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含NaCl和Na2SO4双组分盐渍土的水盐相变温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渍土相变温度是判断土体中水分冻结与融化、盐分结晶与溶解的重要参数。不同盐分含量相变温度的差异,给盐渍土在降温过程中的水盐迁移过程及变形规律的模拟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通过降温试验,研究了降温过程中氯盐和硫酸盐综合作用盐渍土中水盐相变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盐量相同时,盐结晶温度随NaCl和Na2SO4比例的不同而不同。随NaCl的加入,在Na+同离子效应的影响下,Na2SO4更容易结晶,但土体的冰和芒硝共晶点温度下降,使得冰含量显著减少,从而降低了孔隙溶液中固相的产生比例,起到抑制Na2SO4盐渍土盐冻胀变形的作用。当土中只含Na2SO4盐时,随Na2SO4浓度的增加,冰和芒硝共晶点的温度先上升而后缓慢下降,二次相变前冰盐的累积量是导致冰和芒硝共晶点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盐渍土三相共晶点温度随NaCl含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因为随着NaCl的加入,在发生三相共晶前,孔隙溶液发生相变的固相含量减少,从而使孔隙结构对三相共晶点的影响减小。此外,含有NaCl与Na2SO4双组分的盐渍土,水分和盐分可能以单固相、双固相以及三固相状态析出。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盐渍土的相变规律及物理性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2.
粉质黏土水泥土冻胀融沉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思齐  杨平  张婷  鲍俊安 《冰川冻土》2021,43(4):1102-1110
为研究水泥土冻胀融沉特性,对南京地区典型粉质黏土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冻胀融沉试验。试验控制因素包括水泥掺入比、含水率、龄期、冷端温度和荷载等,各控制因素在包含基准数值的区间内选取代表性条件进行单一变量试验。试验采用自制冻胀融沉仪进行,冻胀融沉仪下部为制冷块,上部设置补水装置,模拟真实土体冻结时水分迁移过程。结果表明:粉质黏土水泥土冻胀率随水泥掺入比增大、龄期增加呈指数规律减小,随含水率增大、冷端温度升高和荷载减小呈线性增大;融沉系数随水泥掺入比变化规律与冻胀率类似,同一条件下融沉系数均大于冻胀率;水泥土完成融沉的时间随解冻温度升高而减少,但最终融沉系数相同;冻胀融沉存在合理水泥掺入比,粉质黏土的合理水泥掺入比为10%,此时冻胀率为1.56%,融沉系数为2.15%。据此提出,冻结法施工时,预先在土体中按合理水泥掺入比掺入水泥,既可有效抑制土体冻胀融沉,又可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03.
Frost is a perennial agricultural hazard that normally causes crop damage leading to huge agricultural losses within the Kenyan highlands; aggravated by inadequate information on frost. This research mapped frost hotspots within the Aberdare and Mount Kenya regions and identified the extent of arable land under frost risk while establishing the trend of minimum temperature occurrences between the years 2000 and 2013. Minimum temperature values were extracted from daily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sets, and frost risk categorized into very severe frost (<250 K), severe frost (250–260 K), moderate frost (260–270 K), minor frost (270–280 K) and areas of no frost. Concentration of frost (<273 K) was mapped within regions above 1500 m asl and occasional occurrences within valleys lower than this altitude with recurrent occurrences in the months of April, May, July, August and November. Elevation, land surface convexity and humidity were found to influence frost occurrence. Improved agricultural practice to mitigate against losses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04.
关中平原明代霜雪灾害特征及小波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关中平原明代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统计分析,研究了该区明代霜雪灾害等级、阶段与灾害发生周期等。结果表明,关中平原明代霜雪灾害可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各占总灾害频次的23%,54%,23%。该区明代霜雪灾害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1368~1448年)和第3阶段(1508~1568年)为灾害少发期,第2阶段(1449~1507年)和第4阶段(1569~1644年)为灾害多发生期。小波分析显示,关中平原明代轻度、中度和重度霜雪灾害分别存在11 a、8 a、44 a的周期变化。初步确定关中平原明代1618~1631年发生了1次寒冷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105.
A distinctive terrain named cryptic reg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regions of low albedo and low temperature has been identified on the Martian south polar cap. In this zone, many fan- and spider-shaped features of km-scale appeared following the sublimation of the CO2 frost layer. These peculiar features were apparently caused by a wind-blown system of dust-laden jets. During the warming period starting at Ls∼180°, the seasonal ice cap regresses and fans and spiders appear in sequence. These surface features are repeatable events that tend to occupy the same areas from year to year. In this study, we use the Mars Orbiter camera (MOC) narrow-angle images to produce a statistical study of the time distributions of the fans and spiders as functions of Ls and as functions of the topography. The time variation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se features are further correlated with the CO2 ice coverage measured by the Mars Orbiter laser altimeter (MOLA) instrument. We have documented that most of the fans are found in the early spring with Ls<230° and the fans and spiders coexist at Ls=250°±20°.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re is a strong dependence on latitude and altitude with fans and spiders most often observed at high latitude (>83°S) and high altitude (>2500 m). Our statistical result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occurrence of fans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thickness of the CO2 frost thus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e venting model.  相似文献   
106.
2008年1-2月江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2008年1月12日-2月2日,江西出现了一次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对这次灾害性天气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评估,有利于为今后抗御类似灾害和其他气象灾害提供参考。为此,从天气气候特点、成灾原因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后发现,此次灾害影响范围大,受灾人数多,损失重,1月22—27日大范围冻雨,以及1月28—29日和1月31日~2月2日两场大雪,使危害迅速加剧;灾害影响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其中受灾最为严重的有交通、电力、通信、农业、林业等部门;影响因子以低温、冰冻(道路结冰、电线积冰)、雪压等为主,另外还有雨雪、冰雪融化等;冻雨强度大,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是此次罕见灾害的直接原因;此外,承灾体设计标准太低、应急准备不够充分等是导致灾害损失严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7.
李小龙  谷松岩  刘健 《气象》2009,35(5):3-9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出现了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南方地区地面积雪的覆盖范围等灾害信息对于气象公共服务、决策服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开展的被动微波积雪研究,多关注高纬度、极地地区或高原地区的干雪状况,薄雪、湿雪的判识问题较少有人触及.而我国冰冻灾害期间,南方地区由于处于较低纬度带,昼夜温度在0℃上下起伏,雨、雪、雨夹雪天气的轮替,地面积雪恰恰多为湿雪、薄雪.积雪雪层由于液态水的存在将大大改变观测辐射信号,雪内少量液态水就能导致微波亮温值急剧上升.利用南方地区积雪冻融变化时微波亮温昼夜之间的差异变化,使用被动微波数据(DMSP-SSM/I)建立了对低纬度南方地区积雪监测的一种补充方法,结合其他积雪产品,可以获得更加完整的低纬度地区积雪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108.
辽宁省近50年霜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辑  严晓瑜  王颖 《气象》2010,36(11):38-45
主要使用辽宁省35个站点1957—2006年霜的地面观测资料以及相应时间的温度资料分析了该区霜的变化特征及其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近50年辽宁省初霜日期推迟近10 d,终霜日期提前约17 d,无霜期日数增加约26 d;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日数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突变;从空间分布来看,初霜日期明显推后、终霜日期显著提前、无霜期增多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辽宁中部、西部以及辽东半岛的部分地区;初霜日期与9月份各温度因子相关性较与其他各月高,终霜日期与4月份各温度因子相关性较强,无霜期主要受4—9月间各温度因子的影响;初霜期推迟、终霜期提前以及无霜期延长都主要是由温度的升高引起的,其中平均最低地面温度、平均最低气温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伴随气候变暖,辽宁省初、终霜发生日期以及无霜期长度的空间分布都显示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推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9.
统计分析粤西北1964~2006年霜日、初终霜期的多年平均特征,以及霜、冰日形成期间的典型气象要素场特征。结果表明:粤西北年霜日从高纬向低纬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年霜日主要集中在12月和1月;初霜日由北向南推迟,而终霜日则相反;霜形成过程中有90%以上02:00晴空无云,地表最低温度为-1.9~2.0℃;结冰过程,地表最低温度为-5.9~0℃;霜、冰形成过程中,静风情况下,08:00相对湿度高于非静风情况。  相似文献   
110.
运城市低温大雪冰冻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8年1月中下旬运城市出现近50a来罕见的低温大雪冰冻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旬平均场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高纬度环流经向度大,南支槽活跃,副高偏北、偏强是造成持续低温冰冻的主要原因;而高空回暖、地面回流以及西南急流加强是造成运城强降雪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