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6篇
  免费   1051篇
  国内免费   605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191篇
地球物理   792篇
地质学   2327篇
海洋学   273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213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在系统介绍葛洲坝水利枢纽三号船闸位移监测系统的基础上,结合05年至12年的历年实测数据,利用回归分析统计模型理论,对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到闸门位移的相关结论和影响因素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2.
We use accurate absolute proper motions and Two-Micron All-Sky Survey   Ks   -band apparent magnitudes for 364 Galactic RR Lyrae variables to determine the kinematical parameters of the Galactic RR Lyrae population and constrain the zero-point of the   Ks   -band period–luminosity relation for these stars via statistical parallax. We find the mean velocities of the halo- and thick-disc RR Lyrae populations in the solar neighbourhood to be  [ U 0(Halo), V 0(Halo), W 0(Halo)]= (−12 ± 10, −217 ± 9, −6 ± 6) km s−1  and  [ U 0(Disc), V 0(Disc), W 0(Disc)]= (−15 ± 7, −44 ± 7, −25 ± 5) km s−1  ,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mponents of the velocity-dispersion ellipsoids,  [σ VR (Halo), σ V θ(Halo), σ W (Halo)]= (167 ± 9, 86 ± 6, 78 ± 5) km s−1  and  [σ VR (Disc), σ V θ(Disc), σ W (Disc)]= (55 ± 7, 44 ± 6, 30 ± 4) km s−1  , respectively. The fraction of thick-disc stars is estimated at  0.25 ± 0.03  . The corrected infrared period–luminosity relation is     , implying a Large Magellanic Cloud (LMC) distance modulus of  18.27 ± 0.08  and a solar Galactocentric distance of  7.58 ± 0.40 kpc  . Our results suggest no or slightly prograde rotation for the population of halo RR Lyraes in the Milky Way.  相似文献   
963.
冬半年副热带南支西风槽结构和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南支槽是冬半年副热带南支西风气流在高原南侧孟加拉湾地区产生的半永久性低压槽,本文从气候学角度探讨其结构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南支槽10月在孟加拉湾北部建立,冬季(11-2月)加强,春季(3-5月)活跃,6月消失并转换为孟加拉湾槽;10月南支槽建立表明北半球大气环流由夏季型转变成冬季型,6月南支槽消失同时孟加拉湾槽建立是南亚夏季风爆发的重要标志之一。(2)南支槽在700 hPa表现明显,其槽前干暖平流的输送有利于昆明准静止锋形成和维持,槽后冷湿平流也与孟加拉湾冷涌关系密切。(3)冬季辐散环流下沉支抑制了南支槽前上升运动的发展,这时低层辐合,中层辐散,南支槽前上升运动一般只伸展到对流层中层600 hPa左右。春季随着辐散环流减弱,东亚急流入口区南侧辐散中心的出现使得垂直运动向上迅速伸展。(4)从气候平均看冬季水汽输送较弱,上升运动浅薄,无强对流活动,南支槽前降水不明显,雨区主要位于高原东南侧昆明准静止锋至华南一带。春季南支槽水汽输送增大,同时副高外围暖湿水汽输送加强,上升运动发展和对流增强,南支槽造成的降水显著增加,因此春季是南支槽最活跃的时期。  相似文献   
964.
冬半年副热带西风南支槽结构和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索渺清  丁一汇 《大气科学》2009,33(3):425-442
南支槽是冬半年副热带南支西风气流在高原南侧孟加拉湾地区产生的半永久性低压槽, 本文从气候学角度探讨其结构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1) 南支槽10月在孟加拉湾北部建立, 冬季 (11~2月) 加强, 春季 (3~5月) 活跃, 6月消失并转换为孟加拉湾槽; 10月南支槽建立表明北半球大气环流由夏季型转变成冬季型, 6月南支槽消失同时孟加拉湾槽建立是南亚夏季风爆发的重要标志之一。 (2) 南支槽在700 hPa表现明显, 其槽前干暖平流的输送有利于昆明准静止锋形成和维持, 槽后冷湿平流也与孟加拉湾冷涌关系密切。 (3) 冬季辐散环流下沉支抑制了南支槽前上升运动的发展, 这时低层辐合, 中层辐散, 南支槽前上升运动一般只伸展到对流层中层600 hPa左右。春季随着辐散环流减弱, 东亚急流入口区南侧辐散中心的出现使得垂直运动向上迅速伸展。 (4) 从气候平均看冬季水汽输送较弱, 上升运动浅薄, 无强对流活动, 南支槽前降水不明显, 雨区主要位于高原东南侧昆明准静止锋至华南一带。春季南支槽水汽输送增大, 同时副高外围暖湿水汽输送加强, 上升运动发展和对流增强, 南支槽造成的降水显著增加, 因此春季是南支槽最活跃的时期。  相似文献   
965.
针对大湾煤矿地区复杂煤层地质构造,采用前进式开分支孔布孔方法,用于探测煤层顶底板位置,精确探明煤层走向,为抽掘采提供依据,为后续工作做好前期准备。贵州大湾煤矿在历年瓦斯鉴定中均被定为瓦斯矿井,瓦斯孔施工采取普通钻进工艺时,会遇到钻进工作量大、孔深达不到要求、施钻轨迹无法精准控制、钻孔瓦斯浓度抽采率低等问题。采取顺层定向孔方法在已探明的煤层中施工长距离钻孔,可实现对复杂煤层远距离瓦斯抽采。现场试验表明:采用前进式开分支孔工艺,能够实现复杂煤层地质构造精确探顶,探明钻孔见煤段高达75%;通过优化钻孔设计与高精度控制钻孔轨迹大大增加了顺层定向孔在复杂煤层中的覆盖率,钻孔见煤段达63.7%,提高了瓦斯抽采效率,为巷道的抽掘采工作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6.
定向钻进控制预测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向军文 《地质与勘探》2010,46(6):1123-1126
定向钻井技术在矿产勘探及开发、煤层气开发中正发挥重大作用。准确预测定向钻井井底井斜和方位角,可降低定向钻井成本,减少定向钻进失误。目前使用的计算方法不利于现场快速准确预测井底轨迹。本文通过对井斜、方位与造斜工具角、造斜井长和造斜率的数据处理技术,建立了井底井斜和方位增量预测模型,与通用定向井公式比,精度高,且可在井场快速预测出定向钻井井底轨迹参数。经土耳其46对对接井实际证明,大大地提高井底预测速度和防止定向钻进失误率,对指导定向钻井现场快速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7.
华北东部地幔热柱的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燕山运动以来,华北东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之构造转变,构造体制从印支期末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贴-增生,转变为地幔热柱演化-区域伸展断陷。华北地幔热柱强烈上隆过程中,在岩石圈底部受阻并呈蘑菇状向外拆离流变,在使上部岩石圈发生热减薄-断陷的同时,向外拆离流变的地幔岩在盆地外围受到韧性剪切带的切割,导致深熔岩浆活动并带动围岩上隆,形成一系列次级隆起(幔枝构造)。地形地貌上亦从东部隆起的高原转变为一盆多山耦合格局——地幔热柱上部的热减薄断(拗)陷与外围的一系列幔枝构造的空间有机组合,即华北东部裂陷盆地西与太行造山带、北与燕山造山带、东与朝鲜半岛、南与大别造山带(即中心裂陷盆地与外围各幔枝构造)均为盆-山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968.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白垩系志丹群的6个岩组分布俱全,地质与水文地质信息丰富。介绍了位于该区的具有勘探与长观双重意义,集全孔段取心、四层分层抽水试验、三层长期观测于一井的B5号井的井身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通过B5号多层位超深试验观测井的施工,证明了一井多用途的经济性和可能性,积累了多层位超深观测井施工经验,为整个鄂尔多斯盆地水文地质调查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69.
杨宗仁  袁洁  张鹏  赵丽 《探矿工程》2010,37(4):50-53
介绍了采用机械钻井法施工Φ8.3 m、深度286 m(其中漂卵砾石层厚度251 m)矿山竖井的钻井泥浆护壁洗井技术,主要包括钻井泥浆的配制、不同地层条件下泥浆性能参数的选择、调整以及钻井泥浆的净化、洗井等工艺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70.
陶天才 《探矿工程》2010,37(6):28-29,32
作为极度缺水的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区,针对白垩系含水地层采水的供水井很多,但供水井水质恶化和水量减小的现象较为普遍,其原因主要是井身结构严重不合理所致。通过对造成供水井质量恶化的原因分析,找出了止水方法的不合理性与泥岩缩径造成井身变形而致水量减小的问题实质,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成井方案,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供水井质量恶化问题,提高了供水井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