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679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20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当今化石能源的需求还在扩展,它的紧缺势态波及全球,而中国的确需要更多的页岩气。为此,非常规油、气能源,特别是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就必然地提上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议程上,并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因此,页岩油、气现已成为中国能源界和科技界及政府部门的热门话题。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热炒"和依据尚不充分的评估后,本文通过对中外有关资料的分析和讨论认为,(1)必须在了解世界各国、特别是北美页岩油、气赋存与开发的条件下,独立自主地、依据充分地认识中国页岩的分布状态和页岩气的潜能;(2)在理解其他国家页岩属性、页岩气前景和勘查及储存背景下,在中国必须较全面的进行页岩和页岩气存储的地球物理勘探,并选择远景好的典型地区进行示范性研究与探索;(3)厘定页岩气的开采过程与条件及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和多个国家对开发页岩气质疑的核心;(4)集理念与实践认识综合制定研究中国页岩气切实可行的方案与怎样发展的路线图;(5)中国目前尚不宜大力投入和急于实施对页岩气的开采,其前景不容过于乐观。  相似文献   
972.
山东省铜矿床类型、时空分布、典型矿床特征及成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铜矿床的系统归纳和研究目前还没有,本文根据大量已有山东省铜矿的科研成果及国土资源储量利用现状大调查的部分成果,详细地分析了山东省铜矿资源基本状况、时空分布和不同矿床类型铜矿床特征。依据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划分出了斑岩型、矽卡岩型、似层状热液交代型、热液裂隙充填型、陆相火山岩型、基性超基性岩性6种铜矿床类型,其中,斑岩型、矽卡岩型、似层状热液交代型是山东省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其余类型多为其它矿种的伴生铜矿,中生代燕山期是山东省铜矿的主成矿期,并系统研究说明了每种矿床类型的典型矿区矿床特征,结合铜矿资源形成地质背景和时空分布特征及矿产资源规划,划分出了邹平-淄博、莱芜、沂南、五莲-胶南、栖霞-牟平-荣成等5个成矿远景重点勘查区域。  相似文献   
973.
按照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矿产预测方法,在中大比例尺勘探数据的基础上,全省分预测工作区对不同矿产预测类型、不同深度圈定钨矿成矿远景区,使用地质参数体积法估算潜在资源量。按照单位面积定量统计钨资源量及预测资源量,分析全省重要钨矿潜力区,为下一步找矿部署提出参考意见。综合分析预测全省矽卡岩型、石英脉型、层控热液型3个预测类型的钨矿资源量616.48万t(包括已探明的钨资源量207.25万t),提出了19个重点勘查区,为合理规划全省钨矿勘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4.
李胜荣 《地学前缘》2013,20(3):46-55
成因矿物学是现代矿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矿物与矿物组合的时空分布、矿物各内外属性间的关联、矿物形成与变化的条件和过程、矿物与其介质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应的宏微观标志、和矿物成因分类及矿物成因信息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矿物发生史、矿物标型学、矿物温压计、矿物共生分析和矿物成因分类共同构成本学科的理论体系。其中,矿物标型学是该体系的核心。以陈光远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矿物学家,在20世纪下半叶,创新性地开展了成因矿物族的研究,建立了完善的成因矿物学理论体系,提出矿物标型六性和矿物学填图的四化法则,提出变质岩、花岗岩、铅锌铁金辰砂萤石等矿床的矿物成因标型和找矿标志,有力地指导了中国的地质研究和找矿实践。进入21世纪以来,矿物学填图参数和方法被进一步发掘和完善,矿物磁学和近红外谱学等便捷填图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大纵深蚀变矿化和矿物标型分带规律得以揭示;矿物标型的地球动力学、构造动力学和矿物系统的演化意义得到深度阐释;成因矿物学作为环境与生命过程研究的指导思想,逐步形成了环境与生命矿物学新分支,将矿物个体发生及矿物标型的思想用于对鱼耳石和有孔虫等生物矿物环境响应的研究,将矿物生物交互作用思想用于土壤能量系统修复研究,将矿物环境耦合思想用于生物有机质对矿物自组装结构和过程的调控研究以及海洋矿物对海洋及大气环境的指示研究等,极大地丰富了矿物发生学和矿物标型学的理论。今后应注意有关成果的系统整合,加强矿物个体发生史的实验研究,保障原创性成果的产出;要注重国际交流,使我国成因矿物学的成果真正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75.
黑色岩系及黑色岩系型矿床的找矿是当前地质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资料收集与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全面分析了云南省寒武系黑色岩系的分布与特征, 系统研究了云南省寒武系黑色岩系的含矿性, 认为云南省寒武系黑色岩系具有寻找钼、镍、钒等多金属矿产的有利地质条件和空间, 指出了找矿的重点区域。通过进一步工作, 有望找到多处规模以上的矿床, 实现找矿突破。文章对在云南省寻找寒武系黑色岩系型矿床具有现实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6.
云南东部宣威—罗平一带, 在二叠纪玄武岩两大喷发旋回顶部的古风化壳中, 发现两层稀土、铁、钛多金属矿化层: ΣREO 0.016%~0.52%、TFe 10.09%~49.44%、TiO2 1.08%~10.94%; 含矿层厚度8.0~35.0 m; 矿化体分布广, 呈层状、似层状。矿化层的形成经历了源(富稀土、铁、钛的玄武岩)—转(古风化淋积作用)—储(有利古地理环境)的成矿机理, 成为稀土、铁、钛多金属矿极具潜力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977.
云南省文山沉积型铝土矿和堆积型铝土矿是云南铝土矿探明资源量最主要的集中分布区及找矿潜力最大地区之一。本文从成矿背景、矿床特征、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等方面进行远景预测, 文山地区铝土矿共划分七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78.
前人资源评价工作显示新疆伊犁-中天山地块东部库米什地区具有一定的钨矿找矿前景,并已发现有忠宝中型矽卡岩型钨矿床.为进一步查明区内钨矿找矿有利地区,文章以对忠宝钨矿床的成因认识为基础,通过分析库米什地区多光谱(ETM+)、高光谱(EO-1)等遥感蚀变信息及基于多重分形建模思想的奇异性分析方法,对区域1∶20万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本区的构造演化及成矿地质背景,提取与钨矿化有关的找矿信息.结果显示,与钨有关的矿化信息总体具有如下分布特点:①沿中天山地块南缘忠宝岩体及桑树园子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部位分布;②中天山地块内沿NWW向串珠状分布.各类矿化信息均与花岗岩体关系密切,并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及定向分布特征.结合已有研究,认为本地区钨矿化应与库米什地区南天山洋东段闭合及后造山伸展作用所引发的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根据上述认识对库米什地区钨矿找矿远景进行了探讨,并根据找矿信息圈定了若干有利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79.
Book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Geographical Aspects of Health and Disease in India. Rais Akhtarand A.T.A. Learmonth, eds.

Antarctic Treaty System: An Assessment. Proceedings of a Workshop at Beardmore South Field Camp, Antarctica.

American Electoral Mosaics. J. Clark Archerand Fred M. Shelley.

Kompas op Suidwes-Afrika/Namibie. W.S. Barnard, ed.

Jerusalem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Old City. Yehoshua Ben-Arieh.

The World as a Total System. Kenneth E. Boulding.

A Social History of Housing 1815–1985, Second Ed. John Burnett.

Human Migration. W.A.V. Clark.

Regional Population Projection Models. Andrei Rogers.

The State of Population Theory: Forward from Malthus. David Colemanand Roger Schofield, eds.

Imagining Tomorrow: History, Technology and the American Future. Joseph C. Corn, ed.

Swidden Agriculture in Indonesia: The Subsistence Strategies of the Kalimantan Kantú. Michael R. Dove.

Glacial Geologic Processes. David Drewry.

Physics of Desertification. Farouk El-Bazand M.H.A. Hassan, eds.

Housing the Homeless. Jon Ericksonand Charles Wilhelm, eds.

Settlement Patterns in Missouri: A Study of Population Origins, with a Wall Map. Russel L. Gerlach.

Desert Development: Man and Technology in Sparselands. Yehuda Gradus, ed.

Nuclear Winter. The Evidence and Risks. Owen Greene, Ian Percivaland Irene Ridge.

The Take-off of Suburbia and the Crisis of the Central City. Günter Heinritzand Elisabeth Lichtenberger, eds.

Reg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 Geoffrey J. D. Hewings.

Spatial Transportation Modeling. Christian Werner.

The Atlas of Georgia. Thomas W. Hodlerand Howard A. Schretter, eds.

Latin America. 5th ed. Preston E. Jamesand C.W. Minkel.

Applied Remote Sensing. C.P. Lo.

Localities, Class, and Gender. The Lancaster Regionalism Group.

Urban Social Movements: The City after Castells. Stuart Lowe.

Politics and Method. Doreen Masseyand Richard Meegan, eds.

Land Use. A. S. Mather.

The Kingdom of Coal. Donald L. Millerand Richard E. Sharpless.

The Presidio and Militia on the Northern Frontier of New Spain, A Documentary History, Vol. 1: 1570–1700. Thomas H. Naylorand Charles W. Polzer, S.J., comps. andeds.

Nuclear Power: Siting and Safety. Stan Openshaw.

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The Continent's Hidden Heart. Thomas O'Toole.

Environmental and Dynamic Geomorphology. Márton Pécsi, ed.

Remote Sensing Principles and Interpretation. Floyd F. Sabins, Jr.

Acid Rain and Friendly Neighbors: The Policy Dispute betwee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Jurgen Schmandtand Hilliard Roderick, eds.

Earth's Changing Surface: An Introduction to Geomorphology. M.J. Selby.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The Female Experience. Rita J. Simonand Caroline B. Brettell, eds.

On Geography and Its History. D.R. Stoddart.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D. Teodorovic.

Processes in Physical Geography. R.D. Thompson, A.M. Mannion, C.W. Mitchell, M. Parry, J.R.G. Townshend.

Imaging Radar for Resources Surveys. J.W. Trevett.

Dominance and Affection: The Making of Pets. Yi-Fu Tuan.

Capturing the Horizon.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ransportation since the Transportation Revolution of the Sixteenth Century. James E. Vance, Jr.

Nations at Risk: The Impact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 Edward Yourdon.  相似文献   
980.
运用文献分析法,对近10年来国外商业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做简要评介,并展望其发展趋向。分析表明:商品交换、流通和消费的新商业地理学,零售业国际化,购物中心的吸引、扩张与竞争,市场接近性、市场规模与产业区位,商业空间重构与消费者选择行为,市场潜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商圈与集聚经济等已成为近期研究主题;创意商业、低碳商业、伦理商业与贸易、商品流及市场网络系统、定量分析和模拟是商业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