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54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Resource Geology》2018,68(1):51-64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mineral systems and a suitable exhumation process is critical for endogenetic deposits, especially for those deposits formed in orogenic settings, where deposits are inclined to erode away due to strong uplift. The G uojialing batholith, intruding into the L inglong granites and the J iaodong G roup right before regional gold mineraliz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old ore‐hosting M esozoic intrusions in the J iaobei terrane. Gold deposits and the intrusion together underwent similar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ary processes. Exhumation and denudation process of the G uojialing granodiorite was constrained by biotite geobarometry and apatite fission track (FT ) analysis. Biotite geobarometric data yields an emplacement depth of 3.0 km, while denudation since 110 M a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FT data at about 2.7 km. FT inverse modeling revealed a rapid uplift since ca 100 Ma. Compared with the gold ore‐forming depth which is confined between 2.5 and 9.5 km by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great gold potential in the depths is inferred in the J iaobei terrane. Our result is consistent, to some ex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of a M esozoic paleoplateau in E ast C hina.  相似文献   
23.
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青藏工程走廊线性工程两侧沙漠化、荒漠化发展趋势,尤其冻土块石路基面临日益严重的风积沙灾害问题。以多年冻土区高等级公路块石路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分析风积沙环境下封闭块石路基的降温性能和长期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风积沙堆积对封闭块石路基下部土层冻土温度的影响程度高于冻土上限,1.0 m湿沙工况降低冻土温度,0.2 m干沙则增大冻土温度。升温背景下,随年平均气温增加风沙堆积对路基冻土上限影响程度增强,干沙增大冻土融化深度,湿沙抬升冻土上限。随冻土含冰量减小,路基中心冻土上限对气候升温敏感性增加,风沙堆积影响减弱。气候升温和风沙堆积条件下,在年平均气温低于-5.5℃时,宽幅沥青路面封闭块石路基能够满足降温要求,使人为冻土上限保持在块石层内。研究成果可为风沙危害区多年冻土块石路基的病害治理和拟建青藏高速公路块石路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西藏西北部浅变质石英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主要由浅变质石英砂岩组成,由于化石匮乏、变形强烈,长期以来对这套浅变质石英砂岩成因的争议颇大,导致了对藏西北地区前中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长期模糊不清,其中,何处才是冈瓦纳大陆北界就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议题。在西藏西北部,近东西走向的布尔嘎错断裂带将北部的查多岗日地块与南部的南羌塘地块分隔开,浅变质石英砂岩广泛出露于这两地块之内。沿近东西走向布尔嘎错断裂带断续产出的冈玛错蓝片岩、蛇绿岩等岩片大体呈南北向逆冲于浅变质石英砂岩之上,因此早期曾认为布尔嘎错断裂带是冈瓦纳大陆之北界。本文的调查与研究发现查多岗日和南羌塘地块内浅变质石英砂岩岩相学特征完全相同,均主要由石英组成,遭受了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形成了钠长石+绿泥石+白云母组合,充填于早期石英颗粒之间,钠长石交代钾长石。这两地的浅变质石英砂岩均被未变质钙质胶结的钾长石石英砂岩平行不整合覆盖。碎屑锆石的阴极发光分析与U-Pb定年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查多岗日与南羌塘地块内浅变质石英砂岩内的锆石来源完全相同。这些证据充分反映了查多岗日与南羌塘地块早期构造演化过程相似,源自同一大陆。碎屑锆石定年结果进一步表明浅变质石英砂岩的最大沉积年龄为520±8Ma,该岩石再被约480Ma的花岗岩脉侵入,因此其很可能形成于晚寒武世,而不整合面之上沉积岩的最大沉积年龄为460±8Ma,表明该不整合面上、下沉积岩之间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证实了该平行不整合面形成于奥陶纪。不整合面之下的浅变质石英砂岩因此与杨耀等(2014)报道的荣玛组相同,不整合面之上未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则属于中上奥陶统塔石山组。查多岗日地块因此是西藏境内最北端的冈瓦纳大陆的碎块。在西藏西北部,冈瓦纳大陆北界为龙木错-帮达错-(83°40'E、35°N)-红脊山-荣玛乡。布尔嘎错断裂带不是冈瓦纳大陆之北界。  相似文献   
25.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及其成因解释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张儒媛  从柏林 《岩石学报》1993,9(3):211-226
  相似文献   
26.
本文通过重磁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反演、天然地震震源的统计以及深断裂与火山活动关系的研究提出:佳木斯地体与两侧的造山带有着截然不同的地壳物质组成和构造类型,晚白垩世以来,其深部构造活动性较两侧更强。  相似文献   
27.
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基本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桑隆康  游振东 《地质论评》1994,40(3):265-273
本文以新城-圻春断裂为界将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划分为华北陆块南缘和场子陆块北缘两个次级变质地体,两个次级地体不仅在地球物理,构造变形方面明显不同,而且在物质成分上有显著差异,它们有各自独立的变质地层系统,遭受了不同类型的变质作用,有完全不同的岩浆活动图象,上述差异均可指示华北,扬子两古陆碰掸对接时扬子陆块北缘向北俯冲至华北陆块南缘之下,这可能包括两次合作用,从元古代开始至中生代最终结束的长期复杂  相似文献   
28.
The front of the Zoulang Nanshan Caledonian volcanic island arc zone in the northern Qilian Mountains is a forearc accretionary terrane, composed of multiple accretionary volcanic island arcs, flysch accretionary wedges,high-pressure metamorphosed detachment zones and remnants of ophiolites. It resulted from the northea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Early Palaeozoic Qilan oceanic crust beneath the Alxa block. 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which occurred during the subduction, progressed through three stages: the initial stage of medium T-high P,the main stage of temperature decrease and pressure increase, and the lag stage of pressure decrease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 Finally the paper presents a retrotrench subduction dynamic model indicative of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central Qilian block and southward accretion of the Alxa block during the period of 450-500 Ma.  相似文献   
29.
在中国陆内南北板块之间古缝合线内大别-胶南高压地体中。分布着一套变质程度不一的杂岩系,我们将其划分出三期高峰变质作用形成的不同性质变形变质岩相带,并阐述了各自所代表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计算出它们形成时的温度、压力、氧逸度、差异应力等热动力参数,为揭示地体变形变质环境和构造演化特点,提供了可靠(?)数值根据。  相似文献   
30.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区变质作用演化及PTt轨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区在早前寒武纪时期主要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每期变质作用又可划分为三个连续的变质阶段,峰期阶段的P-T条件均达到了麻粒岩相.第一期变质作用约结束于2500Ma,具有与造山带相似的顺时针PTt轨迹,峰期阶段T为800~900℃,P=0.98~1.02GPa,这种轨迹主要与早期平卧褶皱和推覆构造使地壳大幅度增厚有密切关系。第二期变质作用约发生在1800Ma,PTt轨迹为具近等压加热(IBH)特点的顺时针轨迹,峰期阶段T为760~810℃,P为0.96~1.04GPa,这种轨迹与大陆地壳的拉伸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