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8篇
  免费   2629篇
  国内免费   2547篇
测绘学   3665篇
大气科学   617篇
地球物理   1242篇
地质学   10522篇
海洋学   713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808篇
自然地理   1335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487篇
  2021年   613篇
  2020年   569篇
  2019年   646篇
  2018年   408篇
  2017年   690篇
  2016年   693篇
  2015年   757篇
  2014年   1041篇
  2013年   1022篇
  2012年   1099篇
  2011年   1084篇
  2010年   946篇
  2009年   912篇
  2008年   860篇
  2007年   1009篇
  2006年   994篇
  2005年   875篇
  2004年   835篇
  2003年   719篇
  2002年   600篇
  2001年   545篇
  2000年   431篇
  1999年   392篇
  1998年   329篇
  1997年   262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pace technology, earth observation technology and sky observatory technolo-gy, they have played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art i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 in the terres-trial land. In recent years, the related agencies have done the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es o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of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 in the forewarning period by means of many approaches, such as satellite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TIR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sis aperture radar (D-INSAR),astronomical time-latitude residual anomal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etc. A quite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 foundation has been built in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The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eshave shown that these technology is efficient methods for high frequency crust movement. If the existed separate scientificforces and results are possibly assembled together to form a more complete integration monitoring system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pace, sky observation, ground, deep geology and macro anomaly, it will come into a new stage of monitoring andpredicting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ic eruptions.  相似文献   
2.
试论新世纪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地理信息科学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和地理信息科学不断发展的历程 ,提出近期发展的前沿 ,以及当前地理信息产业化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最后提出对地理信息科学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震预报计算机专家系统”的思想对大同 -阳高 Ms6 .1地震前每一前兆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计算发震概率 ,利用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熵研究了系统熵值与地震的关系。对华北地区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熵研究表明 ,在大同 -阳高 Ms6 .1地震前 ,信息熵出现了明显的减熵有序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1∶100万景观生态制图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1∶100万景观生态图系借鉴国内外传统景观制图方法和制图规范,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先进技术的支持下,设计研制其制图方法、制图内容、样图和技术流程,同时提出初步的景观分类系统,为今后编制中国1∶100万景观生态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地理信息网络服务的安全策略为研究对象,根据我国空间数据生产到应用整个流程保密管理规定,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在存储、分发、传输、表现以及与其他系统集成应用阶段上的安全策略,解决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与空间数据安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济宁市嘉祥县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嘉祥县石灰岩矿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其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为2个评价指标,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分为2种要素3个指标,同时将矿山恢复治理难易程度也作为一个评价因子。评价过程中对各指标危害性大、中、小程度均单独赋值,然后将各指标的分值进行叠加,确定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等级,将概划出的13个评价单元分为极差、差、一般3个区。提出了强化矿山管理、植树造林、科学避让、修建拦水坝等保护与治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勘单位在向企业化经营转变的过程中 ,投资兴办了许多企业 ,但不少项目以失败告终。文章分析探讨了失败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信息系统安全的考虑,介绍在PowerBuilder环境中对用户权限的具体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在专题研究基础上,探讨广西老厂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该矿床位于海洋山复式背斜南段的老厂穹窿构造核部,铅锌矿化受构造、地层和岩性控制。矿体呈脉状,产于NE向组张扭性断裂构造中;围岩为寒武系白云岩,板岩、砂岩;矿石类型以锌为主,矿物成分简单,以闪锌矿、方铅矿与石英、白云石为主,具充填、交代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平均品位含Zn9.94%、Pb1.50%;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据地层岩石元素丰度值、稀土元素配分和稳定同位素数据、资料,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热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因此,认为本矿床实属产于寒武系轻变质岩中的层控矿型大气降水热液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0.
Kunming Basin locates middle of Yunnan altiplano and has a particularity in geography,topographic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With the urban dilation quickly,add the reason of the unreasonable city layout,conflicts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urban resources consumption become shrill increasingly.It is human being activities that lead to vulnerability and depravation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local.Take a few examples o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o expati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and find a way how to make a better plan for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achieve new bala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loc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