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高密度电阻率法为主,综合其他方法对"十二五"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ADS项目的场地稳定性进行评价。ADS项目场址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通过在场区布设多条高密度电法剖面,进行二维反演后绘制电阻率剖面图,结合已有的钻孔和地质资料对其下断层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解释,查明场区内的断层产状、风化层厚度、水文地质条件等;并对厂址附近断层在未来地震作用下可能放大震害的问题进行研究,为拟建场区装置的设计和修建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这项综合手段的评估研究可为同类国家重大项目选址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近东西向展布的马袅—铺前断裂是琼北地区主要活动断裂之一,也是1605年琼山7.5级地震主要控震断裂之一,其活动性对评价海南岛北部地壳稳定性及地质灾害预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遥感解译、活动断裂断错地貌填图、高密度电法剖面测量、联孔剖面钻探验证等方法,查明了马袅—铺前断裂东段的空间展布特征:8条北东东向展布、北倾或南倾的正断层F2-1~F2-8组成三堑夹两垒构造,继承上新世之前的多期活动断裂。年代学测试结果鉴别出5条全新世活动断裂(F2-1、F2-4、F2-6、F2-7、F2-8),2条前第四纪断裂(F2-2、F2-5)和1条早中更新世断裂(F2-3);全新世以来F2-1、F2-7、F2-8断裂垂直活动速率为0.43~1.79 mm/a;F2-4、F2-6断裂垂直活动速率为0.12~0.33 mm/a。结果表明,东寨港东岸地区处于不稳定区,应加强断裂活动的监测力度,工程建设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避。  相似文献   
93.
野外无检波器组合的采集方式使得面波的压制成为单点高密度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F-K滤波、τ-p变换是两种常用的压制面波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压制面波的效果与道间距有关。对面波速度、频率、射线参数与道间距关系的数值分析发现,道间距越小,压制面波的效果越好;大道间距会产生假频而使得面波难以有效地滤除。这从另一侧面也证明这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压制高密度地震数据中的面波。   相似文献   
94.
???????D??InSAR?????????????????ξ???仯????????????α??????BM3????Χ?????編?????????????????????????????????α???δ????????????????????????????????????α????????????仯??????????С??Χ????Σ???InSAR?α????????????BM3??????????????????????????λ??????編????????????3?????????????????????????????????5.11 mm????????????BM4??????????4???????????????仯??????仯??BM3???????????????£????????·???????????????????????????????????????????????????????????????????????  相似文献   
95.
基于高密度电法的天然边坡水分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是滑坡变形与失稳的重要影响因子,目前关于天然边坡水分运移过程的研究多借助传感器监测或数值模拟,但尚不能充分满足无扰、快捷的测量要求。针对该类问题,以天然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密度电法结合时域反射技术,通过测量边坡土体含水率与电阻率,构建两者的对应关系,据此反演并分析边坡介质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迁移规律,验证高密度电法技术在探究天然边坡水分运移规律的有效性。现场试验结果显示:研究边坡土体含水率与电阻率呈明显对数关系;该边坡有效入渗或蒸发深度为2 m,大于该深度范围内,边坡土体含水率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中雨强度下埋深为1.3~2.0 m范围内土体含水率激增的主要原因在于后缘裂缝的优势流补给;边坡高含水率(低电阻区)与低含水率(高电阻区)过渡区与后期滑坡滑动面位置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96.
为了探究土体干缩开裂问题,文章采用ERT技术,对黏性土开展了一维干缩开裂动态监测试验。配制初始状态饱和 的泥浆试样,在自然条件下干燥,采用ERT技术获得试样干燥过程中的电阻值变化。结合试样的电阻值图像和裂隙图像, 对土体干缩开裂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燥蒸发初期,土体电阻值随时间增加缓慢减小,其原因在于土体干 燥收缩导致土颗粒间接触面积增大,颗粒水化膜变薄,进而使得土颗粒表面双电层导电性增强。随着干燥继续进行,气体 进入土体内部,土体由初始饱和状态转变为非饱和状态,电阻值转为缓慢增加。当土体产生裂隙时,裂隙周围土体电阻值 急剧增大,而未发育裂隙的土体电阻依然保持缓慢增加的趋势。通过对比试样电阻值变化曲线和裂隙图像,发现两者所呈 现的裂隙发育位置和状态存在良好的一致性。因此,ERT技术能对干燥过程中土体裂隙发育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准确掌 握裂隙发育的时空动态信息,并且能提前预测裂隙发育的可能位置,为研究极端干旱气候作用下土体的工程性质响应提供 了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97.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探测不同充填类型溶洞中的正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鹏 《地质与勘探》2020,56(6):1219-1225
岩溶在我国分布很广泛,溶洞作为岩溶地区最大的危害通常存在不同的充填类型。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作为溶洞探测的重要方法,在岩溶地区被广泛使用,实际工作中通常需要采取相应的装置类型。本文对比了不同装置类型下不同充填类型溶洞的地电学特征,分析其正反演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充填类型的溶洞,应当采用不同的高密度电法探测装置。当溶洞的充填类型不确定时,可采用偶极-偶极(Dipole-Dipole)装置进行探测,该装置对三种不同充填类型的溶洞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
综合物探技术在堤坝隐患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本文给出笔者参与的浙江温岭东浦新塘隐患探测、椒江外沙海塘渗漏探测、缙云白马水库和玉环里墩水库坝体渗漏探测等几个实例,详细说明了综合物探技术在堤坝隐患探测中的作用、优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具体分析了堤坝隐患的不同特征和综合物探方法的特点.工作实践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瑞雷波法及其综合运用能有效探测坝体缺陷,查明渗漏原因.同时,由于每种方法各有应用前提及局限性,故应针对可能的隐患特征,选用合适的探测方法及其组合,并努力提高信号采集和处理解释水平.  相似文献   
99.
高密度激发极化法在大硐喇汞锌矿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明平  朱大伟 《贵州地质》2006,23(4):312-314,322
论文主要介绍了高密度激发极化法的基本原理、设备技术参数及其在黔东北地区汞锌矿勘探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0.
高密度电法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高密度电法具有测点密度高,信息量大,在寻找地水,查明采空区,探测岩溶发育带和划分地层诸方面得到了应用。本文论述了其原理,技术方法及数据处理推断解释并通过两个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花岗岩地区寻找基岩裂隙水和在拟建水库区内刈分N2红粘土缺失范围中的应用。最后对高密度电法的仪器设备和方法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