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661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21.
介绍了当前WebGIS的发展趋势和WebGIS开发技术和框架,分析了优势和不足.通过选择合适的开源技术库构建了一个轻量级的WebGIS开发框架,并详细介绍了该框架的组成.利用该技术框架开发了我国水产生物资源分布查询系统.结果表明,使用该框架开发能够快速构建跨平台的GIS应用.  相似文献   
122.
根据百色市对园林绿化管理的实际需求,利用数字百色地理空间框架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空间信息技术,建设百色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作者在完成多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应用系统建设基础上,对百色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行探讨与分析,为正在建设或尚未开始建设相关/信息系统的单位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3.
从测绘地理信息视角出发,通过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的总结与分析,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以时空信息云平台为载体,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4.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点是通过对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在共享与交换平台的基础上,为公共管理与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其中,数据建设是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基础。通过介绍"数字成都"地理空间框架项目中地理实体与电子地图的生产流程,并探讨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对其他城市开展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5.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及发展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空间格局发展并非均匀的发展,而是密度(Density)更为集中、距离(Distance)逐渐缩短、整合(Division)更为强烈的过程。基于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在劳动生产率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发展状态。结果表明:1城市化的推进取决于密度的增加,区域发展取决于距离约束的克服,而区域一体化则取决于减少分割并增强整合,因此3D对于认识城市群区域发展及其一体化进程是非常合适的框架。2上海、苏州和无锡表现为3D类型,常州和南京表现为"密度—距离"2D类型,杭州表现为"距离—整合"2D类型,南通等表现为"距离"1D类型,绍兴等表现为"整合"1D类型,扬州等表现出0D类型;3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密度、心理距离、制造业专业化指数和外商直接投资均与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性,弹性系数分别为1.727、0.218、0.102和0.237,而交通综合可达性作用不再显著,说明现阶段提升城市群内部经济密度和整合内外部资源比缩短各城市间距离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6.
It is shown that there are MRV-related activities underway in South Africa, particularly focusing on measur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monitoring GHG emissions. Yet currently many of these activities happen in parallel systems within multi-polar governance structures. A bottom-up perspective of MRV in South Africa, informed by interviews, workshops, desktop research, and stakeholder consultations, is provided and the systems, data, methodologies, and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relevant to a South African MRV system are examin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and its relevance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MRV context, is also discussed. Some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most importantly, there is a need for a coherent approach to be developed, one that is coordinated by government and built on existing MRV systems.  相似文献   
127.
In this study, we aim to describe the background for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s (ETS) in developing and emerging economies,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case of Korea. These countries may face unique hardships such as fierce opposition from industry sectors, the presence of a power imbalance between the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MOE) and ministries that are in charge of supporting output growth, and the absence or incomplet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 and auctioning mechanisms. To overcome these hardships, the Korean government legislated laws that defined timelines for every stage of ETS development, established a strategic governance architecture to make up the weak position of the MOE, offered strong market-stabilizing measures focused on maintaining the allowance price below a certain level, and provided support packages to make the low-carbon transition easy by compensating for losses caused by the Korea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KETS). Such policy instruments that made adoption of KETS easier could be obstacles to making it efficient.

Policy relevance

In the process of adopting a cap-and-trade system, both a developing economy and an emerging economy may face unique hardships, such as strong opposition from industry sectors, the presence of a power imbalance between the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MOE) and ministries that are in charge of supporting output growth, and the absence or incomplet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 and auctioning mechanisms. To make up for the weak base of Korea’s ETS, the government legislated laws that defined timelines for every stage of the ETS development, established a strategic governance architecture to make up for the weak position of the MOE, offered strong market-stabilizing measures focused on maintaining the allowance price below a certain level, and provided support packages to make the low-carbon transition easy by compensating for losses caused by the Korea’s ETS. Korea’s experiences can be shared with other developing economies that are considering adoption of a cap-and-trade scheme.  相似文献   
128.
数据库系统的通用框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一种数据库系统的通用框架设计和实现方法,对于任何一种C/S模式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就可以自动构建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框架和系统管理模块,程序员只关心具体的业务模块即可。该方法大大缩短基于C/S结构数据库系统的项目开发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9.
上扬子区下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上扬子区下古生界在贵州及其邻区发育较为完整。在震旦纪与寒武纪之交的台地淹没事件之后,寒武系形成一个从深水盆地相黑色页岩系到大套台地碳酸盐的沉积序列,其中下寒武统包含5个三级层序而可以进一步归为一个二级层序,中上寒武统构成一个二级层序而且可以进一步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奥陶纪艾家山世末期的都匀运动、奥陶纪末期的与冈瓦纳大陆冰期相响应的全球海平面下降事件以及志留纪末期广西运动的共同作用,造成扬子地台大幅度的古地理变迁以及残留不全的奥陶系和志留系。详尽追踪和对比的结果可以将奥陶系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且可以进一步归为一个二级层序,在残留不全的的志留系中可以划分出7个三级层序并可以进一步归为一个二级层序。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可以大致解读许多有趣的地质现象,如寒武纪碳酸盐台地的生长过程,奥陶纪与志留纪之交的“浅海静水”型黑色页岩系的发育特点,志留纪由北而南的海侵所造成的复杂的志留系展布特征等等;同时也意味着许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早寒武世数次快速海侵事件与生物事件的关系,奥陶系顶部特殊的“观音桥灰岩”的成因,奥陶系红花园组海绵生物礁的基本沉积模式等等。  相似文献   
130.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的二叠系包括船山统、阳新统和乐平统。船山统与阳新统之交的黔桂运动主幕不整合面、阳新统和乐平统之交的东吴运动主幕不整合面的不整合特征明显,同时因其代表了研究区沉积盆地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的界面而成为较为典型的I型层序界面。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的二叠系以其明显的沉积相分异而引人注目:在连陆台地上发育含煤地层,而在连陆台地边缘及孤立台地上发育海绵生物礁,形成一个典型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伴随着强烈的东吴运动第一幕,研究区西北部发生强烈的火山活动,形成分布范围较广的峨嵋山玄武岩;东南部的“钦防残留海槽”关闭,使研究区的古地理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二叠系与三叠系之交发生的较为典型的台地淹没事件形成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淹没不整合面。根据沉积物的时间演化序列和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指示的规律,研究区的二叠系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级层序:船山统与下伏石炭系顶部的地层构成一个三级层序(SQ19),阳新统包含四个三级层序(SQ20到SQ23),乐平统包括两个三级层序(SQ24和SQ25)。在层序地层框架内,系列古地理图和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较为系统地反映了研究区二叠纪复杂而有序的时间和空间相变特征。主要的时间相变面即形成层序界面,具有明显的“跳相”和地层间断现象,由于在不同地点间断的时限不一致而造成“间断面穿时”;沉积环境的空间变化,以及伴随着时间变化中的相带迁移所造成的空间相变,其相应的相变面总是斜交时间面而造成“相变面穿时”;不同沉积阶段的层序具有不同的相序组构,并在空间上形成有序的变化,从而代表了不同的古地理背景。因此,层序地层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沉积物的时间演变序列和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代表的规律性”,结合生物地层特征,这种规律性本身也可以作为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