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0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442篇
测绘学   267篇
大气科学   291篇
地球物理   211篇
地质学   2084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62篇
自然地理   2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地幔柱构造、大火成岩省及其地质效应   总被引:61,自引:6,他引:61  
徐义刚 《地学前缘》2002,9(4):341-353
地幔柱是源于核幔边界或上下地幔边界的热异常物质 ,其隐含的巨大能量导致地幔的大规模熔融和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不同时代的科马提岩和苦橄岩的地球化学性质表明地幔柱源区经历了由太古宙时的亏损源区向现代OIB型源区演化的历程 ,可能与壳幔再循环强度的不断增加有关。地幔柱活动和大火成岩事件与大陆裂解 ,全球气候变迁 ,生物灭绝事件 ,磁极倒转和一些大型矿产资源的形成均有密切的联系。文中还介绍了中国开展地幔柱和大火成岩省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952.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满加尔低梁构造特征和形成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阿瓦提-满加尔低梁是介于阿瓦提凹陷与满加尔凹陷之间一个特殊的隆起构造,其在东西向上表现为宽缓的隆起形态,而在南北方向上则为凹陷面貌。该区沉积盖层可分为下、中、上3个构造层。下构造层由震旦系-泥盆系构成,所谓阿-满低梁主要即发育于该构造层。上构造层由白垩系-第四系构成,构造形态为-北西倾斜坡。由石炭系-三叠系构成的中构造层则是上、下构造层构造形态的过渡,总体上仍呈西北倾。阿-满低满自前震旦纪末塔里木运动以来经历了4大演化发展阶段:震旦纪-泥盆纪阿-满低梁形成发育阶段、石炭纪-三叠纪阿-满低梁改造阶段、侏罗纪-早第三纪北东倾斜坡发育阶段与晚第三纪-第四纪现今构造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953.
河南铁炉坪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铁炉坪银矿床成矿溶液具有一低温,低盐度特征,可能来自于岩浆期的热液。成矿作用受太古界太华群,燕山期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三要素控制,太华群和燕山期岩浆岩可能提供了矿源。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具Ag,Pb,Cu,Zn,Au,Sb,As和Hg多元素组合特征,异常分带序列自下而上为Bi,Mo,Cu,Au→Ag,Pb,Zn→Hg,As,Sb。  相似文献   
954.
内蒙东风金矿勘查地球化学特征与深部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风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赤峰-朝阳金矿化集中区中部老哈河拗断带内的局部断块隆起中。矿化类型主要是少硫化物的蚀变岩型。矿脉中Hg、Ba、As、Sb、(As Hg)/(Mo Pb)、(Hg/Mo)100、F2因子得分值等参数的高值和Mo、Co、Ni、Fl因子得分值等参数的低值存在是矿体上部或前缘标志。反之,则是矿体下部或无矿的标志。根据上述标志,8^#脉63800-64200线之间的十中段以下深部可能有新的工业矿化存在;8^#脉63700线附近的金矿体的勘探重点应放在六、七中段;2^#脉的工业矿化在64000线以西向三中段以下有进一步延深,但由于被主成矿期后的断所切,其深部的规模不大。  相似文献   
955.
新疆于田普鲁-阿羌石炭纪裂谷地质特征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疆于田普鲁—阿羌石炭纪裂谷 ,发育于塔里木板块晚古生代被动陆缘之上。裂谷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即早石炭世裂谷形成发展阶段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裂谷敛合阶段 ,形成发展阶段主要为双峰式火山岩建造 ,敛合期以钙碱性安山岩、基性玄武岩为主间夹灰岩、砂砾岩等。该裂谷为塔里木南缘晚古生代活动带的一部分。活动带内大量火山岩浆活动为以铜为主的多金属成矿提供良好条件 ,同时深大断裂活动使金刚石成矿成为可能。对该活动带的深入研究不仅对古特提斯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指导找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56.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MEIYU FRONT SYSTEM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A new subtropical front near the periphery of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isfound,which is never revealed in previous studies.The coupling of the subtropical front andMeiyu front forms a Meiyu front system (MFS) and is the most direct synoptic system for theMeiyu precipitation along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MRYR) in China.In thispaper.The detailed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cloud features of the MFS in 1998 and 1999 areanalyzed,which manifests that the MFS is an objective phenomenon over the period of Meiyu alongMRYR and the Southwest Japan.Generally.the subtropical front is mainly located between 850hPa and 500 hPa.The moist southwest monsoon is transported in the passageway between theMeiyu front and the subtropical front.The vertical motion ascends in the passageway and descendson both sides of the MFS.forming the MFS's secondary circulation.A lower TBB band indicatedthat obvious convective activities are also located in the passageway of MFS.The horizontal windof MFS is vertically asymmetric.  相似文献   
957.
王世新  梁广林 《新疆地质》2002,20(4):360-363
新疆中天山东段的卡瓦布拉克地区,在早古生代具有裂陷槽性质。上奥陶统白顶山组发育于该裂陷槽初始拉张-闭合阶段,具特殊沉积特征。通过对该组的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讨论了其沉积环境及沉积构造背景,认为该组底砾岩、底砂岩为近源或原地滑塌堆积和洪积物,具裂陷槽初期强烈拉张阶段磨拉石建造特点,浅海相岩屑砂岩碎屑物来源为活动性较强的中天山地块,所夹玄武岩为大陆板内碱性玄武岩。  相似文献   
958.
本介绍了地球物理方法在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特性评价中的作用,即查明研究区内断裂的位置,宽度,倾向,倾角及其含水性和确定预选区内花岗岩底板的埋深,此项研究成果显示了该方法在我国干旱地区的深部地质环境及水资源分布研究中的有利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9.
九寨沟地质灾害预测的空间分析模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辜寄蓉  范晓  彭东 《中国地质》2002,29(1):109-112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由于其活跃的新构造背景条件,因此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此次研究,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工具,提取模型因子,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九寨沟地区的地质灾害预测空间分析模型,划分地质灾害等级,对九寨沟地区的灾害进行预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0.
地域分异特征对区域研究与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骆高远 《山地学报》2002,20(6):765-768
区域研究与开发,是地理工作者服务于社会的立足点。而搞好区域研究与开发,是以掌握区域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和形成原因为前提的。本文从地域分异规律和自然区域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着手,提出掌握区域特征及其及布规律的方法,并总结区域研究的思路和步骤,对搞好区域研究与开发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