitic basalts and were derived from a lithospheric mantle source that had been modified by subducted slab metasomatism before partial melting.

Sou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laeo-Tianshan–Junggar Ocean is further constrained by a compilation of inferred, subduction-induced modifications of mantle sources in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s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Tianshan–Beishan area. Integrating the regional positive ?Nd(t) granites, high-Mg and low-Ti basaltic magmas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s), and slightly later high-Ti basalts in NW China suggests that their petrogenesi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Permian mantle plume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80.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铜、金共生与分离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狮子山矿田是安徽铜陵矿集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铜金多金属矿田.矿田内铜、金矿床或矿体既各自独立产出,义相互共生或伴生,铜矿化和金矿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存在既共生又分离的现象.本文选择矿田内代表性铜矿床和金矿床开展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并进行成矿流体中铜、金溶解度的热力学理论计算和1分析,探索铜、金共生与分离的机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