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4篇
  免费   567篇
  国内免费   1824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447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广西大容山花岗岩带中过铝质花岗岩岩体的定位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钾长石与斜长石的结构状态和黑云的成分,得出岩带三个主要组成岩体岩浆结晶温度的定性变化规律。根据岩体侵入岩层的厚度、二长石地温计、熔体包裹体测温和黑云母逸度计,定量估算了岩浆定位结晶时的P、T、fO_2和fH_2O。估算结果表明,岩带岩浆定位条件差异大:P为4.86~0.4×10~8Pa,T从627至862℃,fO_2 5.01×10~(-11)~10~(-8)Pa,fH_2O2.06~3.11×10~8Pa。岩体定位条件的差异与不同岩体分别形成于钦州地槽褶皱回返的不同时期有关。  相似文献   
992.
西昆仑山加里东期花岗岩类浅识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西昆仑山可能有一个呈NW-SE向展布的加里东期花岗岩带存在.除了地质上的依据和判断以外.带内曾获得两个岩体单矿物钾-氩法年龄资料(445Ma、527.6Ma)及一个锆石铀-铅法年龄值(480.43±5Ma).岩体多属钙碱性系列,可能是一个铜、铅、金、稀有金属成矿远景区.岩带西侧的喀拉塔什—依萨克阿特—他龙深断裂可能是加里东期古板块的边界;而这一深断裂的西南侧的木吉—安大力达坂—康西瓦深断裂则是华力西期塔里木板块与伊朗—冈底斯板块间的界线.  相似文献   
993.
五台山早元古代碰撞造山带初步认识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五台山地区分布着复杂的变质杂岩。过去人们把这些变质岩作为地层分成群组段。龙泉关剪切构造岩的发现突破了这种传统观念。野外工作中发现所谓五台群主要包含了三个蛇绿混杂带;阜平群和恒山群的主要成分是灰片麻岩,它们构成两个太古代陆块的基底。五台地区的花岗岩类由代表弧环境的双花岗岩带的I型和S型花岗岩组成,它们与变质的钙碱性火山岩代表了古代的岩浆弧。滹沱群的豆村和东冶亚群以及过去划入阜平群和五台群的某些变沉积岩是阜平陆块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滹沱群的郭家寨亚群则是前陆盆地的磨拉石沉积。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由恒山仰冲陆块、北台-车厂弧和阜平俯冲陆块构成的碰撞造山带,碰撞时间大致是距今2050Ma。闭合的弧前大洋和弧后盆地形成了三条蛇绿混杂带。  相似文献   
994.
湖南大义山西北端的硼矿属接触交代—热液叠加型。矿体赋存于大义山花岗岩体中上石炭统壶天群白云岩接触带中,呈层状、似层状,局部为透镜状,分枝复合明显。矿石组分复杂,结构构造多样。富镁的碳酸盐岩是有利的成矿围岩;富含硼、氟的大义山花岗岩体是成矿母岩;广泛发育的节理裂隙是容矿构造。外围尚有一定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95.
西昆仑加里东期花岗岩带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元龙  李向东 《矿物学报》1995,15(4):457-461
西昆仑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极为发育,主要沿库地北构造带南侧成带分布,岩体数量多、规模大,不同测试方法获同位素年龄主要为400 ̄480Ma;岩石组合类型大致可分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合和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组合;岩石化学表明该区花岗岩主要为钙碱性系列;构造环境判别岩石为同造山和造山期前岩浆活动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与之相伴生蛇绿岩带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996.
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红花尔基一带基岩出露情况差,地质工作程度低,以往工作所发现的侵入岩均划分进入中石炭世。通过对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发现的斜长花岗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所获得年龄为(172.2±1.3)Ma,更改为中侏罗世侵入体。推断红花尔基斜长花岗岩的形成是为中生代中、小块体之间的俯冲碰撞触发了新元古代加入地壳的亏损地幔物质熔融所形成。  相似文献   
997.
文章分析了湖南平江县花岗岩地区滑坡,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滑坡体、滑动面、滑动多期性等方面的典型特征。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是花岗岩地区滑坡中的主要影响要素,因此,提出对该类型滑坡应采用排水工程为主,并和其它防治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换言之,排水工程是滑坡防治中单独的一项措施,其效果应在同步进行的滑坡监测中予以验证。在滑坡治理的过程中,滑坡监测始终是滑坡防治的基础,防治的效果也需要监测工作来检验。  相似文献   
998.
卢焕章  毕献武  王蝶  单强 《矿床地质》2016,35(5):933-952
斑岩铜矿是主要的铜资源,是矿床研究和勘查的重要目标。斑岩铜矿按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可分为2种:俯冲带斑岩铜矿和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它们在成矿流体方面有很多区别,其中较大的差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钾化蚀变带比俯冲带斑岩铜矿的钾化蚀变带强得多,且范围也相对较宽。文章简述了这2种斑岩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着重从流体包裹体、蚀变作用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来探讨斑铜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特征,包括成矿流体的成分、形成温度和压力,氢、氧、碳和硫稳定同位素组成。这两种类型的斑岩铜矿中主要发育5种包裹体:M熔体包裹体;Ⅰ液体包裹体;Ⅱ气体包裹体;Ⅲ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和CO2_H2O包裹体。Ⅱ类和Ⅲ类包裹体常共存,且均一温度相似,表明成矿流体经历了不混溶和沸腾作用。在Ⅲ类含子矿物的包裹体中发现了含金属硫化物(黄铜矿、黄铁矿)和氧化物(赤铁矿、磁铁矿)子矿物。在斑岩金矿和碰撞造山带的斑岩铜矿中出现CO2_H2O包裹体,在斑岩的斑晶和一些早期石英脉的石英中可见到熔体包裹体以及熔体_流体包裹体,它们代表斑岩岩浆的样品,说明斑岩铜矿的形成经历了岩浆和热液阶段。最近的研究表明,斑岩铜矿的初始流体是中等盐度和密度的岩浆流体。这种流体在上升过程中因压力释放而发生沸腾,形成气体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高盐度包裹体。  相似文献   
999.
西藏甲玛斑岩矿床系统地质、蚀变、矿化的三维地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攀 《地质与勘探》2016,52(1):115-127
甲玛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是公益性与商业性勘查结合取得的重要成果。目前已累计探明和控制铜资源量超过700万吨,共伴生钼、铅锌、金、银资源量均达到大型以上规模。本文在充分收集、整理甲玛矿床最新勘查资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MICROMINE软件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技术,遵循点→线→面→体的构建原则,进行人机交互分析,构建了甲玛矿床地质、蚀变、矿体三维实体模型,并根据不同矿体品位分布变化的实际情况,对矿体模块模型进行克里格法或距离反比加权法品位插值,构建各种元素的矿化模型。并综合国内外对斑岩、矽卡岩矿床的研究新趋向对模型进行了地质解译,认为甲玛斑岩矿床是由斑岩钼铜矿体、矽卡岩铜多金属矿体、角岩铜钼矿体以及破碎带中独立金矿体构成的"四位一体"典型斑岩成矿系统产物,其中矽卡岩主要有接触带近端矽卡岩、层间构造中的远端矽卡岩以及受控于推滑覆构造产出的矽卡岩三种产出型式,由岩浆热液沿层间构造和推滑覆构造扩散交代大理岩和角岩形成;研究认为甲玛斑岩矿床具有典型的斑岩矿床蚀变系统,但蚀变分带有所差异,钾化带与青磐岩化带是在相对碱性条件下形成,而绢英岩化带与泥化带趋向于在相对酸性条件下形成。此外,大规模的角岩、矽卡岩对寻找深部斑岩矿体具有指示意义,甲玛斑岩矿体、角岩矿体仍具巨大的找矿潜力。因此,本研究构建的甲玛三维模型直观地展示了矿区地层、岩体、构造分布情况、赋矿层位、矿化品位分布规律以及蚀变分带特征,为甲玛矿床的成因、成矿规律总结、找矿勘查、矿山生成开发等综合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李希 《地质与勘探》2016,52(3):489-496
国内外已广泛使用高光谱方法提取和识别岩石和矿物的技术。本文利用这个技术,在地面光谱测试、数据处理和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取和识别出斑岩钼矿区的蚀变矿物,通过分析与钼矿化蚀变的相关性,从12种主要蚀变矿物中优选出5种在矿区具有代表性的蚀变矿物:绢云母、蒙脱石、伊利石化绢云母、高岭石(结晶差)和铁镁绿泥石。结合其空间分布和分带特征,分析了与钼矿化的关系,进而划分出内、中和外三个蚀变带,预测了矿区的找矿方向,并提供了一种新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