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最近,在北京珠宝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金丝砗磲"。通过常规宝石学检测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此种"金丝砗磲"并不是砗磲,而是一种海洋腹足纲类海螺贝经染色而成的饰品。该海螺贝呈螺旋状层状构造,可以通过其表面颜色不均、黄色部分不透明、黄色部分无荧光加以鉴别,也可以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试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32.
大冰雹指标TBSS在江西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艳 《气象》2010,36(8):40-46
利用江西省2002-2007年的地面观测和雷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地面降雹与TBSS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对TBSS在大冰雹预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BSS作为≥19 mm的大冰雹的预警指标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其准确警报率(POD)为0.818,错误警报率(FAR)为0.182,而临界成功指数(CSI)达0.692。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中,TBSS是一个沿着雷达径向从强风暴核区向外延伸的、具有低的反射率因子值,零或朝向雷达的低速度值和高速度谱宽值的区域。它一般首先出现在中高层(4~9 km),然后逐渐降低,最低可达1.0 km。利用TBSS预报大冰雹的时间提前量最大达到77分钟。实际观测到的TBSS特征存在各种不同的形态,而且不同距离处观测TBSS特征的最佳仰角存在很大差异。总之TBSS特征可以作为大冰雹的有效判据。  相似文献   
33.
舒斌  陈柏林  吴淦国 《新疆地质》2006,24(1):30-32,T0002
金窝子金矿属于岩浆热液型金矿床,金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和蚀变糜棱岩型.金多呈独立金矿物形式出现,少许呈分散状,以银金矿为主,次为自然金,平均成色782.金矿物以粒间金、裂隙金、连生金和包体金等形式嵌布于黄铁矿、石英、方铅矿及闪锌矿等主要载金矿物中,且黄铁矿、石英较金属硫化物中占优势,黄铜矿中未见金矿物.金矿物形态各样,粒度以中细粒为主.金矿物特征反映出本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成矿作用与华力西、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这与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得的矿床成因认识相一致.  相似文献   
34.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FNL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1月4日贵州出现的一次风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风雹天气由高空槽、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地面热低压和地面辐合线的共同作用产生;降雹前有能量锋的建立,降雹期间锋区呈增强趋势;湿层配置表现为500 hPa的空气偏湿,不是明显的上干下湿层结,0 ℃层高度和-20 ℃层高度比春季降雹时的高度偏低70 ~100 hPa;与贵州春、夏两季的雷暴大风对流参数比较,此次过程的CAPE和PWAT小于春、夏两季的阈值,而DCAPE、T75和Td85明显高于春、夏两季阈值;对流风暴的影响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回波带强度更强,组织性更好,形成了弓形回波复合体(BEC),并伴有后侧入流缺口(RIN),是雷暴大风出现的主要原因,持续出现的三体散射长钉(TBSS)、高悬的强回波以及宽阔的弱回波区(WER),使得第一阶段的降雹密度较大,且局地产生大冰雹;第二阶段的回波强度较弱,且组织性较差,因此只产生小冰雹,降雹密度也较小。  相似文献   
35.
选取与生物神经元的工作过程较为相似的整合-激发(IF)神经元模型作为传递函数,建立了一个基于整合-激发(IF)神经元的新型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网络。通过仿真验证了IF神经元网络的自组织功能,实现对传统自组织网的改进。  相似文献   
36.
Recent analysis of a sediment core in the eastern Arabian Sea revealed a negative pulse of about 1% in the δ18O value of th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around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This pulse has been attributed to (i) increased runoff into the Bay of Bengal from the east-flowing south Indian rivers due to enhancement of the northeast winter monsoon, and (ii) an increase in Arabian sea-surface temperature caused by the weakening of the southwest monsoon at the LGM. We show that the speculation on which the latter hypothesis is based, is not supported by observational data and cannot fully account for the observed magnitude of the spike. With a view to assessing the validity of the first mechanism, we have modelled the mixed layer of the Bay of Bengal as a well-mixed box. The model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o account for the pulse requires a change of about 10% in either the annual rate of river input or its isotopic composition. For the northeast monsoon to account for the pulse it would mean that the rainfall should have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five to ten during the LGM. No evidence for such an increase is indicated in the available palaeoclimatic data. We explain the freshwater spike by invoking increased discharge of glacial meltwater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into the Bay of Bengal. We show that the proxy climate data from the Indo-Tibetan region that has become available recently provides substantial evidence for the occurrence of a warming event around the LGM, which supports our mechanism.  相似文献   
37.
In this paper the observed 1.4–1.6 s 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s in the spike radiation of the microwave outburst of 1981 May 16 are analysed in teras of MHD waves. We point out that the fast magnetoacoustic waves (“sausage” mode) propagating inside and outside a loop can modulate the magnetic field and the pitch angle distribution of the electron beams in the source region. The growth rate of electron-cyclotron-maser instability is then affected to give rise to the 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s. 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relevant physical parameter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38.
云南天文台0.6~1.5GHz太阳射电快速动态频谱仪,在2001年6月24日的射电爆发中观测到大量尖峰。由于观测仪器有相当高的频率分辨率,使我们可以对尖峰的绝对带宽进行更精细的统计分析。由于尖峰数量很大,特别编制了识别尖峰并测量其带宽的软件来进行统计工作。结果发现76%的尖峰的绝对带宽达到仪器频率分辨率1.4MHz,其相对带宽达到0.1%。这比以前关于尖峰辐射带宽的统计结果要小很多。统计结果支持用ECM机制解释尖峰辐射。  相似文献   
39.
40.
郭倩  徐志 《岩矿测试》2015,34(5):512-519
金属离子、卟啉和类胡萝卜素是天然金珍珠的主要致色成分,有机染料是染色金珍珠的致色成分。鉴定天然金珍珠和染色金珍珠的主要手段有常规观察检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拉曼光谱法、荧光光谱等。本文结合天然金珍珠的致色成分和染色金珍珠的染色方法,对两类金珍珠的鉴定技术作了评述,认为常规观察检测是十分必要的,染色珍珠颜色分布不均匀,在孔眼内或表面破损处可看到染料的沉淀浓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鉴定方法,天然金珍珠主要吸收峰位于350~360 nm,而染色金珍珠则出现明显的410~450 nm谱峰;应用拉曼光谱法鉴定可获得天然金珍珠在275 cm-1明显的特征峰,而染色金珍珠出现强的荧光背景峰;应用荧光光谱法鉴定金黄色天然珍珠在376 nm处光激发时谱峰是以472 nm为中心,而染色珍珠在372 nm处受光激发时谱峰位于436 nm。这些鉴定方法仍然在实验验证阶段,进一步优化和开发新的测试手段则是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