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整理利用——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三峡工程建成后随水库年度运行将在库区两岸形成垂直落差30m的永久性消落带,最大出露面积达11000hm^2,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土地整理,合理利用消落区内土地资源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地矛盾,而且对于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也有积极意义。重庆市开县消落带土地面积达4250hm^2,利用潜力巨大,且其开发利用模式极具代表性。在总结国内水库消落带利用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开县实际,提出4种消落带土地整理利用模式,即工程防护模式、季节性农耕模式、生物工程模式、水产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重庆三峡水库生态经济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重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重庆三峡水库生态经济区是重庆市确立的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经济区。鉴于该区农村面积广、农业人口多、贫困面大、农村移民任务重的基本情况,决定了农业及农村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深入分析了重庆三峡水库生态经济区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土地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自然灾害频繁等主要问题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并治理各种工业及生活污染、推行清洁生产,控制人口增长、实施生态移民、协调人地关系,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化管理、依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及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谢家包背斜与滑坡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库区作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有关构造特征与滑坡之间关系以及相同局部构造上多个个体滑坡之间的因果关 系研究很少。在应用相关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研究现状,以谢家包断层传播褶皱为研究重点,对局部构造与滑 坡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上盘断坡形态特征控制着长江流域和青干河流域滑坡群分布,使其在整体空间演化上表 现出从西向东滑坡体规模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长江流域滑坡群规模明显大于青干河流域滑坡群,这与断层传播褶皱两翼 倾角变化密切相关,南翼青干河流域岩层倾角明显大于北翼长江流域岩层倾角。研究表明大型滑坡发生与局部构造类型及 河流切割局部构造的部位相关,这种相关性不仅体现在对单个滑坡的控制,还在于对整体岸坡带演化规律、个体滑坡演化 之间因果关系的控制上。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一些施工测量高新技术在三峡工程各个施工阶段及各施工部位的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GPS、测量机器人、数字水准仪、数字摄影测量、激光天顶仪等技术的特点及取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施工期中的主要地球物理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自1994 年动工以来,现已进入二期施工阶段。在工程基础处理和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均存在许多可利用地球物理方法评价工程质量的问题。本文从问题提出—模型建立—目标评价的思路,介绍了三峡工程给地球物理方法提出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后,水流和输沙的改变会引起长江中下游河床的变化。本文采用了长江安徽段5个测次的1∶10000长程水道地形图和大通水文站历年的流量、泥沙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三峡建成后,上游来沙减少,清水下泄导致了长江中下游安徽段河道发生了异常的冲刷和淤积,引起局部河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成因,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安徽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治理对策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三峡与邻近地区实际天然地震数据,利用GMT软件绘制出三峡地区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绘制出了三峡地区1964年以来地震震中分布情况,以及频率变化。震源机制解以及三峡与邻近地区断层资料显示出该地区受到西藏块体、四川盆地、川滇块体与鄂尔多斯地块的共同挤压作用,三峡及邻区的现今水平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为北东东向,是喜马拉雅期构造应力场的继续。近东西向的向东移动显示出该地区可能为青藏高原地幔物质向东"逃逸"的通道之一。根据水库蓄水前后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映的震源机制变化,认为蓄水对于三峡及邻区应力场在垂向上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三峡大坝特深倒垂孔倒垂线的施工安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倒垂线作为大型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基准设施,广泛应用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中。对深达110m的倒垂线的安装,在国内尚属首次。工程实践中通过不断试验、摸索及总结以往的施工经验,抓住安装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工序进行创造性思维,采用新的安装工艺,顺利实现了特深倒垂孔倒垂线的安装,并归纳出一套系统的、实用的施工安装方案。  相似文献   
19.
Thefinevelocitystructureofsediment┐base┐mentlayerintheThree┐GorgesRegionoftheChangjiangRiver(YangtzeRiver)HONG-XIANGHU(胡鸿翔),...  相似文献   
20.
李刚  杨秀元  李浩  乐琪浪 《中国地质》2018,45(S1):115-122
奉节县是中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高发区县,区内地形起伏,构造和软弱岩层发育,地质环境较脆弱,通过对研究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查清了区内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孕灾地质背景,整合灾害、地质和地理信息等数据,首次编制了奉节县幅1∶50 000灾害地质图,建立数据集。本文从数据来源、数据收集方法、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以期呈现地质灾害调查领域灾害地质图数据集应用的实例,为该类型地质调查和数据集处理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