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600篇
海洋学   49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阚生雷  孙世国  李晓芳 《岩土工程技术》2010,24(5):267-270,F0003
对排土场滑坡破坏模式进行了FLAC3D模拟分析。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形成潜在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针对排土场灾害,强调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提出以逆序排土工艺及倾斜分层排土工艺进行排土,提高排土场自身稳定;结合坡面疏导排水、底部泄流体等综合技术,对排土场灾害进行防治。对排土场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2.
刘庄煤矿东二采区121102工作面所开采的11-2煤层为非突出煤层,但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存在瓦斯突出的可能。为防止工作回风巷尤其是上隅角瓦斯超限,确保工作面的正常生产,同时兼顾瓦斯资源的抽采利用,施工了最大长度496m,钻孔直径133mm的瓦斯抽采孔。实际应用表明,该孔投入使用后,整个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均未发生过瓦斯超限现象,说明利用大口径长距离钻孔取代巷道抽放瓦斯是完全可行的。本文介绍的高位钻场长钻孔的设计、施工和瓦斯抽采情况,可以为今后同类工作面中长钻孔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3.
微生物降解羽毛既可保护环境又能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研究从广西钦州港海鸭养殖淤泥筛选获得一株可高效降解羽毛的菌株Gxun-20,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以确定菌株的分类,并对菌株产角蛋白酶的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副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parabrevis);菌株最适产酶条件为:温度34 ℃,初始pH 6.5,羽毛含量1.5%(质量分数),发酵48 h,角蛋白酶活性可达277.45 U/mL。菌株Gxun-20所分泌的角蛋白酶最适温度为50 ℃,且热稳定性较好,最适pH为7.5;金属离子Fe3+、Cu2+、Co2+、Fe2+和Mn2+对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而Ca2+、Na+对酶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金属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EDTA)可显著抑制酶的活性,蛋白酶抑制剂苯甲基磺酰氟(pheny methyl sulfonyl fluoride, PMSF)可完全抑制酶活性,表明该蛋白酶的活性中心含有金属离子和丝氨酸;异丙醇可使酶活性提高至129.34%,酶活性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吐温40溶液中保持稳定;酶的底物特异性结果表明,该酶对羽毛类β-角蛋白及酪蛋白降解能力较好,而对牛血清蛋白、I型胶原及人发类α 角蛋白降解能力较弱。海洋来源的副短短芽孢杆菌Gxun-20及其所产角蛋白酶在废弃羽毛降解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历时性旅游废弃物演化规律及生态影响研究是制定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利用1979—2018年相关统计资料与团队实地调研数据,对黄山风景区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的长时间序列动态变化进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黄山风景区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共分为1979—1987年持续上升、1988—1996年小范围浮动式下降、1997—2005年剧烈振荡以及2006—2018年趋于稳定四个阶段。(2)黄山风景区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的来源及构成占比随着当地垃圾处理方式及污染防治措施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固体垃圾的足迹占比最多且达到52.18%~97.99%,并从显性与隐性两方面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3)随着黄山风景区旅游经济增长,区域资源利用效益持续升高,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始终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4)黄山风景区的实践表明成熟的环境管理体制和不断改进的卫生治理措施可将旅游废弃物造成的生态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从而为其他山岳型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5.
当前,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油田工矿废弃地整治作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用地指标转移、有效耕地面积增加、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为查清东营市胜利油田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利用潜力,首先对石油开采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胜利油田工矿废弃地的基本类型,进而对工矿废弃地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依据废弃地所在区域的规划用途、灌溉条件、排水条件,盐碱程度、区位条件进行了潜力分区和测算,最终获得了东营市胜利油田工矿废弃地潜力测算的相关数据,可以为该区域工矿废弃地的整治及建设用地、耕地指标的流转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
Deep geological repository involving a multibarrier system constitute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options for isolating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from the human environment. To certify the efficiency of waste isol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ur of confining geomaterial under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o this end, results from a near‐to‐real experiment, the full‐scale engineered barriers in situ experiment, are studied by means of a thermo–hydro–mechanical finite element approach, including a consistent therm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for unsaturated soils. Laboratory tests are simulated to calibrate model parameters.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ompared with sensor measurements and show the ability of the model to reproduce the main behavioural features of the system. The influence of the hysteretic and temperature‐dependent retention of water on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is exhibited. Finally, those results are interpreted in the light of thermoplasticity of unsaturated soils, which reveals the highly coupled and non‐linear characters of the processes encountered.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7.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coastal zones of many countries are used increasingly for aquaculture in addition to other activities such as waste disposal. These activities can caus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health problems where they overlap.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quaculture and waste disposal,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utrophication are the subjects of this paper. Sewage discharge without adequate dispersion can lead to nutrient elevation and hence eutrophication which has clearly negative effects on aquaculture with the potential for toxic blooms. Blooms may be either toxic or anoxia-causing through the decay process or simply clog the gills of filter-feeding animals in some cas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especially intensive aquaculture,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ppeared, and have resulted in eutrophication in some areas. Eutrophication may destroy the health of whole ecosystem which is important for sustainable aquaculture. Sewage discharge may also cause serious public health problems. Filter-feeding shellfish growing in sewage-polluted waters accumulate micro-organims, including human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viruses, and heavy metal ion, presenting a significant health risk. Some farmed animals may also accumulate heavy metals from sewage. Bivalves growing in areas affected by toxic algae blooms may accumulate toxins (such as PSP, DSP) which can be harmful to human beings.  相似文献   
98.
矿山废石淋溶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废石堆砌对水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废石做淋溶实验,分析了出入水的水质变化规律,对废石衍生环境效应的过程、机制、影响因素方面进行讨论,揭示了人们容易忽视的酸性水中硫酸根、总硬度、微量金属离子的动力学变化机理,指出矿山废石对水环境的污染不至限于使水质酸化,硫酸根、总硬度也会大幅度提高,废石堆放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气候及水文条件,合理堆放,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99.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遥感影像特征提取与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而长期的开垦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坡耕地表面出现大量的侵蚀沟。侵蚀沟的识别是土壤侵蚀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遥感技术在侵蚀沟的识别中应用广泛,但自动化程度不高。针对特定地物影像的识别,如何选取最能够有效描述该地物的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构建了耕地和侵蚀沟遥感影像的训练样本集,基于样本集分别提取了由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组成的浅层特征、SIFT特征经编码后得到的中层特征,以及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的深层特征;再基于不同层次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分类器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识别出含有侵蚀沟的遥感影像,形成了一套针对侵蚀沟的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为东北黑土区的耕地保护提供有力支持。测试结果表明:基于中层特征的识别精度最高,为98.5%,但该特征需要人工设计,自动化程度有限;而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可自动提取深层特征,其识别精度达到了95.5%,同时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满足侵蚀沟影像的识别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0.
确定填埋场注气过程中气体压力分布特征可为好氧通风工程提供关键技术和理论支撑。以现场单井注气试验为依托,在渗流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注气强度条件下气体压力分布监测试验,分析了注气过程中气体压力的径向分布特征,推导了注气条件下垃圾土体内部以解析解形式表达的气体压力预测(analytical gas pressure prediction,简称AGPP)模型;结合现场气体压力监测结果,构建了以注气井压力为核心参数的经验公式形式的气体压力预测(empiricalgaspressure prediction,简称EGPP)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低压注气强度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注气效果,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让气体充满注气井周围;通过现场监测数据与AGPP模型、EGPP模型的对比,初步验证了两种模型的可靠性。以上成果为预测和评估好氧通风过程中垃圾填埋场气体压力分布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