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1篇
  免费   752篇
  国内免费   1111篇
测绘学   434篇
大气科学   586篇
地球物理   878篇
地质学   2614篇
海洋学   758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378篇
自然地理   48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利用井田勘探和矿井生产的地质资料,对上京井阳的构造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该井田以褶皱为主,尤以翻卷褶曲为特征,并且其复杂的构造格局是在经受了多次构造运动而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可概括为四个阶段:含煤盆地形成阶段;Ⅰ级褶皱和辗掩断层形成阶段;Ⅱ、Ⅲ级褶皱和一系列正断层形成阶段;构造体系的叠加、改造和定型阶段。  相似文献   
92.
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变异性是随机理论研究的基础,而渗透系数是最为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国外有关渗透参数空间变异性的研究工作已开展很多,但渗透系数究竟服从什么分布目前尚无确切答案。利用Borden含水层试验数据,对渗透系数的空间变异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若处理方法得当,渗透系数应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同时,还对今后野外开展含水层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试验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3.
粗差发现和定位能力与相关系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粗差判断方程中的判断矩阵和两个统计检验量之间相关系数的函数式,论证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所确定的粗差不能定位的数学模型实际上是相等的。通过算例,不仅说明两种研究方法对观测量不能定位粗差的判断是一致的,而且使用判断矩阵研究观测量的粗差发现和定位能力会更加方便简单。  相似文献   
94.
新疆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9  
权志高  李占双 《地质论评》2002,48(4):430-436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是中国近年发现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该矿床位于吐鲁番—哈密盆地西南部的艾丁湖斜坡带西侧,赋矿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辫状河—曲流河相的含煤碎屑岩系;矿体严格受发育于河道砂体中的层间氧化带前锋线控制,矿体形态呈卷状或板状;含矿岩石主要为灰—深灰色疏松和次疏松细—粗粒长石石英砂岩,铀主要以吸附形式存在;全岩Pb同位素测定的主成矿年龄为24 Ma。研究认为:晚侏罗世后,持续干热气候条件下,层间氧化带的充分发育,高含氧水在富铀地层砂体中持续向前运移,在富还原剂地球化学障形成铀沉淀富集,是该铀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95.
武山铜矿北矿带黄铁矿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武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铁、金成矿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武山铜矿北矿带的成因矿物学研究,可将其划分为沉积成因系列与热液成因系列两大类,从而进一步证明武山铜矿北矿带为在正常沉积基础上,由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96.
也论成都粘土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成都粘土的成因机制,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分析成都粘土的分布、结构、矿物组成等特征入手,客观地展示了成都粘 本质,进而将其与我国北方的马兰黄土和长江中下游的下蜀粘土之间的特性进行比较以及对龙门山和成都平原第四纪晚更新世的古环境的分析,最终得出典型的成都粘土的成因是属于风成“黄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97.
海南岛农业地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充分消化前人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海南岛的主要地貌类型与地貌轮廓,阐明了海南岛地貌形成的条件与过程、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农业地貌分区。  相似文献   
98.
八面河地区原油、烃源岩中甾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对渤海湾盆地八面河地区31个分别形成于还原性咸化水体和淡水环境的页岩和泥岩样、20个油样中甾类化合物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该区烃源岩、原油中的甾类化合物异常丰富,主要包括C27-29规则甾烷、C28-304-甲基甾烷、甲藻甾烷以及芳香甾类;不同层段烃源岩中甾类化合物的分布各具特色,发育于牛庄洼陷南斜坡咸化水体的富藻类沙四段页岩富含4-甲基甾烷及甲藻甾烷,形成于淡水环境的沙三段泥岩中甲藻甾烷不太发育。烃源岩、原油中规则甾烷的分布型式明显有别于甲基甾烷,指示两类化合物可能来源于不同的藻类属种。甾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受控于古环境、生物先质种类及热成熟度等多种因素。不同层段甾类化合物的特征性分布使其成为该区油源岩确认的关键指标。结果还表明,甲基甾烷在油源岩识别中比规则甾烷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依据甾类化合物,可判断埋深超过2700m的Es4烃源岩与原油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发育于牛洼洼陷南斜坡的未熟-低熟特殊烃源岩-富藻类页岩与原油没有可比性,该结论是对近期油源调查结果的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99.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using active or passive control strategy is a viable technology for enhancing structural functionality and safety against natural hazards such as strong earthquakes and high wind gusts. Both the active and passive control systems have their limitations. The passive control system has limited capability to control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whereas the active control system depends on external power. The power requirement for active contr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s usually quite high. Thus, a hybrid control system is a viable solution to alleviate some of the limitations. In this paper a multi‐objective optimal design of a hybrid control system for seismically excited building structures has been proposed. A tuned mass damper (TMD) and an active mass driver (AMD) have been used as the passive and active control components of the hybrid control system, respectively. A fuzzy logic controller (FLC) has been used to drive the AMD as the FLC has inherent robustness and ability to handle the non‐linearities and uncertainties. The genetic algorithm has been use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ntrol system. Peak acceleration and displacement responses non‐dimensionalized with respect to the uncontrolled peak acceleration and displacement responses, respectively, have been used as the two objectives of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The proposed design approach for an optimum hybrid mass damper (HMD) system, driven by FLC has been demonstrated with the help of a numerical example. It is shown that the optimum values of 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hybrid control system can be determined without specifying the modes to be controlled. The proposed FLC driven HMD has been found to be very effective for vibration control of seismically excited building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available results for the same example structure but with a different optimal absorber.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0.
华北地层大区寒武纪早期地层统一划分与对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正 《安徽地质》2002,12(1):1-24
基于华北地层大区数百条寒武纪早期地层剖面与安徽淮南地区基准层序(2组2亚组15段1个亚段)和带序(6个三叶虫带)的确切对比,编制了新的沉积分区图;依据有无猴家山组和馒头组下亚组是否完整,划分出5个沉积区;讨论了各区与基准层序-带序的对比;明确了各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五山组、李官组、碱厂组、辛集组、朱砂洞组、苏峪口组、五道淌组、昌平组、府君山组、老庄户组、水洞组、黑沟组等)的层位归属(具体至段),确认与寒武纪早期地层有关的3个沉积间断(皖北上升、豫陕上升和燕辽上升),归属于重新厘定的蓟县运动的3个期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