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61.
冻融循环条件下层理砂岩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研究层理砂岩在两种含水状态(自由饱水与真空饱水)、不同冻融循环次数(0次、20次、40次、80次、120次)条件下的三轴卸荷力学特性.研究表明:砂岩的强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真空饱水组的劣化程度较自由饱水组剧烈,外观损伤破坏主要出现在岩样端部边缘和层理面附近.加载与残余变形阶段产生轴向应变;卸荷阶段,围压降低与变形增长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随着冻融次数增加,卸荷阶段应变量减少,冻融作用对卸荷效应更敏感.冻融次数对破坏模式的影响有一定规律但不显著,试样破坏以剪切破坏为主,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张拉破坏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2.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理论,运用体积力增量法,考虑单层滑动面极限分析模型的缺陷,建立考虑含结构面的多岩层错动的任意块体模型,利用岩块体在外荷载作用下达到极限破坏时,外荷载做的功与岩体消耗的功相等为基础建立等式方程,由此推导得到此类边坡稳定系数的计算公式。在分析典型边坡算例的基础上,对比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对云南省普宣高速公路某顺层岩质边坡进行计算,其稳定系数接近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数值稍有偏大,边坡稳定。其研究结果为此类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3.
针对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受沉积相带及其断裂、构造和岩性等多种因素控制影响,测井信息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采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确定古水流方向、砂体延伸、层理构造和微相特征.利用倾角方位频率矢量统计,确定出白垩系K1s3、K1s2、K1s1目的层段古水流及其相应河道砂体延伸方向为北北东20°.利用层理构造倾角模式分析,确定出白垩系K1s3、K1s2、K1s1期分别发育楔状交错层理、波状斜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结合岩心、井径、自然伽马和微侧向电阻率曲线特征,分别阐明白垩系K1s3、K1s2到K1s1期水动力能量由较高到较低变化,形成了扇三角洲前缘扇中的水下辫状河道到扇端的浅水河道有利微相砂体发育带,它们由南南西向北北东方向展布,控制着研究区最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砂体分布.  相似文献   
164.
顺层边坡稳定性及可靠度的随机有限元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基于摄动法的随机有限元基本原理,采用以均值为中心的2阶摄动随机有限元,运用局部平均的空间离散方法,对顺层边坡的应力场进行了2阶统计均值、协方差和方差的分析,并结合顺层边坡沿软弱夹层滑动的破坏特征,推导了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顺层边坡整体稳定的安全系数和可靠度的计算表达式。结合典型顺层岩质路堑边坡工程实例,采用摄动随机有限元法进行了边坡稳定性和可靠度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文中介绍的摄动随机有限元法可以考虑多种随机变量对边坡系统的影响,可同时采用安全系数和可靠度作为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判定结果更为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165.
南沙超壳层块边界断裂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沙超壳层块被性质不同的超壳断裂所围限,北张南压,东西剪切,共同以南沙软流圈顶面为拆离面而系统运动。其新生代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K2—E12,北界伸展,古南海向南俯冲,西布增生楔形成;E22—E13,西南海盆扩张,西布增生楔碰撞造山;E23—N11,中央海盆扩张,米里增生楔形成,北巴拉望南缘“A型”俯冲;N21—现在,南部边界大规模逆冲推覆造山,南海扩张停止  相似文献   
166.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的形成与幔隆带构造叠加和印支期深层拆离作用有关 ,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燕山期 NNE向陡倾左行压扭斜滑深切断裂。由于该组断裂深切地幔隆起 ,促使地幔物质和热流上涌 ,并穿入印支期因拆离作用形成的不同深度的层状岩浆房 ,使岩浆房中的岩浆与壳源重熔岩浆混合。此外 ,沿着陡倾剪切带尚可出现新的局部重熔 ,形成再度混合的脉状岩浆房。区内岩浆的成因、运移上升和侵入定位的构造动力作用是统一的 ,都是压扭构造应力场作用的结果 ;只是在不同深度 ,不同部位 ,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而已。NNE向左旋压扭斜滑断裂是本区驱动岩浆上升和运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7.
余飞  陈善雄  余和平 《岩土力学》2005,26(Z2):36-40
提出了利用Lagrangian乘子网格来模拟顺层边坡层间结构面接触行为的方法,并推导了考虑接触约束的Lagrangian控制方程的弱形式及其有限元离散方程。Lagrangian乘子网格容许界面出现较大的切向滑移,较好地解决了接触问题中的高度非线性和响应不平滑性。应用以上方法对沪-蓉-西高速公路某顺层岩质高边坡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临滑状态下的位移场、应力应变场、结构面上的接触状态、层间滑移距离以及接触摩擦力的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顺层岩质边坡的破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最初的层间错动,发展为顺层蠕滑,最后在坡底剪出而破坏;其破坏型式由最初的顺层滑动逐步向溃曲破坏转化。  相似文献   
168.
顺层滑动构造对安徽狮子山矿田“多层楼”矿床的控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储国正  李东旭 《现代地质》1992,6(4):504-513
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铜陵聚矿区的狮子山矿田,大部分矿床的主矿体具有顺层产出的特点,故有“多层楼”之称,本文在对狮子山矿田构造要素进行详细观测的基础上,进行了构造变形系统时序与形成机制的研究及构造复合效应的分析,重点对顺层滑动构造的特点和成因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认为狮子山矿田矿床的主要构造控制因素是多层顺层滑动,从而较合理地解释了该矿田的矿床在空间上呈“多层楼”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9.
月亮田煤矿层滑构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观察月亮田矿层滑构造的表现形式及特征,归纳了其发育规律;从地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该矿井层滑构造及其他相关构造的形成机理;利用实例说明了层滑构造对矿井安全和生产的影响;并对该矿未开采区域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0.
根据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中尺度-显微构造分析及PTt研究,建立它们的结构和构造随变质作用(前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峰期、前角闪岩相和角闪岩相)有序演化的PTt-D轨迹。这一演化主要包括:在岩石的矿物结构方面从石榴石静态重结晶结构到柯石英假像及放射状张裂隙构造;在岩石组构方面从L>S到L-S和S>L榴辉岩;以及在中尺度构造方面发育的D1和D2变形构造。该PTt-D轨迹同时可以提供有关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折返模式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