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6篇
  免费   1655篇
  国内免费   2558篇
测绘学   188篇
大气科学   1490篇
地球物理   1024篇
地质学   6478篇
海洋学   1009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447篇
自然地理   69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95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513篇
  2013年   418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580篇
  2006年   518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402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367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290篇
  1997年   261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研究基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在热带东太平洋观测获取的连续剖面温盐数据,并通过与多套不同数据的比测,证实国产水下滑翔机观测的温盐数据准确可靠,未来可大范围应用于深海大洋。观测结果首次发现该海域北太平洋中央水(NPCW)(50~100 m)的60~80 m层分布着中间层低盐水,分析认为该低盐水来源于水团下方的加利福尼亚流系水(CCS),中间层低盐水形成的动力机制主要受跃层附近的内波控制,并与内波强度密切相关,同时受上层(20~60 m)障碍层的影响,该中间层低盐水仅仅出现在60~80 m。本研究发现内波与障碍层能够通过影响动能与热能的传输进而促进水团新结构的形成,相关成果丰富了内波与障碍层对上层海洋响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992.
土壤盐渍化是威胁干旱区土地的重要环境问题。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壤盐渍化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土壤盐度水平与空间分布,有利于掌握土壤盐渍化现状,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现有研究多在田间尺度,随着土壤环境问题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区域斑块信息的提取已无法满足宏观地模拟和展示整体土壤环境的空间分布。以阿拉善地区为例,结合遥感光谱指数与实测土壤盐分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方法,构建区域尺度范围的土壤盐渍化反演模型,实现大面积地区土壤盐度的精准模拟和定量监测。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验证精度达到0.8788,达到极显著水平,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以较准确地模拟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状况。受地形、气候、景观类型、农业活动以及土地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阿拉善地区约20%的区域土壤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盐渍化,其中黑河下游河岸带、雅布赖山西侧及贺兰山西侧冲积扇土壤盐渍化程度最为严重。本研究可为大面积区域土壤盐分状况的快速监测及遥感定量反演提供可行的方法,同时为该区域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的治理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漕河崖矿段进行勘探工作,发现该区岩盐矿层赋存较多,矿层厚度在0.40~14.72 m,Na Cl平均品位86.39%,属厚度较稳定,品位均匀矿层;岩盐矿层不仅局限在F2,F3,F43个断层的切割范围内,在F3断层北部尚有岩盐层赋存。  相似文献   
994.
Based on X-ray diffraction, optical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of the Dachang gold ore, it is showed that the sulfide of ore is the main carrier minerals of gold. A majority of gold is embedded in pyrite and tetrahedrite as the form of inclusion and a small amount intergrowth with pyrite and gangue mineral, occasionally the presence is in form of monomer natural gold. The main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recovery rate are sulfide mineral particle size, and the fine grained sulfide is beneficial for the dissociation and flotation of gold bearing minerals. The monomer dissociation degree of gold bearing minerals can reach 91.3% , when the grinding fineness is less than 0. 074 mm and grain level accounts as 80%. I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flotation of sulfide if the grinding fineness is low or high. It is difficult to completely dissociate the monomer if there is a small amount of pyrite and arsenopyrite in the ore. Therefore, before leaching the gold, it must conduct pretreatment to reach the ideal recovery rate of the gold, like roasting oxidation, pressure oxidation and biological oxidation. The fine microscopic gold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gold recovery rate.  相似文献   
995.
结合盆缘露头、盆地基底钻井及重磁震资料,综合研究莺歌海盆地前新生代基底特征。基于盆地西北缘Song Da带18个剖面点地层序列、166件岩石样品密度和2800套磁化率测量结果,建立密度--磁化率交汇图版,约束盆内地震剖面和重磁异常解释,通过海陆结合的方法填制出盆地基底地质图。其前新生界由前震旦系、寒武系-上三叠统下部、上三叠统上部-白垩系三个构造层构成,它们沿红河断裂呈北西向分布,中间老,为前震旦纪中-高级变质岩;两侧新,向西为中生代沉积岩,向东为古生代浅变质岩、灰岩。  相似文献   
996.
以0%、0.5%、1.0%、1.5%、2.0%、2.5%、3.0%的NaCl和CaCl2溶液处理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种子,探讨了两种盐胁迫对种子吸胀过程中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对种子的伤害程度。结果表明:红砂种子发芽率随两种盐胁迫的加剧极显著下降。种子丙二醛(MDA)含量在NaCl溶液胁迫后先下降后上升,在盐溶液浓度为1.0%时达到最小值,在2.5%处达到最大值;经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胁迫后,MDA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均高于对照,最大值出现在3.0%处;种子内可溶性糖含量随NaCl和CaCl2溶液浓度的增大先下降后上升,分别在盐溶液浓度为1.0%和2.0%时达到最小值;种子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较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两种盐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随两种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先下降再上升又下降,但总体低于对照。经综合分析得出,CaCl2对红砂种子的伤害程度大于NaCl。  相似文献   
997.
绘制了Cu-Fe-S-H2O体系在不同温度、反应物浓度条件下的E-pH图。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体系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矿物溶解浸出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更有利于浸出反应的进行;热力学计算的反应物及产物在氧化浸出体系的变化与工业生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8.
熔盐电解法是制备镁合金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与熔炼法相比,合金成分偏析较少,产品质量较高。综述了熔盐电解法制备镁合金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研究现状。提出镁合金的熔盐电解制备有很强的应用背景,与产业化研发相关的工作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99.
围岩蚀变对于研究热液矿床元素富集规律、指导找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围岩蚀变是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围岩蚀变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围岩蚀变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信息提取中的响应等方面阐述围岩蚀变对成矿与找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探讨绥中一次暴雪伴雷电天气过程的成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每6h间隔的1°×1°的再分析资料和营口多普勒雷达的资料,分析此过程的天气形势特点、高低空急流的作用、雷达回波的特征及反映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的相关物理量场的特征。结果发现:雷电发生在对流层中层的西南风急流和底层偏东风均处在最强的时刻,当对流云团发展到-20℃温度层时,温差起电产生雷电;雷电发生在低层850hPa附近存在的逆温层消失之后,同时配合低层水汽的辐合,产生了暴雪天气;雷电和强降雪发生在大气底层南风和北风转换的过程中,强降雪的时间与冷空气扩散加强的时间比较一致,当冷空气扩散到整个大气底层时强降雪结束;引起雷电和强降雪的对流不稳定层结主要处在对流层中层,并为上升运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促使雷电发生和强降雪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