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527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鲁豫交界的曹县黄河故道地区,地势较高的自然堤堤缘区是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地裂缝主要由地表厚粘土层干湿胀缩产生,有一定的隐蔽性,并受地形和大气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对地裂缝影响不大。地表裂隙张力的直接作用、建筑物的非均质土地基不均匀沉陷等因素的存在共同导致了该区民房开裂。可以采取加固地基和搬迁避让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鲁西南地区地下水中锰的含量及其成因,采集并分析了276组地下水样和18组地表水样,结果表明,鲁西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中锰含量在未检出至2.84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35mg/L,超标率达41%。鲁西南地区地下水中锰含量的分布与该区的工业化程度以及所处的补、径、排条件密切相关。影响地下水中锰含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表层土壤、地下水径流条件及含水层介质和地下水矿化度等。  相似文献   
73.
达雪娟  伊海生  陈兰 《地质论评》2010,56(5):739-744
矿物和岩石的热释光是矿物晶体特征中研究程度较低的领域。将采自滇东南地区中三叠统的锰矿样品分类后进行热释光实验研究。实验发现:上矿段褐红色锰碳酸盐集合体的热释光谱线多两峰型,前特征峰位于250~350℃之间,后特征峰位于350~430℃之间,且前峰的峰值明显低于后峰,热释光强度最大值均出现在最高温度——450℃处,前峰均存在,后峰偶有缺失;下矿段黑色锰氧化物集合体的热释光特征是在280~340℃处为第一峰,而在390±10℃范围内为一拐点,420±10℃处为另一拐点,使热释光谱线呈现阶梯状,但部分样品第一峰缺失。将上、下矿段同类矿样的热释光谱线对比发现:上、下矿段内部的同类型矿石的热释光特征具相似性,上、下矿段之间的同类型矿石的热释光特征几乎无可比性,说明矿石形成时所处环境对热释光谱线的影响大于矿物成分对矿石热释光谱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湖南省锰矿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沉积型锰矿是最重要的类型,主要沉积成锰期集中在早南华世大塘坡期、中奥陶世烟溪期及晚二叠世孤峰期。通过对三个主要成锰期代表性锰矿石电子探针分析显示,三个主要成锰期所成锰矿床,矿石组分类似,组成矿石的锰矿物主要为锰的碳酸盐,包括菱锰矿、钙菱锰矿、镁菱锰矿、锰白云石、锰方解石等。三个主要成锰期代表性锰矿石及地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标准化参数与配分模式显示,各成矿期含锰地层与锰矿石之间无显著差异,暗示了它们是相似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产物,为正常沉积与热水沉积的复合。一方面,各成矿期岩、矿石稀土元素总量中等偏高,表现为正常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特征。另一方面,在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分曲线上,呈现出水平或重稀土相对富集的左倾配分曲线,Ce的负异常,又是典型热水沉积成因呈现出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δCe异常特征,指示了成锰作用处于波动的缺氧还原/氧化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5.
徐国栋  王冠  程江  董随亮 《岩矿测试》2014,33(6):808-812
西藏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喷流沉积-热泉水改造型锰铁锑铅锌银矿床,已有研究表明矿床中除了铅锌矿还伴生有银、锑、铜、硫、锰、砷等多种元素。本文在化学多元素分析和光学显微镜镜下鉴定的基础上,结合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扎西康铅锌矿中伴生组分Mn的含量、矿物种类、嵌布和包裹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原生矿石的主要成矿元素Pb和Zn的含量分别为6.00%和4.00%,伴生元素Mn的含量平均达到4.36%;原生矿石中的主要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其次为黄铁矿、毒砂和菱锰矿等。原生矿石中伴生元素Mn主要以独立的菱锰矿和铁菱锰矿形式存在,与闪锌矿和方铅矿密切共生,是成矿早期重要的载矿矿物,嵌布在石英、黄铁矿、闪锌矿和毒砂的粒间、边部及空隙间,其次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菱铁矿和菱锌矿中。进一步对扎西康铅锌矿选冶产物中的伴生元素Mn的含量和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Mn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在原生矿石、铅精矿、锌精矿和尾矿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36%、0.51%、0.95%和5.36%,显示Mn很少一部分进入铅精矿和锌精矿,而绝大部分进入尾矿;Mn在尾矿中仍主要以菱锰矿形式存在,存在形式与原生矿石相比未发生改变,可通过强磁选工艺从铅锌尾矿中综合回收利用Mn。  相似文献   
76.
湘西北地区民乐式锰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基础上,从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地质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入手,结合稳定同位素测试数据分析,以古丈锰矿田中的野竹锰矿为例,对湘西北民乐式锰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内成矿物质(锰)是多来源的,但主要来源于海底火山活动。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堆集在火山喷口附近的沉积物被烘热的海水淋滤改造,从中析出锰质,由热海水体所挟带,随海流迁移,成矿物质在裂陷槽中沉积下来富集形成锰矿床。民乐式锰矿床属离火山喷发中心较远的海底火山喷发-沉积锰矿床。  相似文献   
77.
荣华锰矿赋存于桂西三叠系百逢组中,为该层位首次发现的中型规模锰矿。笔者通过参与矿区锰矿勘查工作,采用室内外观测、测试、工程揭露和验证等手段,对研究区地层、构造、沉积演化、含矿层位、矿体及矿石矿物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发现荣华锰矿为典型的沉积-锰帽型矿床,严格受地层和构造因素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氧化锰矿贫锰矿石;氧化锰矿物主要为水羟锰矿、硬锰矿及软锰矿;矿床成因与原始沉积作用、后期风化淋滤等有重要关系;百逢组浊积岩之下、罗楼组碳酸盐岩之上的狭窄范围是荣华锰矿的典型找矿标志,该标志对大量出露三叠系百逢组的桂西地区具有普遍意义,同时指出桂西地区该组地层内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8.
Layers from one manganese nodule dredged from the Philippine Sea(16°56'N, 129°48'E; water depth, 5700 m) and 45 bulk nodules from offshore Minami-Torishima Island, Japan(23°3'N, 153°22'E; water depth, 1200 m) were analyzed chemically and their origin is discussed based on geochemical constraints. In general, Cu, Ni, Zn and Mo ten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Mn content, while Co, Pb, Ba, V, Sc, Th, and the rare earth elements(REEs) show less variation with increasing Mn content. Nodule 42 H from the Philippine Sea has an average Mn/Fe ratio close to 1 and shows a positive Ce anomaly, suggesting a predominant hydrogenous origin. Profiles of 230Th230 ex and Thex/232 Th ratios in the outer ~0.3 mm of nodule 42 H indicate a steady growth rate of ~1.7 mm/Myr. Nodule E30 from offshore Minami-Torishima is characterized by lower Mn, Fe, Mn/Fe(0.53) and Mo/V(0.2) ratios but higher P and Cu/Ni(0.31) ratio relative to other nodules from that area. The Ce content of E30 is unusually low(82 ppm)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nodules from the area and it is the only nodule analyzed with a negative Ce anomaly(-0.64).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data we suggest that most nodules from offshore Minami-Torishima are primarily of hydrogenous origin except E30, which is dominated by hydrothermal input, and E45, which has about a 35% hydrothermal contribution.  相似文献   
79.
山西孤山铁矿是被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和第四系覆盖的全隐伏矿床。通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获取了磁异常数据,圈定了磁异常范围,磁异常总体呈NE走向,长约4000m,平均宽约800m。通过化极、不同高度的延拓处理和拟合反演,根据异常特征结合地质资料分析,确定了隐伏磁铁矿的分布和空间特征,为矿床进一步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80.
为了挖掘国产单极化SAR数据在自动化识别尾矿库中的作用,辅助光学数据以提高锰渣尾矿库的识别精度,针对锰渣尾矿库及其在光学遥感图像中容易混淆的目标,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二者的散射特性以及在SAR图像中的差异特点;并开展锰渣尾矿库自动化识别研究;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光学遥感图像进行分割;选取典型锰渣尾矿库及其易混淆目标,进行纹理特性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纹理特征有效地建立锰渣尾矿库在雷达图像中的识别规则,为实现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数据相结合的计算机自动识别锰渣尾矿库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