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51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1799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辉  秦玉斌 《安徽地质》2002,12(4):293-297
本文以桥目标成本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方法,系统地指出了降低灌注桩工程成本的途径.对于桥梁灌注桩以外的企业的经营活动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对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主元素Al2O3,Fe2O3和K2O在红色粘土剖面中共迁移同沉淀,SiO2的变化却与它们相反,这揭示了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红色粘土层除了残积带红土化程度高外,总体上SiO2含量高,去硅作用不完全,红土化程度低;与地层,矿化蚀变岩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色粘土是在加勐嘎组泥岩基础上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的微量元素表现为Au,Hg,As,Sb,Cu,Pb,Zn和Mo等元素的共生,在红土化好的残积带明显富集;红色粘土的大离子元素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嘎组的相似,红色粘土的稀土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地层的相似,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平缓曲线,稀土元素分蚀明显的地方金富集,以上分析揭示,此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化蚀变岩,红色粘土主要来源于勐嘎组和矿化蚀变岩。  相似文献   
33.
层柱粘土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简述了层柱粘土矿物材料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和进展。利用粘土矿物蒙脱石作母体,通过大体积的铝、锆、硅等交联剂插层可制成层柱多孔材料,在酸催化、氧化还原催化中均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改进制备工艺后可提高层柱蒙脱石的热稳定性、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通过酸或表面活性剂等预处理,再进行粘土的支撑,可以调节和控制层柱粘土的结构与性能;采用有机改性和模板导向等技术,可获得孔径介于大微孔和中孔之间的新型层柱粘土矿物材料,并应用于大分子催化反应与吸附,为粘土矿物材料合成和应用开辟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34.
湘中锡矿山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放射成因同位素(Pb、Sr)和轻稳定同位素(C、O)对锡矿山超大型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示踪,从物源角度揭示了其在规模成矿、元素发生超常富集的原因。研究表明,锡矿山锑矿床的成矿物质不可能是来自赋矿围岩;深部地幔和基底都卷入了该矿的成矿作用;富Sb的交代型地幔和富Sb的元古界基底为其大规模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矿源,两者是形成锡成山超大型锑矿床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5.
The determination of FeO of geologic materials by modern instrumental methods (such a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A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AES), X-ray fluorescence (XRF), etc.) cannot distinguish between different oxidation states of elements. In many cases, the oxidation state of Fe has to be known in order to perform several chemical calculations (norms, etc.) and discuss the reactions that occur during weathering,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and other processes. A modified Wilson method is proposed, giving reproducible results in a much shorter time than the classical method. Back-titration with potassium dichromate and an Fe(II) and ammonia sulphate solution is used, after dissolution of the sample powder in a heated HF/H3PO4 mixture and an ammonium vanadate solution. This modified method, tested with several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materials, gives reliable results, equivalent to the ones cit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the referenc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36.
High-frequency (≥2 Hz) Rayleigh wave phase velocities can be inverted to shear (S)-wave velocities for a layered earth model up to 30 m below the ground surface in many settings. Given S-wave velocity (VS), compressional (P)-wave velocity (VP), and Rayleigh wave phase velocities, it is feasible to solve for P-wave quality factor QP and S-wave quality factor QS in a layered earth model by inverting Rayleigh wav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Mode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lausibility of inverting QS from Rayleigh wav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Contributions to the Rayleigh wav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from QP cannot be ignored when Vs/VP reaches 0.45, which is not uncommon in near-surface settings. It is possible to invert QP from Rayleigh wav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in some geological setting, a concept that differs from the common perception that Rayleigh wav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are always far less sensitive to QP than to QS. Sixty-channel surface wave data were acquired in an Arizona desert. For a 10-layer model with a thickness of over 20 m, the data were first inverted to obtain S-wave velocities by the multichanne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s (MASW) method and then quality factors were determined by inverting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相似文献   
37.
针对红板岩材料在岩土工程中所表现的大量模糊的和不确定的因素等特点,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借助于室内岩石力学试验,进行了对该材料的力学本构特性进行了神经网络模拟研究,提出了隐式本构模型的思想和方法,并通过该方法对该岩石的流变试验结果进行学习,获得了以网络权值结构保存的力学特性知识,由此得到了表征红板岩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的隐式本构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岩土类材料本构关系的模拟研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介绍了辽化198#住宅楼短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认为该工艺具有二效快、质量好、节约材料、降低二程成本,在适当条件下,采用这种方法可收到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39.
张宏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1):39-40,50
明水注浆是在巷道已经发生涌水后进行堵水注浆的一种方法,以开滦东欢坨矿井下明水注浆实践为基础,阐述了明水注浆技术及注浆工艺。大水矿井由于排水电费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较大,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明水注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针对因地基条件复杂或处理不当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建筑物倾斜,提出了注浆、抽水、掏土法,对建筑物进行纠偏加固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