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9篇
  免费   729篇
  国内免费   1248篇
测绘学   874篇
大气科学   400篇
地球物理   413篇
地质学   4496篇
海洋学   26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38篇
自然地理   28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中国区域成矿特征及若干值得重视的成矿环境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裕生 《中国地质》2003,30(4):337-342
研究和发现更多的成矿环境和岩石建造,有助于扩大找矿领域,提高找矿成效。笔者试从中国的区域成矿特色出发,提出近期应注意的几种地质成矿环境。中国区域成矿的主要特征是:①古陆边缘矿床集中;②多重成矿作用发育;③叠加和改造成矿显著;④热液矿床丰富多彩;⑤有机成矿和无机成矿的复合;⑥矿床形成后变化与保存条件复杂。具有较大成矿潜力、可能有所发现的地质环境和岩石建造有:①黑色岩系;②暗色岩系;③复合沉积盆地;④古湖盆区与构造—岩浆带的复合;⑤叠加成矿的多种形式;⑥构造体制转折期与转折部位;⑦地球化学块体的成矿潜力;⑧深部探矿和矿化垂直分带。论文最后提出找寻新矿床的若干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02.
天然焦型煤层气储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焦具有良好的物性条件,含有大量的瓦斯气体,是一个理想的储气层。但在煤矿生产中却经常是遇到天然焦因瓦斯增大而中止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根据天然焦的物性条件,结合阜新矿区井下实践,论述了煤层气在天然焦内的储存特征,并指出了在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3.
滇东铂钯地球化学勘查及异常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滇东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的组合副样,按8km×8km面积重新组合,采用C-OES法定量分析其Pt、Pd含量,在此基础上圈定了4种主要类型Pt、Pd异常:①与中古元古代昆阳群黑色页岩建造有关的Pt、Pd异常;②与上震旦统—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建造有关的Pt、Pd异常;③与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建造有关的Pt、Pd异常;④与其他沉积建造有关的Pt、Pd异常。并对该地区Pt、Pd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评价,为进一步开展Pt、Pd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归来庄贫硫氧化型低温热液碲金矿床中黄铁矿形成于3个世代,不同世代黄铁矿的S/Fe均小于2,硫的质量分数平均值50.9%(小于标准值53.4%),显示出明显的硫元素匮乏。不同时期的黄铁矿在晶形上有较明显的差异,并出现环带、环边及交代环边等结构构造。随着成矿作用的不断进行,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热液中的硫由于硫化物的不断结晶而消耗,成矿热液中硫逸度持续降低,可供进入黄铁矿品格的硫越来越少。成矿晚期,成矿热液中的砷替代硫大量进入黄铁矿的晶格中而形成与归来庄金矿床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富砷黄铁矿,对该类型矿床具有找矿勘探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5.
骆驼场金矿床产于黄岗梁—甘珠尔庙多金属成矿带东侧,是大兴安岭中南段目前发现惟一一个以金为主,伴生银、铜的金矿床。区内圈出工业矿体3条,产于印支期闪长岩体内,受NWW向断裂控制,为破碎带蚀变岩型。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等,金属矿化为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磁铁矿化、斑铜矿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等。Au品位5 26×10-6~12 48×10-6,伴生Ag品位28 98×10-6~80 90×10-6,伴生Cu品位0 50%~3 31%。矿床成因类型为与中基性侵入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6.
龙川金矿位于桂西北地区,是一个与辉绿岩类岩石有一定时空联系的典型蚀变岩型金矿。该矿产于辉绿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严格受接触带和挤压破碎带的共同控制。辉绿岩起着沟通深部与浅部构造,并使深部的含矿流体沿挤压破碎带上升、沉淀而成矿的作用。在桂西北有多处与龙川金矿地质环境类似的地区,在此类地区寻找该类型金矿床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7.
骑田岭北部地区锡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骑田岭北部地区成矿地质环境的基础上,概述了区内两种主要矿床类型--矽卡岩型钨钼矿及热液充填交代型锡铅锌矿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而总结了区内矿床的成矿规律和预测标志。认为该区矿质来源丰富,矿体严格受岩体和构造控制,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8.
琼海烟塘梅岭铜钼矿床位于海南五指山隆起东北侧的一个“角砾岩筒”中,该“角砾岩筒”的形成受南北向、东西向构造一岩浆岩带控制,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工业矿体主要集中在岩筒边缘接触带附近,共发现大小铜、钼矿体23个,矿体多呈透镜状、脉状,全为盲矿体,埋深数十米至400余米。矿石为细脉浸染状,Cu品位0.4%~0.9%,Mo品位0.01%~0.1%。蚀变带可粗略划分为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和青盘岩化带,可能属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9.
甘肃北山地区成矿带划分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在时空上的联系性 ,以板块构造单元为基础 ,结合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成矿信息 ,将甘肃北山成矿区带厘定为 2个Ⅱ级成矿区 ,3个Ⅲ级成矿带 ,1 0个Ⅳ级成矿带。以期为矿产勘查和地质大调查工作部署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0.
The Xining Basin,located on northeastern Qinghai-Xizang Plateau,is adjacent to the Qaidam Bsim and Gobi-desert.Therefore,thick,integrated deposits of loess or paleo-sol sequence were well developed.As is well known,there is much paleo-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recorded in loess and plaeo-sol.So if we deal with paleo-environmental index from different an gles ,especially from loess geochemistry,some important and detailed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al information will be acquired.Based on this,the authors determined the contents of Sr and Ca contained in acid-soluble fraction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of the Panzishan section.This section was obtained through making a well about 17 m in depth,including S1 paleo-sol that was developed du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od.According to the results,it is found that variations in contents of Sr and Ca are well correlated with conversion of loess and paleo-sol.In loess deposits,the contents of Sr and Ca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paleo-sol deposits.It is known that loess was deposited under cold-dry climate conditions and paleo-sol was developed during warm-humid climate episodes.It is concluded that due to their mobile behaviors,under cold-dry climate conditions,Sr and Ca are stagnant during weak weathering,but under warm-humid climate conditions,Sr and Ca are easily leached and transported in aqueous solution.Therefore,they can be utilized as indicatiors of climate changes.Moreover,variations in contents of Sr and Ca are more sensitive than susceptibility.The mobile behaviors of Sr and Ca contained in acid-soluble fraction can serve as a new quantitative index to evaluate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on the plate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