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35篇
地质学   921篇
海洋学   14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文在调研我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红层与砂岩型铀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沉积相和红化成因为基础的红层分类:把内陆盆地中的红层分为陆解阶段形成的冲积平原红层和浅湖红层;成岩后生阶段形成的河流冲积红层、三角洲红层和沙漠红层;以及表生风化阶段形成的溅泼红(次生红层)等6类红层。并依据这6类红层的特征、产出构造环境,以及含矿主岩到各类红层的Eh、pH、Th/U、Fc~(3+)/Fc~(2+)、Sr/Ba等地化特征值的变化,确定了它们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即陆解阶段岩石红化时为开放环境,活性铀易于流失,对成矿不利;而成岩后生阶段,岩石红化时的环境为封闭系统,对成矿有利,能形成铀矿床。  相似文献   
82.
西秦岭某硅、灰、泥岩型层控铀矿床是在矿源层(中志留统)的基础上,由地下水热液渗滤改造而成。铀的工业富集发生在矿源层褶皱成陆之后,成矿高峰则发生在中、新生代交替时期。成矿溶液是受大气降水补给的地下水热液;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源层本身。矿源层长期遭受地下水热液作用,溶液中大量的铀酰离子形成稳定的碳酸铀酰络合物,并被运移至岩性和构造的圈闭部位,通过吸附和共沉淀等作用富集,或通过还原、水解和过饱和沉淀等作用形成沥青铀矿或再生铀黑。该层控铀矿床的整个成矿过程具有典型的逐级增量特点,属于塔式累积成矿的基本模式,后生富集是成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3.
滇中郝家河砂岩铜矿的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德先  马宏 《地质论评》1994,40(2):183-192
本文论术字滇中生代地层与矿区及春外围马头山组中铜的时空分布与迁移富集规律,揭示了矿床的沉积-后期叠加改造成因。成矿作用经历了同生沉积形成矿源层,后期叠加改造形成矿体的过程。后期改造中铜元素发生了大量迁移,矿质主要来自矿体之下伏紫色矿源层。  相似文献   
84.
In the Yanliao area, the occurrence of the Nestoria-Keratestheria fauna and the Eoparacypris- Luanpingella-Darwinula assemblage in the Dabeigou Formation s.s., a Rb-Sr isochron age of 145.2 Ma for the Baiqi Formation and a complete stratigraphic sequence-all this proves that the Lycoptera-bearing bed overlies the Upper Jurassic. The Jehol fauna comprises the primitive Trigonioidids fauna, Eosestheria fauna, Lycoptera fauna et al., and their own laws of evolution expound that they belong to Cretaceous faunas. The associations of Eosestheria with Yanjiestheria, Lycoptera with Eosestheria, and Kuntulunia with Yanjiestheria as well as the occurrence of early angiosperms and sporo - pollen in the Fuxin Formation and its equivalents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Lycoptera-bearing, bed should be assigned to the Cretaceous.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Aucellina in the Jixi Group and the correlation of Trigonioidids and Cypridids with those in the equivalent strata of Japan and Western Europe have also been  相似文献   
85.
北京北山泥石流的分布受构造控制,呈北东方向展布。其分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一条泥石流沟谷的形成从开始到结束,概括分为形成、位移和堆积。区内泥石流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以坡面侵蚀为主和以沟源崩、滑塌形式触发沟床物质活动而形成的泥石流。  相似文献   
86.
海底热液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允庆 《矿产与地质》1991,5(3):157-162,172
根据近二三十年海底地质考察结果,海底热液成矿作用非常普遍,可以形成铜、铅、锌、金、银、铁、硫、重晶石、萤石、锑、汞和硼等海底热液矿床.按容矿岩石不同,可分为与火山岩系有关的及与沉积岩有关的两大类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87.
铜陵地区位于华中地洼区,苏鄂地洼系。具工业价值的金矿床多赋存于地洼期次一级构造以及它们的交汇处,这是本区构造控矿的特点。近矿围岩以地台型碳酸盐岩为主,矿体明显受地层层位控制。与矿化有关的侵入岩,主要形成于地洼期(燕山早、中期)。岩体形成后叠加了成矿热液的多次活动。金的成矿作用及金矿床的形成,通常与含金丰度相对较高的地台构造层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它们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可认为是矿源层(Source beds)。本区各主要矿床是以地洼型岩浆期后热液作用为主的多因复成层控含金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88.
用地震反射波定量解释煤层厚度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引言 工业可采煤层厚度一般为1.5m,如何从地震资料上准确圈定1m厚的煤层边界、并定量解释煤层厚度、准确计算地质储量,国外一些学者研究了薄层地震反射波的动力学特征与薄层厚度的关系后,得出了不同的薄层垂直分辨率标准,Widess用零相位子波作实验时,发现当薄层厚度为λ/8(λ是地震子波的主波长)时,反射波形正好是入射波的导数,并可直观地鉴别顶底反射;Kallweit利用可控震源研究了薄层响应的频谱后,提出了分辨地震波的极限为1/(1.4f)(f为地震子波的上限频率),经主频换算后,此  相似文献   
89.
The study of Sediment transport of low concentration in pipes bas been applied in the design of a self-cleansing storm sewer. An alternative criterion is suggested as op- posed to the widely used single flow velocity approach. A conceptual model which simu- lates the condition in a storm sewer is developed and tested against experimental data. The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volumetric sediment concentration, pipe diameter and sedi- ment size have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 produce a self-cleansing storm sewer. It also shows that the slope obtained by this alternative criterion is lower than the single flow velocity approach.  相似文献   
90.
FrequencyEffectsofFineThinLayer¥ZhangShuangxi(EepartmentofGeophysic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Wuhan430074)YuanTao;ZhangW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