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4篇
  免费   987篇
  国内免费   779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1561篇
地质学   3695篇
海洋学   30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30篇
自然地理   44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公婆泉盆地局部排泄源氧化还原属性与铀矿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公婆泉盆地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区局部排泄源氧化还原属性与铀矿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局部排泄源的存在对铀矿化具有重要作用,当局部排泄源属于还原性质时,铀矿体常常分布于该排泄源上游;若属氧化性质,排泄源铀矿体通常位于其下游或附近。公婆泉盆地存在相对氧化和相对还原的二种局部排泄源,北骆驼泉区的沙泉沟与平沙地、麻黄沟、北骆驼泉沟排泄源之间应为有利的铀矿化地段。  相似文献   
102.
西部公路路基内部排水效果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半挖半填路基为例,讨论了各类地质单元与路基系统的作用及路基系统内部地下水运动特征,着重分析了地下水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控制作用,通过敏感性分析,阐明了降低路基边坡地下水位的必要性,研究了地下水对路基系统的作用机理;建立了路基排水的数学模型,对影响路基排水的降雨强度、渗沟间距、排水时间等因素进行了敏感分析;通过对路基系统渗透系数、入渗系数、降雨量及初始水头的不同取值,运用Modflow软件对排水效果进行了模拟;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路基排水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3.
沁南地区煤层气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建光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1):27-28,70
本文以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煤层气生产试验井的徘采资料为基础,结合煤田地质勘探和中联公司煤层气勘探所获得的地质、生产资料,阐述了煤层气井的排采机理。并以TL—003井排采试验为例进行详细剖析,运用储层模拟技术,研究、分析影响煤层气产出的主要参数,初步预测了该区煤层气井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4.
贵州某机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及其处理措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贵州某机场为山区高填方机场,最大填方高度近60m,场址沟谷发育,基底为软硬交替的、顺倾向岩层的斜坡地区,笔者就该机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一边坡稳定问题、沉降问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泄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5.
A comprehensive contrast of ore-forming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ore-forming fluid features, especially fluid ore-forming processes, has been performed between the Tianmashan and the Datuanshan ore deposits in Tongling, Anhui Province. 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tratabound skarn Au-S ore deposit in Tianmashan and the stratabound skarn Cu ore deposit in Datuanshan are analyzed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contrast. The magmatic pluton in Tianmashan is rich in Au and poor in Cu, but that in Datuanshan is rich in Cu and Au. The wallrock strata in Tianmashan contain Au-bearing pyrite layers with some organic substance but those in Datuanshan contain no such layers. Moreover, the ore-forming fluids in Tianmashan are dominantly magmatic ones at the oxide and sulfide stages, but those with high content of Cu in Datuanshan are mainly groundwater fluids. In addition, differences in compositional evolu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 variation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result in gradual dispersion  相似文献   
106.
研究了地下水中铜元素迁移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铜元素的迁移富集与含水介质及其上覆土层中的铜元素含量、地下水的酸碱度、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和氧化还原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用GIS与专业计算地下水运动的FEFLOW软件结合模拟研究了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影响下地下水位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如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发展下去,受其影响,绿洲地区的地下水位将持续地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到2010年10月,绿洲内将出现以绿洲腹地为中心、范围波及整个绿洲的两个地下水漏斗,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将达47~52m,绿洲边缘地下水埋深将增加到17~22m,与1997年10月相比绿洲地下水位将下降9~34m。分析表明,在上游来水不变或减少的情形下,保持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将会逐步耗竭地下水资源,加速民勤绿洲的荒漠化过程的发生;如果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将会减少地下水抽取量,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8.
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雪芹  文丽杰  孟庆国 《水文》2003,23(3):37-39,33
明确了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的概念,建立了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地下水过量开采所带来的环境负效应作为评价指标,对这些环境指标进行了量化分级、加权。运用GIS空间叠加手段,建立了研究区每个栅格的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评价体系,求出了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  相似文献   
109.
污染地下水治理过程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汉周 《水文》2003,23(4):8-12
污染含水层系统中地下水质的恢复之所以往往收效不大,在于地下水去除污染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文中把之分为两类:一类具有客观不确定性;另一类则具有主观不确定性。前一类中包括:(1)污染含水层介质的非均一性;(2)污染物的非平衡吸附作用;(3)污染物吸附分配系数的非均一性;(4)部分有机污染物的非水溶性;(5)PAT方案中非完整井以及水流的影响等。后一类则包括数值模拟中模型的概化以及参数的取值等。最后,概述了研究此类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即应包括问题的定义、不确定性分析以及风险(或失效)评估等。  相似文献   
110.
武汉长江底钻孔同位素单井法地下水流速、流向测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论述了在武汉市长江底部第四纪孔隙含水层中用单井稀释法测定地下水流速、流向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在这种试验条件下所得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测试结果表明:武汉长江底部JC II 6号钻孔处地下水流向从上到下都受到地表长江水流的影响。上部受到影响大,而深部较弱,地下水流向从上到下逐渐向东偏转35°左右。上部中细砂层中的地下水流速,大于下部粗中砂层中地下水流速。本次测试由于测定点靠近江心地下水排泄带,其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头差0 5m左右,试验虽然采取了特殊的施工工艺,也还可能受到垂向流的微小影响,使测试结果中的水流速度比实际地下水水流速度可能要稍偏大些。但因本点水文地质条件决定了三段之间或地下水流和江水之间无明显的水头差,所以引起的误差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