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2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482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232篇
地质学   1716篇
海洋学   18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断裂对辽河西部凹陷大洼油田油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位于辽河西部凹陷的大洼油田属于多断块油田,受大洼断裂带的影响,不同断块不同油层的原油性质和化学组成有较大差异,并且浅层原油成熟度高于深层原油的成熟度。这些差异反映断层在不同时期的活动对油气运移和分布产生的作用不同。大洼主干断裂是一个基底断裂,是一个古近纪长期活动的生长断裂,它控制着清水洼陷的沉积;在始新世形成的断层成为沙三段烃源岩向东营组地层供烃的油源断层;在东营组末以来形成的断层为控制东营组油气分布的控藏断层。断层多期活动以及烃源岩排烃动力的幕式变化导致大洼油田不同深度油层的油气成熟度垂向分布“颠倒”。不同时期烃源岩排烃动力的变化与东营组地层内不同砂体孔渗性的差异,导致油气进入储层时的动力和阻力的差异也是大洼油田油气水分布复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92.
长江口九段沙的形成演变及其与南北槽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根据1842~1995年的地形图和1996、1997年的野外观测,探讨了九段沙和南北槽的形成历史及形成后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九段沙是原铜沙浅滩南沿经涨、落潮槽对切贯通后形成的,北槽和北港一样最初原形是涨潮槽;南槽的前身是南港下段。九段沙形成以来具有趋势性和非趋势性两种冲淤变化。前者表现为扩大、淤高和位置向下游移动,后者反映在南北两侧的频繁冲淤。九段沙和南北槽在冲淤上存在相互制约关系。目前,南北槽河势已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相似文献   
993.
对14C-六六六、14C-毒死蝉、14C-敌百虫和14C-久效磷在几种海洋动物中的积累和降解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农药在实验动物中被积累的能力由大至小顺序为:14C-六六六和14C-毒死蝉,14C-敌百虫,14C-久效磷。而实验动物对农药的积累能力由大至小顺序为:小弹涂鱼Periophthalmuscantonensis,实验贝类,褶痕相手蟹Sesarma(Parasearma)plicata。不同动物对毒死蜱的降解能力各不相同:弹涂鱼的降解能力最强,其主要降解产物为三氯代吡啶酚(TCP);毛蚶Scapharcasuberenata次之,主要降解产物为极性未知物;褶牡蛎AlectryonellaPlicatula和翡翠贻贝Pernaviridis的降解率也在30%以上,降解产物为TCP和极性未知物;波纹巴非蛤Pophia(Paphia)undulata和文蛤Meretrixmereitrix的降解能力较差。对14C-六六六和14C-毒死蜱在生物中的结合态比例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4.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区油源问题与运聚模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区的油源研究存在若干问题,直接影响到对运聚模式的认识,并影响到勘探的思路,综合分析各项地质条件,笔者认为:轮南低隆区的主力烃源极有可能是三叠系和侏罗系自身生成的油气,它是一个短距离侧向运聚,自生自储,多套生储盖复合,纵向叠置,以河湖相砂岩为储层的正常生储盖组合方式的含油气系统,表现为背斜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995.
抚顺煤田始新统古城子组主煤层堆积动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生  吴冲龙 《地质论评》1999,45(6):654-660
笔者通过对抚顺煤田始新统古城子组主煤层宏观煤体形态、沉积构造及泥质夹矸、大型树桩等的详细研究,并结合磨制大块煤光片,对主煤超厚煤层的堆积动力学机制地分析,对泥炭运移、沉积过程的无机碎屑分异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抚顺煤田古城子组主煤层经过了泥炭物质长期、区域发育生成,突发事件搬运和快速埋藏的富集过程,不仅抚顺主煤堆积时期异地煤的再次向水体中运移、分异和沉积是主要的堆积机制。而且可能还是使高灰泥炭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对塔里木盆地中石化探区含氦气藏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在广泛调研前人氦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集了塔里木盆地中石化探区9个井区、6个层系的22个天然气样品,利用质谱法对天然气中的氦气含量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不同地区氦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巴什托地区BK3井巴楚组天然气2个样品氦气含量为0.103%、0.116%,达到了含氦气藏的标准; 顺北地区奥陶系6个天然气样品氦气含量在0.026%~0.151%之间,仅1个样品达到含氦气标准。塔北地区寒武系—古近系32个天然气样品的氦气含量在0.01%~0.08%之间,均未达到含氦气标准。塔里木盆地氦气成藏主要受氦源、深大通源断裂、成藏期次、保存条件等因素共同控制。巴什托地区、顺北地区是氦气的有利聚集区带,塔北地区氦气成藏条件相对不利。  相似文献   
997.
以承德市伊逊河红旗钒钛磁铁矿小流域为例,采用富集因子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冗余分析和GIS基线分割模型对流域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累积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3种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累积效应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了样本加密、土地利用类型和GIS地理处理等优化方法对基线分割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  相似文献   
998.
防止河道泥沙淤积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凌  董增川  崔广柏 《湖泊科学》2003,15(4):313-318
水土流失问题是生态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 对于多沙河道来说,必须维持一定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用于输沙,以保证河道生态平衡. 本文以多沙河流为研究对象,以输沙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河流输沙能力和水流挟沙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道在不冲不淤的临界状态下河流最小流量的计算方法,此为防止河道泥沙淤积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通过实际算例,本文还说明了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应用,以期为多沙河道水资源合理配置及生态平衡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许翠娅 《海洋与湖沼》2023,54(5):1363-1372
为研究链状裸甲藻所产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PST)在翡翠贻贝体内的累积、转化和排出规律,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链状裸甲藻和中肋骨条藻投喂翡翠贻贝,开展短期累积(12 h)、长期累积(10 d)和排出(28 d)试验。结果表明:翡翠贻贝具有较强的毒素累积能力,内脏团是PST累积的主要部位, PST含量与产毒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链状裸甲藻密度为1.0×106cells/L时,贻贝内脏团PST含量累积2 h已接近食用贝类毒素安全标准,累积8 h超标。当产毒藻密度为5.0×105 cells/L时,贻贝内脏团PST含量累积2 d超标,累积8 d达到峰值(3 590.4±545.7)μg/kg。贻贝对PST具有累积快排出慢的特点,内脏团PST含量在排出16 d达标,排出速率先快后慢。内脏团对PST的累积和排出速率显著高于闭壳肌和其他组织,闭壳肌和其他组织则无显著差异。PST进入贻贝体内后发生了代谢转化,贻贝可能将产毒藻中膝沟藻毒素GTX3转化为GTX2, N-磺酰氨甲酰基膝沟藻毒素C2转化为C1,部分C1转化为脱氨甲酰基膝沟藻毒素2(dc...  相似文献   
1000.
双洞背斜古油藏、刘其营潜山油气藏、苏桥潜山油气藏均为古生古储或自生自储的油气藏(古油藏)。双洞古油藏位于燕山褶皱带山海关隆起北部,邻近渤海湾盆地,其含油层为中—上元古界铁岭组,而该处根本没有下第三系生油层,说明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是其生烃层。刘其营油气藏位于冀中坳陷,储层为奥陶系,盖层为石炭系—二叠系,其上部新生界主要生油层为沙河街组三段,中间相隔厚度约1000~3000m的沙河街组四段和孔店组隔层。沙河街组三段所生之油气,无法穿过这一隔层及不整合面向下运移到奥陶系储层中,因此刘其营潜山油气藏也不可能是新生古储的。苏桥油气藏是一复式油气藏,上部石炭系—二叠系气藏与下部奥陶系油藏叠合,根据油、气、水性质的对比也可以排除新生古储的成藏模式。渤海湾盆地古生界和中—上元古界具有生烃能力,其中的临清坳陷具备在深部古老地层寻找原生油气藏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