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56篇
  免费   4268篇
  国内免费   6737篇
测绘学   2197篇
大气科学   4335篇
地球物理   4565篇
地质学   14097篇
海洋学   4006篇
天文学   631篇
综合类   1718篇
自然地理   3412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793篇
  2021年   944篇
  2020年   958篇
  2019年   1175篇
  2018年   917篇
  2017年   1033篇
  2016年   1109篇
  2015年   1258篇
  2014年   1519篇
  2013年   1692篇
  2012年   1572篇
  2011年   1598篇
  2010年   1397篇
  2009年   1585篇
  2008年   1606篇
  2007年   1748篇
  2006年   1647篇
  2005年   1421篇
  2004年   1316篇
  2003年   1171篇
  2002年   1015篇
  2001年   951篇
  2000年   908篇
  1999年   784篇
  1998年   709篇
  1997年   659篇
  1996年   519篇
  1995年   454篇
  1994年   467篇
  1993年   360篇
  1992年   289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119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8篇
  1972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南海东北部下地壳高速层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安  武国忠  吴世敏 《地质论评》2008,54(5):609-616
通过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地壳结构分析,指出南海东北部存在下地壳高速层,大致分布在112°E~120°E,19°N~22°N的陆坡和拉张程度大的陆架地区,呈NEE向延伸,在海底地震仪剖面上最大的厚度有8km,向南海海盆方向减薄。通过对比综合分析认为,高速层物质组成是底侵作用形成的熔岩垫,由于伸展作用,南海海底扩张(30Ma)前后底侵作用形成了熔岩垫,并促使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地壳抬升,导致区域性抬升剥蚀。  相似文献   
72.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unique flood hazard, produced by the dramatic expansion of wetlands in Nelson County, located within the North American Prairie Pothole Region of North Dakota, USA. There has been an unprecedente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average size, and permanence of prairie wetlands,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size of a closed lake (Stump Lake) due to a decade-long wet spell that began in 1993 following a prolonged drying trend. Base-line land cover information from the 1992 USGS National Land Cover Characterization dataset, and a Landsat TM scene acquired 9 July 2001 are used to assess the growth of the closed lake and wetland pond surface areas, and to analyze the type and area of various land cover classes inundated between 1992 and 2001. The open water profile in Nelson County changed from one marked by relatively comparable coverage of closed lake and wetland pond areas in 1992, to one in which wetland open water accounted for the vast majority of total open water in 2001. The bulk of the wetland pond area expansion occurred by displacing existing wetland vegetation and agricultural cropland. Producers responded to the flood hazard by filing Federal Crop Insurance Corporation (FCIC) claims and enrolling cropland in the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 (CRP), a federal land retirement program. Land taken ou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had an enormous impact upo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that forms the economic base of the rural economy. In 2001 the land taken out of production due to CRP enrollment and preventive planting claims represented nearly 42% of Nelson County’s 205.2 K ha base agricultural land. The patterns obtained from this detailed study of Nelson County are likely to be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re publicized flood disaster occurring within the Devils Lake Basin of North Dakota.  相似文献   
73.
地质历史中,区域大地构造和区域古地貌单元的不同特征是控制沉积相带展布及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东吴运动形成的泸州古隆起是影响本区沉积相带展布的重要因素。早、中三叠世时,泸州古隆起的高部位向南延伸到太和场以南,宝元以北一带。宝元、龙爪等构造处于泸州古隆起东南部斜坡上,而宝元构造处于古隆起东南部斜坡上部,龙爪构造处于古隆起东南部斜坡中部。此古地貌格局,与区域海平面升降一起,控制了早三叠世沉积相带展布和地层厚度。在古地貌高的隆起区域,由于水体开阔、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强,沉积了有利于形成储集体的滩相沉积物(生屑滩、砂屑滩、鲕粒滩等)。从泸州古隆起的高部位向古隆起的斜坡区,地层厚度逐渐增大,沉积物向粒度变细、颜色加深的特征相变。  相似文献   
74.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的泉四段—姚家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三级层序),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四级层序),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划分方案,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地层格架,并对层序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储集层在层序格架内的分布规律,揭示出浊积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相的分流河道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三角洲前缘相的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沉积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指出浊积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相的远砂坝、席状砂沉积是研究区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储集体。  相似文献   
75.
无机盐类对天然矿物低温催化混合酯生烃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酸酯是一类重要的生烃母质。选择了十四烷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和十八烷酸甲酯的混合酯为模型反应物,以方解石、白云石、伊利石、钙蒙脱石和黄铁矿为催化剂,分别考察了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钠、硫酸钠以及混合盐对天然矿物低温催化混合酯生烃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盐类对矿物催化下混合酯的生烃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硫酸钠具有反催化作用,其它盐类具有正催化作用。且在各无机盐存在下,不同的矿物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6.
不同粘土矿物水敏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改变砂样中的粘土矿物的种类和含量,结合咸淡水之间的单一和驱替实验,研究不同粘土矿物的水敏性特征。在单一的咸水和淡水情况下,当砂柱中的粘粒含量≤1.5%(重量比)时,其渗透系数基本不发生改变,即使粘粒含量从1.5%增加10%,其渗透系数也仅下降约一个数量级。各种粘土矿物中,蒙脱石导致含水介质渗透系数的下降最为明显,高岭土和伊利石约是其影响值的一半。咸淡水驱替实验中,加入蒙脱石颗粒的砂柱的渗透系数急剧下降,当蒙脱石含量达3~4%时,渗透系数已经下降的极低,可以看作不透水层,而加入高岭土和伊利石的砂柱的渗透系数没有急剧变化。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是:不同类型的粘土颗粒吸附不同数量的水分子,形成数量和大小不同的胶体团,使得介质渗透系数的变化量不同。  相似文献   
77.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岩体冷却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78.
地幔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卢焕章 《岩石学报》2008,24(9):1954-1960
地幔岩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代表地幔流体的样品。地幔流体包裹体可以存在从地幔来的金刚石,地幔捕虏体和岩浆碳酸岩中。研究这些岩石和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可以得出其所代表的地幔流体的温度、压力、成分和同位素。我们目前见到的这三类地幔岩石的包裹体主要可在橄榄石、辉石、金刚石、方解石和磷灰石中见到。这些包裹体可以粗略地分为CO2包襄体和硅酸盐熔融体包裹体。又可细分为四类包裹体:(1)富碳酸盐的硅酸盐熔融包裹体。这种包裹体在金刚石、地幔岩捕虏体和岩浆碳酸盐岩中见到,它又可分为结晶质熔融包裹体和玻璃包裹体。(2)CO2包裹体。这种包裹体大多见于地幔捕虏体中,在金刚石和岩浆碳酸岩中也可见到。(3)含硫化物的包裹体。这种包裹体见于地幔捕虏体中,与纯CO2包裹体和含CO2的熔融包裹体共存。(4)高密度的流体包裹体。这种包裹体见于金刚石中,是一种高盐度、高密度的含K、Cl和H2O的流体包裹体,又可分为高卤水包裹体和含卤水的富硅的碳酸盐岩浆包裹体。从对金刚石、地幔捕虏体和岩浆碳酸盐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地幔流体存在不均匀性和不混溶性。  相似文献   
79.
张宏福 《岩石学报》2008,24(11):2457-2467
橄榄岩的Re-Os同位素体系作为探讨岩石圈地幔形成年龄的重要手段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Re-Os体系是否会受到橄榄岩的低温蚀变如蛇纹石化和地幔交代作用或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并不十分清楚。本文在总结国际上典型造山带橄榄岩剖面研究和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橄榄岩的Re-Os同位素体系基本不受蛇纹石化等低温蚀变作用的影响; 但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会造成橄榄岩的Re-Os体系的变化即Re或Os的带入。当熔体/岩石比例较小时(≤1),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会造成橄榄岩的Re含量显著增加,而放射成因的Os同位素即187Os增量有限。但当熔体/岩石比例很大时(≥1),会造成187Os同位素显著增加。同时,橄榄岩的Re含量与中等程度不相容主、微量元素如Al、Ti、Yb的正相关关系可以通过橄榄岩的两阶段演化模式来解释,即早期的部分熔融残留和后期的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橄榄岩的Re含量与Cr含量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说明了这一问题。上述结果对华北东部岩石圈地幔的演化过程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因为华北东部古生代时期的确存在太古宙岩石圈地幔,然而新生代时期地幔橄榄岩捕虏体普遍具有元古宙而非太古宙的事实证明橄榄岩—熔体的相互作用的确广泛存在,从而造成岩石圈地幔橄榄岩变年轻。因此,新生代地幔捕虏体的Re-Os同位素年龄并不是岩石圈地幔的形成年龄,而是混合作用的结果。汉诺坝地幔橄榄岩的Re含量和Sr、Nd同位素组成符合橄榄岩—多元熔体相互作用的混合趋势,其橄榄岩的全岩Al2O3含量和橄榄石Fo的反相关性能够通过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80.
在1.0GPa、常温至1100℃条件下测量了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的纵波速度(Vp),并统计了不同温度实验产物中各种矿物的体积百分含量。结果显示,1.0GPa下,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的Vp首先随温度升高(室温至700℃)缓慢降低约6%,然后(700—850℃)快速降低约6%,再(850~950℃)转而急剧升高15%~25%,最后(T〉950℃)又快速下降。实验产物分析表明在高温高压下α-石英-β石英相变和岩石部分熔融是岩石Vp异常变化的主要因素。由取样产物的矿物含量和弹性参数,计算了各温度条件下岩石的Vp得出与实验测量相同的波速-温度变化趋势,即Vp随温度升高先缓慢降低,接着快速降低后又急剧升高,最后又快速减小。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对比研究表明,通过高温高压下岩石中的物相变化观测结果进行岩石波速的计算,是检验岩石弹性波速测量结果和研究地球内部地震波结构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