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82.
We used in situ measurements and remote-sensing data sets to evaluate the mass budgets of the Lambert, Mellor and Fisher Glaciers and the basal melting and freezing rates beneath their flowbands on the Amery Ice Shelf. Our findings show the Lambert and Mellor Glaciers upstream of the ANARE Lambert Glacier Basin (LGB) traverse may have positive imbalances of 3.9±2.1 Gt a-1 and 2.1±2.4 Gt a-1, respectively, while the Fisher Glacier is approximately in balance. The upstream region as a whole has a positive imbalance of 5.9±4.9 Gt a-1. The three same glaciers downstream of the ANARE LGB traverse line are in negative imbalance, where the whole downstream region has a negative imbalance of -8.5±5.8 Gt a-1. Overall the mass budgets of the Lambert, Mellor, and Fisher Glaciers are close to bal-ance, and the collective three-glacier system is also nearly in balance with a mass budget of -2.6±6.5 Gt a-1. Th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balances for the interior basin upstream of the ice-movement stations established in the early 1970s (GL line) reported previously are possibly due to an overestimate of the total accumulation and an underestimate of the ice flux through the GL line. The mean melting rate is -23.0±3.5 m ice a-1 near the southern grounding line, which decreases rapidly downstream, and transitions to refreezing at around 300 km from the southern extremity of the Amery Ice Shelf. Freezing rates along the flowbands are around 0.5±0.1 to 1.5±0.2 m ice a-1. The per-centage of ice lost from the interior by basal melting beneath the flowbands is about 80%±5%. The total basal melting and refreezing beneath the three flowbands is 50.3±7.5 Gt ice a-1 and 7.0±1.1 Gt ice a-1, respectively. We find a much larger total basal melting and net melting than the results for the whole Amery Ice Shelf derived from previous modeling and oceanographic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83.
巨型矿床勘查新战略一一信息找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直接信息是最可靠的找矿信息,在矿产勘查中必须起先导的作用。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可以互相转化的,只有在信息具有直接指示矿床存在和分布的特性时,它才会发挥实际的找矿效能。因此,多学科信息的收集和综合分析,是信息找矿战略实施的核心。信息找矿战略可以表述为“针对巨型矿床勘查,我们应当瞄准稳陷伏矿和难识别矿,以直接找矿信息(化探资料)为先导,综合地质和地球物理信息,迅速掌握全局,逐步缩小靶区  相似文献   
84.
张鼐  郭宏莉 《岩石学报》2000,16(4):665-669
储层液体包裹体测试分析是研究油气运移、成藏时间和期次和问题的一种非效的方法,克拉2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及其丰度统计分析表明,烃类包裹体丰度与储层含油气必一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根据包裹体产状,均一温度和包裹体成分拉曼光谱分析结果发现,油气在成岩早期就开始注入,并一直保存在储层中,直到后期才裂解成干气,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表现为一个主峰,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有三个区间(峰值),其中第一个峰值与有机包裹体一  相似文献   
85.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研究(Ⅱ):发育过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沙质草原风蚀坑的发育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风蚀裸地→土层破口→活跃发展风蚀坑→固定风蚀坑→消亡风蚀坑。固定或消亡的风蚀坑可能活化,并重新进入活跃发展阶段。地貌发育则相应地经历典型草原景观→沙漠-草原景观→沙地-草原景观的总体演变过程。风蚀坑的发展有极限控制。但是各类沙丘的固定非常困难,有向大规模典型沙漠景观发展的高度危险。风蚀坑的形成发展和植被的演替将平坦单调缺水的典型草原改造成地形起伏多变,并有星散分布的风蚀坑湿地点缀其间、植被类型丰富多样的乔、灌、草相结合的沙地疏林草原。因地制宜地保护和利用沙质草原,可以保持其生态系统不致恶化并促进其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86.
卢晓峰  丁勇春 《岩土力学》2007,28(Z1):682-686
不同开挖宽度与深度比条件下基坑围护结构与周围土体的变形特性将发生变化。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开挖宽度与深度比(L/D)条件下无支撑悬臂开挖基坑的变形性状,详细探讨了开挖宽度与深度比对地表沉降、地表水平位移、坑底隆起、坑底水平位移及围护结构侧向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深度不变的条件下,地表沉降量、坑底隆起量及坑底水平位移量均随L/D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开始增长迅速,当L/D达一定值后,数值几乎不再变化;地表水平位移量随L/D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围护结构侧向变形随L/D的增加逐步由顶端内倾型过渡到整体向坑内移动的顶端外倾型。L/D越大,围护结构的整体侧向位移越大。  相似文献   
87.
张涛  赵博  张德会  王斌  刘源 《世界地质》2015,34(3):639-645
基于"大多数矿石形成过程源于壳幔分异作用扩大"之认识,探讨了从地幔到地壳、从(上)地壳再到矿石堆积过程中的元素比值变化,发现元素在这两个过程中的分异趋势并不同步。壳幔分异使(上)地壳成为大部分矿石和矿胎的储库,即大多数不相容元素强烈分配进入地壳,相应的元素比值(相容性)与巨型矿床堆积吨位指数(TAI)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线性相关程度。岩浆-热液矿床在地壳中的形成则依赖于浓集系数(矿石品位与克拉克值之比),后者与元素相容性之间的差异显著,反映成矿作用较之于成岩作用(即壳幔分异)更为复杂,浓集系数与TAI之间亦为线性相关。总之,元素形成巨型矿床的能力不仅与其克拉克值有关,还会受到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尤其是其在地球演化各个阶段的分异行为的制约。  相似文献   
88.
砗磲研究现状及在我国南海开展养殖的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砗磲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生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热带珊瑚礁海域。20世纪八九十年代,澳大利亚、美国以及菲律宾等太平洋岛屿国家集中开展了砗磲增养殖及与之相关的生理、生态和经济学等基础研究。砗磲通过与其共生的虫黄藻获得营养,这一特性使得砗磲生长速度极快。砗磲的单位面积保有量可达400t·hm-2,使得它们在热带珊瑚礁海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养殖意义。不仅如此,砗磲在其生长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珊瑚礁修复价值以及碳汇渔业价值对于海洋开发和保护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国南海拥有环境优越的广阔热带海域,可开展砗磲养殖的面积达3000km2以上。结合以上认识,作者认为砗磲养殖具有形成热带海洋贝类养殖重大产业的潜力,可以为我国南海珊瑚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9.
晚期重轰击(一般又称为月球灾难,简称LHB)指的是距今约3.8~4.1 Ga时段月球受到大量陨石的轰击,于月面上形成的大量撞击坑,并推论地球、水星、金星和火星也经历了这样一次重轰击。Nice模式是关于太阳系动力学演化的一种设想:在初始原行星气体星盘消散之后很久,大行星从最初紧凑的组构迁移到目前的位置。这个行星迁移理论用来解释包括内太阳系的晚期重轰击,以及Oort云、Kuiper带、海王星和木星Trojans行星等形成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90.
In this study,we used remotely sensed data,GIS modeling,and statistical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May 12,2008) to the giant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a) habitat in the World Nature Heritage Sichuan Giant Panda Sanctuary (WHSGPS) in China.A landscape ecological analysis found increases of landscape heterogeneity,complexity,and fragmentation in the giant panda habitat after the earthquake.A terrain analysis found that slope and elevation are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