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1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818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692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In this study, an interval-parameter multi-stage stochastic linear programming (IMSLP)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water resources decision 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The IMSLP is a hybrid methodology of inexact optimization and multi-stage stochastic programming. It has three major advantages in comparison to the other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Firstly, it extends upon the existing multi-stage stochastic programming method by allowing uncertainties expressed as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and discrete intervals to be effectively incorporated within the optimization framework. Secondly, penalties are exercised with recourse against any infeasibility, which permits in-depth analyses of various policy scenario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economic consequences when the promised water-allocation targets are violated. Thirdly, it cannot only handle uncertainties through constructing a set of scenarios that is representative for the universe of possible outcomes, but also reflect dynamic features of the system conditions through transactions at discrete points in time over the planning horizon. The developed IMSLP method is applied to a hypothetical case study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results are helpful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rs in not only making decisions of water allocation but also gaining insight into the tradeoffs betwee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objectives.  相似文献   
82.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有大量的超镁铁岩体,对这些岩体的成因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为了鉴别这个地区有无在俯冲进变质前经历过地壳浅部地质过程的超镁铁岩,本文利用BrF5气氛中用CO2红外激光熔样和质谱测试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内603.20-683.53m深度的三个石榴单辉橄榄岩样品的单矿物橄榄石、石榴石、单斜辉石的氧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橄榄石的δ^18O值为+3.31‰+3.82‰;石榴石的为+4.03‰+4.10‰;单斜辉石的δ^18O值误差较大,平均值为+2.10‰。这些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总地低于典型的地幔值。研究表明,岩石单矿物低δ^18O值是侵入到地壳浅部的超镁铁岩体与寒冷大气降水热液之间的氧同位素交换反应所造成,之后发生了与地壳围岩一齐的俯冲、超高压变质、折返退变质等过程。这是苏鲁地区首次发现的低δ^18O值的岩浆侵入型超镁铁岩体,具有重要的大陆动力学意义,从超镁铁岩方面证明了苏鲁地体可能是大别地体的东延部分。  相似文献   
83.
王娟玲  王振福  唐胜利 《陕西地质》2006,24(1):77-80,100
本文就影响挤密处理效果的因素如场地含水量、桩体材料含水量、击实功、施工工艺等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提出施工质量控制建议,以保证处理效果的有效性和处理方案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84.
应用逼近理想解法综合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多目标决策中,基于传统的逼近于理想解的技术,根据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强与弱和待评价的对象(评价方案)的不理想(负理想)与理想(劣与优)这些典型的模糊概念,提出了基于模糊集合的逼近理想解法(TOPSISFS),并应用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中。TOPSISFS与投影寻踪模型法(PP法)、理想区间法(MODMIIM)相比,简单、有效。TOPSISFS可广泛应用于多目标决策中。  相似文献   
85.
INTRODUCTIONFuzhou basin is a faulted basin developed during the mid-late Quaternary,filled with marine ,terrestrial and alternating marine-terrestrial facies sediments (Lin,1979 ;Lan,et al .,1986 ; Han,etal .,1992 ;Ding,et al .,1992 ; Wang,et al .,2000 ; Wang,et al .,2002) .Inthe basin,concealedfaults are distributed. With the support of a project entitled“Testing exploration of active fault inurban area”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Commission,two drill holes (SZK1 and S…  相似文献   
86.
天津市堆山造景工程地基稳定监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山造景工程是一项利用建筑渣土,在坑塘上进行堆载的市政工程。通过对堆山造景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结合工程设计、施工工期等条件,提出了清理淤泥、设置反压平台、排水、控制堆填速率等促进地基稳定的防治措施。利用孔隙水压力监测、侧向位移监测及分层沉降监测等原位监测数据,以复合型法进行反演力学计算参数,并将反演结果用于该工程地基稳定性的模拟,以指导后期工程以及类似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87.
郑玉辉 《探矿工程》2007,34(8):4-5,12
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观测孔工程中,采用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结合双动力头钻机成功地解决了普通气动潜孔锤及常规钻进工艺在厚度达50 m渣石层成孔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8.
王宏坤 《探矿工程》2007,34(2):10-12
针对在卵石及基岩地层中桩孔施工时成孔难、渗漏大的问题,以液压抓斗为成孔设备,采用合理的机械结构、钻进方法、泥浆配方进行矩形截面桩的施工。  相似文献   
89.
挤土效应是所有挤土类桩面临的共同问题,它可能造成临近建筑物破坏,地下管线断裂,道路隆起以及工程质量事故。依据挤土类桩挤土效应的形成机理,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减少挤土效应的措施,如预钻排水孔、开挖防挤沟、设置观测点、控制压桩速度等措施,并根据施工地区不同的环境条件提出了合理的压桩顺序。  相似文献   
90.
太钢(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峨口铁矿是一个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开采的老矿区,经过长期开采储量已严重不足。为了延长矿山寿命,需要进一步扩大勘探范围,在原有矿山周边地区进行勘探。最初采用岩心勘探钻机进行常规回转钻进加套管护壁,历时3个月。在上部堆积体地层最大钻孔深度达到约20m,再也无法继续钻进,使勘探工作被迫停止。针对深厚堆积体地层钻孔施工遇到的具体困难,介绍了风动潜孔锤双管跟管钻进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在对深厚堆积体地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进行深厚堆积体地层钻孔施工的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在钻孔结构基础上选择钻孔设备及钻孔机具的一般原则,对深厚堆积体地层的钻孔工程施工具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