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
通过对加油站所处环境特点、系统特点中雷电灾害各因素的分析,对加油棚、油罐及附属建筑的直击雷防护和接地,加油站电源、信号系统的雷电系统防护和静电防护等,依据GB 50057、IEC 61312、GB 50156-2002标准对雷电防护的要求,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2.
李家启  李黎  黄亚敏  秦健  曾理 《气象科技》2012,40(2):310-314
针对重庆一家制药厂2006年9月3日22:00发生的一起火灾,利用GPS/MAT资料反演空气水汽含量产品和气象地面观测资料,并结合制药厂生产工艺,重点分析静电火灾事故原因。结果表明:高温低湿极端气象条件(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0.5g/cm3、地表温度在40℃以上)是静电火灾发生的先决条件;生产工艺中防静电措施不合理,使静电产生和大量积聚,并产生火花放电,致使大量挥发的石油醚蒸汽燃烧而引发火灾,为减少类似静电火灾事故的发生,提出了相应防范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高压输电线塔基煤矿采空区的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煤矿采空区的塌陷与变形对高压供电线塔基的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使用高密度电法对塔基附近的地质结构进行了探测,应用二维和准三维反演方法确定了地下电阻率分布形态,以此为基础推断解释了塔基附近煤矿采空区的位置和形态,并对塔基的加固处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4.
将高密度电法技术引入到新疆磁海地区某铜多金属矿点详查工作中,应用长剖面测量技术,获取长测线的高分辨率数据。通过对不同数据质量的测量电阻率的反演RMS值进行研究,验证子剖面连接法的可行性;对长剖面数据进行连接的具体流程进行规范化,为实际工作提供重要指引。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区分矿区0~180m深度范围内与成矿有密切关系的下寒武统双鹰山组的电性结构特征,进而指导地表探矿工程的开展,达到浅部间接找矿目的。  相似文献   
85.
在100kHz地波工程计算中,通常将E_0称为基准场强,t_w称为二次相位因子。笔者将1022所计算(简称之为算法1)的E_0和t_w和陕西天文台计算(算法2)的E_0和t_w与12个地波观测地点测得的基准场强E_0和二次相位因子t_w做了比较。基本做法是:由E_0~(测)通过算法1得到的E_0~σ和t_w~σ(σ为大地电导率)曲线,导出对应于E_0~(测)的二次相位因子,称之为t_w~(导)(F);对算法2用同样做法亦得相应的t_w~(导)(C),求二次相位因子实测值与导出值之差:△ (F)=t_w~(测)-t_w~(导)(F)和△(C)=t_w~(测) -t_w~(导)(C)。结果是:有8个观测点△(F)和△(C)一致;有两个观测点|△(F)|明显大于|△(C)|;有一个观测点|△(F)|为|△(C)|的3倍多;有一个观测点,t_w~(测)与t_w~(导)(C)吻合得很好,而t_w~(导)(F)无法确定。由此可见,在我国的实际条件下,对于100kHz的地波工程应用,算法2要比算法1好。  相似文献   
86.
87.
依据天文地震学所揭示的太阳活动,宇宙线增强与地震活动密切关联,地电学中所揭示的自然电场的存在以及地震前后岩石电阻率显著变化的观测事实和“摩擦带电”原理,提出一种新的地震成因假说,即: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认为地震实质上是发生在地壳中的雷电现象-由于太阳活动如耀斑爆发,太阳黑子,太阳风等向地球辐射大量带静电荷的高能粒子,以及自然电场,板块断层间的挤压,摩擦导致大量静电荷积累,极化从而引起发生在地壳中的雷电现象,强烈的地壳雷电能够导致地内岩石破裂,加剧地震的破坏性,并尝试性地运用这一观点统一地解释了板间地震,板内地震,水库,注水,采矿诱发地震等现象,认为由此可以对地震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另外,仅仅从地应力的角度来认识地震现象是远远不够的,静电力的存在至少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8.
四川省某地区地质构造和重力、磁性、电性异常特征显示为一个构造活动稳定的地区,具有与扬子地台相同的基底,古生代沉积演化显示稳定沉降特征,研究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生储盖”配置条件和构造圈闭条件,是一个良好的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89.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as formed by coales-cence of microcontinents of different geologic histo-ries, i.e. it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blocks, such as Hi-malayas, Lhasa, Qiangtang, Kunlun, Qaidam and Qi- lian blocks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blocks moved firstly in the NNE direction, then in the NE direction and at last in the ENE or E-W direction from south to north by a combined action of Indian Plate moving northward and obstruction of Tarim and other blocksnorth of the plateau. T…  相似文献   
90.
I.IntroductionClimatehaslongbeenknowntohaveaprominentinfluenceonresidentialenergyconsumption,particularlytheuseofelectricityinspaceheatingandcooling.InHongKong,therewasanincreaseof207percentinresidentialelectricityconsumption,from8414terajoule(TJ)in1980to25827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