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4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610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730篇
地球物理   446篇
地质学   532篇
海洋学   383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3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大庆杏南地区葡Ⅰ组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油田主力油层进入高含水期时,非主力油层接替主力油层将成为必然趋势。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一直以来被作为非主力油层。为提高非主力油层的储量动用程度,必须精细研究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查明剩余油分布规律,从而有效指导油田开发的调整挖潜。利用密井网、岩矿鉴定等资料对杏南地区葡I油层组前缘亚相储层进行研究,将三角洲前缘细分为枝状、朵状、席状3种类型,详细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下砂体的成因类型,描述了不同类型砂体在平面上、空间上的展布特征和组合关系,不同砂体内部性质的差异以及砂体内部微观孔隙结构的类型和分布特征,从平面、层间、层内以及微观特征等方面研究了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指出不同三角洲前缘储层中剩余油的富集位置。  相似文献   
32.
基于AHP和BP神经网络的深部地热水可持续开发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资料完整性、开采潜力、回灌量、平均水压下降速率、地面沉降速率、水温、水质、地热井布局8项指标构建天津地热可持续开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建立起评价因素集和评语集,给出了归一化数值;建立了天津地热可持续开发能力的BP神经网络模型,以层次分析法得出的结果作为样本,对BP网络进行了训练和测试,实例评价结果表明了AHP和BP神经网络方法的可行性,为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3.
斜坡非饱和带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扩展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则民 《地学前缘》2008,15(4):258-268
非饱和带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扩展是斜坡灾害孕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到目前为止,化学风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水-岩比的饱和环境下单矿物及矿物成分单一的碳酸盐岩的风化动力学方面,非饱和环境下的岩石风化研究还主要限于风化产物的特性描述方面。斜坡非饱和带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扩展是一种高度复杂的THMC过程。由于在溶解对象、溶解液及溶解过程的水动力-水化学环境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既有的地质材料风化动力学成果为探索这一复杂过程提供了理论储备,但还不能阐明其核心机理。斜坡非饱和带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的扩展过程研究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斜坡灾害孕育的理解,为灾害预报-预警及其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以促进岩石-岩体力学及浅表生水文地球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与发展。  相似文献   
34.
暖切变型江淮梅雨锋结构及其形成和维持机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胡伯威  彭广 《大气科学》1996,20(4):463-472
对在1991年7月上旬特别稳定的梅雨形势下持续10天的特大暴雨期作了合成和典型过程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暖切变型江淮梅雨锋天气系统模型。它在自由大气层表现为结构竖立的相当正压切变线和一种不同于经典地转动量近似的带状准二维运动场。边界层的浅层锋生倾斜环流以及偏于切变线轴以南的Ekman抽吸与自由大气层中基本上由积云对流加热驱动的竖直环流相互依存和耦合,造成持续的大暴雨。这种系统的初生和中断后复苏的机制可能是由斜压性极弱的副热带高空东移的短波扰动在低层“湿度锋”带紧南侧触发导致的一种带状CISK。  相似文献   
35.
Numerical studies using the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show that a single shear crack under compression propagates in its own direction, because such propagation results in the maximum release of strain energy. The methods of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 may not be used for such a closed crack, and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are meaningless in that case. Laboratory observations of propagation by means of kinks at an angle of approximately 70° to the crack may be due to heterogeneities, to the effect of a preexisting crack, to end effects, to microcracking, or to some combination of these factors. Such kinks may thus be local phenomena which cannot release most of the strain energy, and are not incompatible with our numerical results which are based on a global energy balance.  相似文献   
36.
Field measurements of wind, 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were taken at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Attika district in June 1991, to examine the topographic influences exerted on the local sea breezes. These influences are due either to the elongated Evia island, faced by the northern half of Attica coastline some tens of kilometers offshore, or to the coast-parallel range of Hymettos mountain, rising steeply 12 km onshore. The instrumentation consisted mainly of three tethered meteorological balloons released at characteristic sires (i.e., the coast, a location between shoreline and mountain foot and the mountain top) and three autographic ground-based anemometers operating at selected locations. Data from the ground-based and upper air stations of the Hellenic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 as well as the diurnal weather maps were also obtained and analyzed. Observations were made under different synoptic wind and the latter was found to determine remarkabl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ographic effects. A preliminary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approach was also made concerning the sea breeze capability to reach the Hymettos mountain top in the case of a weak opposing geostrophic flow.  相似文献   
37.
38.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