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449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盐池河温泉是清江流域内唯一的温泉,出露于奥陶系红花园组灰岩地层中,受控于龙王冲断裂派生出的NNE、NW向次级小断层。地质分析及有关测试成果表明,该温泉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清江河水沿断裂的下渗,经地热增温并吸收龙王冲断裂稳滑运动所产生的摩擦热量后,再沿NNE、NW向断裂交汇部位溢出地表,是一个地层一断层复合控制型温泉。该温泉的出露,有利于水布垭水利工程区域地壳稳定性,可以减少水库诱发地震的机会。  相似文献   
722.
赵德昭  许家伟 《地理研究》2021,40(7):1978-1992
中国的就地城镇化被视为城乡界限淡化条件下人类聚落系统发生重大改变的证据之一。已有文献大多局限在城乡二元分析框架内,本文基于城乡界限淡化的背景建立县域就地城镇化模型,对河南省108个县市2006—2016年就地城镇化水平的整体格局、空间聚类和热点区域演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 河南省大多数县市就地城镇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大部分县市仍处低水平发展阶段,就地城镇化水平相对差异呈扩大趋势。② 河南省就地城镇化空间演化特征明显,“L”形豫北-豫东板块就地城镇化先行区凸显,豫西整体城镇化水平虽低但发展后劲足,连片发展态势明显。③ 河南省县域就地城镇化全局自相关性十分显著,空间聚集倾向和空间近邻效应日益显现,但仅出现了小范围的高聚类区和低聚类区。④ 河南省县域就地城镇化的热点区、冷点区分布格局变化较大,但次冷区和次热区基本保持稳定状态。⑤ 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城镇就业规模、人口规模和财政支出水平等是影响河南省县域就地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从加快推进户籍制度和就业创业制度改革、完善农业土地流转和征地补偿制度、加快城乡结合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提升就地城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723.
基于核密度估计法、最邻近指数分析法以及局域Getis-Ord G*指数法,利用零售商业兴趣点(POI)数据,分析武汉市三个时间节点下的零售商业热点区的空间分布及业态集聚的演变特征,并探讨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中心城区具有多核发展趋势,远城区低密度点状集聚,商业点由主热点区呈放射型面状扩散;2)武汉市热点区面积与数量增长显著。主次热点13年间由71km2增长到168km2,主热点区由7个增加到10个;3)各零售业态的集聚程度发展具有一定差异性。除医药及医疗器材类业态集聚程度呈降低趋势,其他五类零售业态的聚集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4)武汉市零售商业热点区的形成及演变是人地关系互动的结果,区位历史条件、交通网络、政府用地政策、旅游资源开发等多种因素合力影响武汉市零售商业的热点形成及演变。  相似文献   
724.
山东省温泉资源分布广泛、储量大,利用历史十分悠久,在温泉资源开发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其分布、类型、开发利用现状,并结合国内外的科技成果而进行科学开发与综合利用,建设既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25.
???????????????????????????????????????????????????????????????±仯?????????????????????????????????????????????????????????????临??????????ε????????????????????????????????????????????????仯?????t???????????????????????????????????Щ??????仯??????????????????????????????й??  相似文献   
726.
郎立晨  唐诚  高星  李志慧  吴锋 《地理学报》2023,78(1):101-120
复杂地形山区降水格局在多种地形要素的综合影响下呈现出显著异质性特征,弱化了降水站点观测资料的空间代表性,限制了遥感及再分析产品的适用性及传统插值方法的准确性。常用的PRISM降水插值算法通过提取并权重化地形要素,借助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对降水站点观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被广泛应用于降水产品制备。本文针对PRISM算法对中小地形地貌刻画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解析影响复杂地形降水模式的地形要素的基础上,改进了PRISM的地形要素计算与权重化过程,同时,考虑到实际日降水量的随机性,将改进后的PRISM嵌入到“平均态日降水—比值”插值框架,构建了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日降水插值算法MPRISMR。随后,以具有复杂地形特征的元江流域为例,通过交叉验证及与ERA5-Land和TRMM_3B42降水产品的对比分析,发现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表明,在元江流域23个气象站点上,MPRISMR的插值结果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相对偏差的中位数分别为0.72、0.98%,总体上优于ERA5-Land和TRMM_3B42日降水产品。另外,MPRISMR插值结果的精度随时间变化更小,更为稳定。最后,研究基于MPRISMR制备了空间分辨率约3 km的元江流域日尺度降水格网数据。本文可为复杂地形的陆面模式或流域水文水质模型提供高精度降水驱动场数据产品,从而支持流域可持续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727.
实验使用国际上较通用的热乙醇萃取分光光度法、国内常用的丙酮萃取分光光度法、BBE藻类分类测定仪及YSI多参数测定仪测定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并将这4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丙酮法的测定结果相对较高;BBE藻类分类仪检测叶绿素a较接近于乙醇法的叶绿素a的测定结果,线性关系和回归系数也最好,丙酮法测定的结果次之,YSI现场多参数检测结果与乙醇法叶绿素a的测定结果差别较大。实验得出,BBE藻类分类仪检测结果可进行部分采用,而YSI现场多参数检测结果可作为实验的参考值,而且离心的步骤省略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28.
通过对桂西南龙邦锰矿和龙昌锰矿进行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等成果的研究,分析了锰矿有关元素在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中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桂西南龙邦、龙昌海相热水沉积锰矿勘查地球化学标志,提出其指示元素组合为:Mn、Ag、As、Sb、Hg、Co、Ni、Ti、V、Ba、Ce、Zn、Mo。  相似文献   
729.
The geothermal water hydrochemistry and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boreholes in the Suijiang-1 well in Yunnan Province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actual drilling geology, reg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thermal water is SO4-Ca?Mg type, the recharge elevation is 1 381-1 646 m, the recharge source is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the geothermal reservoir temperature is 42-45 ℃, and the geothermal water is controlled by lithology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conditions of study area.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enters the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surface karst form of the Wujiaobao anticline, northwest-southeast tensile faults, fissures and karst depression, and geothermal water formed through the rising deep cycle water temperature, then blocked by the double rivers’ fault zone and drilling explosion.  相似文献   
730.
粗粒沉积及其储层表征的发展历程与热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常规砂岩与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举步维艰,砂砾岩这种粗粒沉积的特殊油气藏再次走进勘探家的视野。近年来,中国砂砾岩储集层展现出巨大的油气潜力,尤其是新疆准噶尔盆地玛湖大型砾岩油藏的发现,亟待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作者梳理了全球粗粒沉积研究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 概念形成的萌芽(1885-1947)、成因分析的快速发展(1948-1987)以及理论形成的工业应用(1988至今)3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均表现为科学家对粗粒沉积的热点与瓶颈问题进行了聚焦分析与探讨,由实际现象或油气田的发现引发出问题,开展成因探讨,形成理论后再指导实践的科学发展过程。综合每个阶段的研究主题以及代表性文章和事件,并结合作者长期研究过程中的思考,提出了当前粗粒沉积所面临的关键性热点问题与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主要包括: 古地形特征与坡度、沉积成因机制、相带与微相划分、水槽模拟实验、砾岩成岩作用、测井解释瓶颈、地震处理与解释以及定量地质知识库建立的需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