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85篇
地质学   676篇
海洋学   5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41.
砾石覆盖对边界层风速梯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莫高窟窟顶野外风洞实验对不同覆盖度砾石床面风速梯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床面砾石平均高度以下风速梯度随砾石覆盖度变化比较杂乱,而砾石平均高度以上风速梯度随覆盖度增加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从覆盖度5%到35%风速逐渐减小, 40%~80%趋于稳定,35%最小。据此,大气边界层可明显分为两层,约以砾石平均高度为界,下层定义为粗糙亚层,上层定义为惯性亚层。粗糙亚层风速梯度随砾石间距高度比D/H值的变化同样比较杂乱;惯性亚层风速梯度随砾石间距高度比D/H值的变化规律比较一致:风速在D/H值0.3~1.5段趋于稳定,2.0~4.0段风速逐渐增大,1.5处风速最小。另外,对砾石床面不同高度阻风效应的计算表明,砾石床面的阻风作用在砾石床面表面附近最强(0.75 H~1.1 H),粗糙亚层阻风作用随高度增大而增大,惯性亚层阻风作用随高度增大逐渐减小。该粒径砾石阻风效应最优间距高度比D/H值为1.5,最优间距为3 cm,最优覆盖度为35%,为砾石防沙工程的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2.
选取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中南部的VA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剖面厚7 m,野外采样以及实验分析间距均为5 cm。在AMS 14C测年基础上,综合野外地层考察和实验室指标(包括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I:该剖面过去~25 000 14C a BP以来地层主要可以分为五个地层单元:(1) ~26 000 14C a BP—~22 000 14C a BP,河流作用过的黄土层;(2) ~22 000 14C a BP—~19 000 14C a BP,潜育化的黄土层;(3) ~19 000 14C a BP—~10 000 14C aBP,弱土壤层;(4) ~10 000 14C a BP—~5 000 14C a BP,典型的黄土层;(5) 过去~5 000 14C a BP以来,土壤层。II:将VA剖面与欧洲区以及东亚区黄土沉积对比发现:研究区过去~25 000 14C a BP 以来地层沉积与欧洲黄土沉积类似,全新世地层序列与东亚区具有反相位关系:中亚区早全新世为黄土沉积,晚全新世发育土壤层,说明研究区过去25 000 14C a以来主要受西风带和地中海气候控制,具有西风区气候特征。III:VA剖面MIS2记录到的潜育化黄土层以及弱土壤层显示研究区在MIS2时段气候相比东亚区更为湿润。  相似文献   
143.
钻机钻进过程中钻头旋转产生的扭矩以及作用于钻头的轴推进力是破碎岩石的能量来源,当钻进条件确定时,可用破碎单位体积岩石的实际能耗来反映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基于此原理在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FK4+375.5的上断面进行了超前地质探孔作业,得到凝灰岩地层中的钻进参数及钻进能量随钻头位移的变化曲线,并利用能量理论对钻进过程中监测的钻机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凝灰岩中,数字钻机参数与围岩岩性响应程度较高,围岩完整、坚硬、无裂隙水时,整体钻进参数值较高;围岩裂隙发育、含水或有断层、夹泥层时,钻进速度、推进力、转速、扭矩、打击能等数据会突变,其值变小。分析所得结果与钻孔取芯、TSP超前预报等物探手段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并采用能量法对围岩进行分析,利用钻进比能划分相应的岩体区段,判断出围岩等级。通过对能量曲线的分析发现,在凝灰岩地层中,当钻进能量小于0.95 kJ时会出现断层或较大的节理裂隙区。  相似文献   
144.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构造发育历史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厚度能够反映构造沉降及隆升。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探井统一分层后,计算现今地层厚度,然后分 期平面成图。这些图件揭示出三湖地区北斜坡背斜构造形成历史并不统一,具有由北东向南西依次发育的特征:伊克雅乌 汝、南陵丘、驼峰山背斜最早成型,是第四纪以来的同沉积背斜。k11沉积后,台吉乃尔和涩北二号才开始形成,接着涩北 一号形成,而台南背斜形成最晚。涩东鼻状构造是在k1以后才抬升的,而南斜坡至今未形成背斜构造;而且隆升速度也是 不均衡的,具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尤其是更新统末期(k5以后)背斜构造快速抬升。该地区构造演化历史的确定,对于寻 找背斜构造形成的有利区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5.
气助正循环水井钻探新技术主要适用于以岩溶地层为特征的严重漏失地层。该技术通过在双壁钻具的内外管之间泵入压缩空气,举升在钻具与孔壁之间的“环空”形成的空气泥浆。“环空”的气举加速作用阻碍了钻井循环液在地层方向的漏失,并且加速了钻屑的上返速度。该技术的优点在北京房山区岩溶漏失地层的600m水井钻探生产试验中得到了证实。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可使泥浆正循环中因严重漏失造成的循环液中断得以恢复,“环空气举作用”大幅度提高了上返的泥浆流量。经对比试验证明,气助正循环工艺在岩溶漏失层的钻进速度高于气举反循环和泥浆正循环,是解决岩溶漏失层钻井液循环中断、钻头烧钻、埋钻等钻探事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6.
目前计算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临界填筑高度的方法并不完善,没有考虑软基经碎石桩处理后复合地基强度的增加和地基排水固结能力的提高,基于此,依据固结理论,引入碎石桩复合地基固结计算的简化方法,修正按变形控制的临界填筑高度计算公式;并结合四川省遂-资高速公路软基变形监测数据,得出软基厚度在6.5~11.0 m范围内,观测所得的临界填筑高度为4.5~6.5 m,该观测值与修正公式计算值差异性不显著,证实所推导的解析式是切实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影响路堤临界填筑高度变化的因素,得出软基厚度、桩间距对其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7.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behaviour of a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 (CFRD) built on river gravel foundation on the basis of in-situ measurement records and numerical analysis. The monitoring records were obtained from a detailed deformation-monitoring system. A 3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long-term dam behaviour. The behaviour of the CFRD built on river gravel foundation was analysed comprehensively. A discussion of behaviour, especially with relevance to the behaviour of dams built on stiff-foundation, was included. The effect of the river gravel foundation was analysed, and the exact mechanisms were discussed.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long-term behaviour of the CFRD was also studied. In-situ measurements were compared with numerical results to discuss the capability of the numerical model to predict the dam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48.
2016年,在青海木里盆地顺利完成了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作,首次将对接井技术应用于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钻井区域复杂地层给对接井钻井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与风险,钻井过程中多次出现卡钻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对接井钻井过程中遇到的卡钻事故,并对主要卡钻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卡措施。  相似文献   
149.
针对南疆砂砾石填筑大坝进行碾压试验,验证坝体填筑设计压实标准的合理性、检验22 t自行式振动碾的适用性及其性能的可靠性。本试验主要采用室内相对密度试验、现场的碾压测定出碾压遍数、碾压沉降及相应密实度及其他试验参数,通过试验参数列表、试验参数包络线图与设计标准值的比较,得出最佳砂砾石填筑方案,同时也确定大坝填筑时的施工碾压控制参数,从而确保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50.
张志刚 《探矿工程》2017,44(6):84-87
以福州江滨地区2个有代表性的超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实例为依据,通过无卡式冲击 正循环,旋挖 气举反循环,回转 泵吸反循环3种成孔工艺之间的比对,提出了在福州市江滨地区超大粒径厚层卵石与花岗岩地层灌注桩施工成孔工艺方面的一些见解,认为回转 泵吸反循环是较为可靠的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